回回十八肘,回族武術拳種之一。練法是“先肘后手”,以肘為主。主要肘法有:壓天肘、頂天肘、撤地肘、橫肘、坐盤托天肘、連環肘、仆地肘、橫天肘等。套路有橫天肘十八式、前定心肘十八式、左挎肘二十四式、撩陰肘二十八式、四身肘十六式等18種。開門架子冠有“依瑪尼”(信念、品格)式,并有“都瓦依”、“湯瓶式”、“阿密乃”式等。主要流傳于寧夏等地。
'回回十八肘'從明末開始流行,它以肘尖和接近肘尖的臂作為進攻和防守的手段。傳說該拳術是由先知穆罕默德所創,元時傳入中原,代代相傳,但每代只由一名品德高尚、信仰虔誠的穆斯林繼承。清代以來的傳人有白鎖成、李子光、楊萬祿、居奎。回回十八肘以肘為主,有十八個單練套路,其手法、步法、腿法、身法等,都是以肘法派生出來的,或以肘取勝產生的。 到了明中期,回回拳術脫穎而出,這就是著名的查拳。查拳的創始人名叫查密爾,西域(新疆)人氏,系一有志青年。明中期應皇帝詔,東征倭寇,途經山東冠縣張尹莊時身染傷寒,住在一戶回民家,受到精心醫護。痊愈后,查密爾傳拳術一套,以表謝意。當地穆斯林遂稱此拳為查拳,用來紀念他的創始人查密爾。從此以后,查拳便從冠縣沿傳下來,發展到各地回胞之中,冠縣亦被人稱作查拳的故鄉。 回民武術已較為普遍并已開始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崇禎十五年(1642)李自成圍陳州,有清真寺掌教率300多名會武回民組成清真營;另據明史記載,明末有'老回回'馬守應為首的回民部隊參加起義軍。這都是當時回民武術普遍流行的證明。據武術家傳,心意六傷口拳的前身'動物拳十大形',明末也已問世并廣為流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