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餅上的戳記 銀餅是熔鑄成餅狀的白銀,起源于15世紀的歐洲,明代中期開始流入我國。臺灣是我國最早鑄造銀餅的省份,壽星銀餅在當地俗稱“老公餅”。 ![]() ![]() ![]() 臺灣七二壽星銀餅一枚 估價(人民幣):50,000-60,000 成交價(人民幣):132,250 清代道光年臺灣府鑄庫平七二“卍”字壽星銀餅一枚,又稱“臺灣老公銀”,幣面多有行用時為驗色而鏨的戳記,此枚原色包漿,戳記較少,品相難得,極美品。 這枚清代壽星銀餅,正面:中央為壽星像,左右為“道光年造”“足紋銀餅”的篆文,下方鑄紀值文字“庫平柒弍”;背面:中間為一寶鼎圖案,四周環列滿文“臺灣府庫”四字,另有十二圓圈和十六星點,邊道為J字紋。 ?1837-1845年臺灣庫平柒弍足紋銀餅一枚,俗稱“老公銀”,清道光年間臺灣官府鑄幣,幣正反面有極少數驗銀戳記,狀態頗佳,品相難得,PCGS AU Details金盾,成交價格264500元。 ![]() ![]() 臺灣硬幣1982年由督造官吏劉銘傳在臺北、臺南兩地建設臺灣造幣廠和臺北官銀局共同監制。 1821年~1850年(清道光年間),臺灣地方政府鑄造了壽星銀餅、“大清國寶”和“官局”等式樣的銀餅。 1853年(咸豐三年),臺灣府在臺南鑄造了“如意”和“筆寶”銀餅 。 ![]() 1862年(同治元年),嘉義縣鑄造了一批軍餉銀餅。 1890年(光緒十六年),臺灣巡撫劉銘傳在臺北設立官銀局,鑄造了仿廣東龍洋圖的銀輔幣,計有五個版別。 貴,收藏價值相當高。 道光壽星銀餅制作不精,版別眾多。 若按正面壽星圖案右下方所鑄文字不同,可分為“官局”版、“卍”字版、“十”字版等幾種大類別。另外,由于當時各商號銀樓每經手一次后,通常都要打一個自己的戳記以示信用,所以傳世壽星銀餅絕大多數被打得遍體鱗傷,戳記少者為數寥寥,于是那些戳記少的壽星銀餅往往被藏家作為珍品。 道光壽星銀餅的偽品很多,其中絕大多數是仿真品,一小部分是別出心裁的臆造品,如冒充樣幣的一元型、半元型銅鑄品,以及兩面壽星和兩面寶鼎的合面、合背銀銅鑄品等。對于壽星銀餅的真偽鑒別:①、是看背面左下方有無“訖”字官戳,②、是看邊道上有無“卍”字紋。由于壽星銀餅以精美少戳為稀貴,所以造假者就推出了沒有戳記的“全品相”。然而他們不知道,“訖”字是發行機構打的官戳,是真品所共有的。而且打的位置也有講究,都打在背面左下角,略有傾斜,偶爾有作倒蓋的。可以絕對地說,凡真品無不蓋“訖”字戳,沒有這個戳記則必屬偽品。另外,真品壽星銀餅的邊道上均鑄有“卍”字紋,凡光邊或齒邊的必是偽品。這兩點既是造假者容易出現的疏忽,也是收藏者鑒別壽星銀餅的真經。 目前,道光壽星銀餅的市場價都在6萬元以上,品相好的在10萬元以上,已成為錢幣投資收藏的熱寵。壽星幣在近些年的拍賣市場上屢有現身,并且成交表現不俗。如北京誠軒2011秋拍上,一枚清道光“卍”字壽星銀餅就拍得19.55萬元,而中國嘉德2013年春季拍賣會上,一枚清道光“十”字壽星銀餅拍得17.25萬元。而在今年新加坡伯明翰春拍上,一枚直徑3.8厘米,品相完好的壽星銀餅更是拍出了209萬元高價。 ![]() ![]() 銀元上的戳記 1931年,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進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紅色政權對敵斗爭環境十分惡劣,為了適應對敵斗爭形勢的需要,紅軍便在從打土豪繳獲來的民國三年'袁大頭’舊銀元上,在袁世凱頭像右側打上了'蘇維埃’的戳記,為我所用,以示區別,用來發展革命根據地經濟,保障紅軍供給和紅色政權建設。 ?蘇區政府在現洋上打印的"蘇維埃"幣,逐步流通到湖北省各地。 ![]() ![]() ![]() ![]() ![]() ![]() ![]() ![]() ![]() ![]() ![]() ![]() ![]() ![]() ![]() ![]() 1934年6月16日,蔣介石、張學良簽發的《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令,令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政智字1093號文記載,蘄春縣縣長劉復向國民黨湖北省政府主席張群報稱,在"田賦征收處經征稅款內,發現有民國三年銀幣一元,上鈴"蘇維埃"三字斧記,…。"蘄春縣地處鄂東邊陲,靠近鄂西蘇區,因此在蘄春縣發現三年加蓋"蘇維埃"銀幣也就不足為奇。蔣介石、張學良簽發的文件,佐證了上鈴"蘇維埃"三字斧記的民國三年銀幣存在。而國民黨曾將不少蓋有'蘇維埃’的銀元回爐重鑄,因此蓋有'蘇維埃的'袁大頭’并不多見,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近幾年來隨著錢幣市場的不斷升溫,諸多錢幣價格節節高升,袁大頭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 ![]() 辛申三少發的這枚中元 ![]() ![]() ![]() ![]() ![]() ![]() ![]() ![]() ![]() 蘇維埃三年的少,簽字版的更少,帶戳記的三年簽字版的就極少了,該幣的珍貴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銀樓的戳記 ☆☆舊上海九大銀樓 ?民國時間上海九大銀樓,個個大名鼎鼎,分別是:老鳯祥、楊慶和、裘天寶、方九霞、寶成、慶雲、景福、費文元、慶福星,以以子牌(分號)組成大同行。 ?漢口老寶成戳記 ![]() ![]() ![]() 老鳳祥戳記 ![]() ![]() ![]() ☆☆民國“天津華豐”戳記 ![]() ![]() ☆☆常熟老銀樓:久和(開設最早)、丹鳳、慶福、陳寶華、范寶泰 范寶泰戳記: ![]() ![]() ![]() ![]() ![]() ![]() ![]() ![]() ![]() ![]() 江西省吉安市銀號戳記 ![]() ![]() ![]() 袁大頭三年【喜】鋼戳,正面有刀刻手【田常守】。 ![]() ![]() 袁大頭【囍】鋼戳記: ![]() ![]() ![]() ![]() 十年大頭【囍】鋼戳記 ![]() ![]() ![]() ![]() ![]() ![]() ![]() ![]() 金錢戳 ![]() ![]() 墨戳:(下文摘自一葉寒秋的文章) 一般情況下,銀元上加蓋墨戳是票號,錢莊,府庫等鑒定真偽和成色的常見手段,昭示質量過關,同時也對錢莊有一定的宣傳作用。 墨戳的起源很早,而廣泛使用大概是在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早期流通的銀元,一般打的都是鋼戳,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采取折價收回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了銀元上頻繁打鋼戳的現象,故而民國時期的銀元墨戳更多,早期龍洋鷹洋等鋼戳較多。 在龍洋中,墨戳大多出現在中后期的年份中,例如江南庚子,辛丑,壬寅,甲辰;北洋29 33 34,以及大清宣三,民國時期的大頭小頭則更是常見。早期的北洋龍中大多沒有鋼戳也沒有墨戳,而老江南,戊戌,己亥等則十有八九有鋼戳,當然鋼戳墨戳同時存在的現象也很多。 如圖:鋼戳和墨戳均有 ![]() 墨戳的顏色和文字也是五花八門 文圖方面:有錢莊的名字,姓氏,吉祥語,符號,花紋等。 顏色方面,有黑色,紅色,紫色,綠色等等。 有人說是為抗戰勝利后在銀元上打戳紀念?也有人說是紀念反法同盟勝利紀念? ![]() ![]() ![]() ![]() 如圖:清晰的印著錢莊的名字的墨戳 ? ![]() 如圖:寫 著去印不換的墨戳 ? ![]() 還有一些祝壽用銀元,有著吉祥戳字。如圖:福祿壽 ? ![]() 有的則印著各種圖案,最常見的元寶圖案。如圖: ![]() ?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偽造墨戳,其目的有很多種,有的是為了賣個好價錢,更多的則是為了掩蓋缺陷,含糊修補改刻等現象。 因此大家買墨戳幣要提高警惕,一定要注意墨印的新舊。老墨過渡自然,色調變化不突兀,而且百年前加蓋的,上面早已再生包漿,包漿位于墨戳之上;而新墨則是墨印在上,包漿在下。 如圖:包漿與墨色渾然天成 ![]() ![]() “裕大紗布商行”的戳印兩枚 ![]() ![]() ![]() ![]() ![]() 墨戳的魅力在于即不破壞銀元的品相,又依然保留著那個年代的鮮明符號,讓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愛墨戳的泉友大有人在… 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若有疏漏,歡迎“修補”。 — — — —葉卷深寒2011年5月26日 征稅戳:“民國十一年,遂昌縣署,征收處印” ![]() 老油坊用戳:“去印不換” ![]() 錢莊用戳:“怡大錢莊” ![]() 【泉盛】錢莊戳記 ![]() ![]() 錢莊【5】號戳記 ![]() ![]() 漢字戳: “百事翻從闕陷好”,出自龔自清之詩 ![]() “喜物思美” ![]() “國寶源流” ![]() “川流不息” ![]() “云騰致雨” ![]() “履順安常” 順利平安之意。 ![]() 異體字戳: “靝”即天 ![]() 門楣上方四字“天長地久” ?“埊”即地 ![]() 財神戳 ![]() ![]() ![]() ![]() ![]() ![]() 袁大頭【囍】朱戳記: ![]() ![]() ![]() 墨戳 ![]() 墨戳 ![]() ![]() ![]() ![]() ![]() 墨戳 ![]() ![]() 三年大頭【祿】朱戳一對 ![]() ![]() ![]() ![]() ![]() ![]() 三年大頭【囍】朱戳 ![]() ![]()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禧】字朱戳一對 ![]() ![]() ![]() ![]() ![]() ![]() ![]() ![]() ![]() ![]() ![]() ![]() 大漠清泉 2021.03.30 |
|
來自: 大漠清泉nrte0y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