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佛語說得好: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我一直覺得,愛花、愛養花就是愛生活、愛家庭、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因此,我特別敬重身邊愛花、愛養花的人。 閑時翻看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的敘事、抒情名篇《養花》,心靈受到了強大的震撼。先生不愧為一代空前絕后的文學大師,將養花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寫得有聲有色,以至于如今全國各地的小學生課本都有它的一席之地。通過描寫養花的過程,先生如一位和氣的鄰家大哥,娓娓地道出養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無窮樂趣,抒發了先生熱愛美好生活的感恩之情,著實讓人由衷感嘆。 正如有人總結的那樣,養花愛花的人都具備愛家、有恒心 、熱愛自然、 愛美等數不清的優點,并擅長發現和保護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調查一下,也可以舉個反例。的確,這個總結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在人世間,花兒是美的象征,它代表真摯的友情、親情、愛情等,有誰認為花兒是不美,那他的神經就多少有點貴恙了。沒有花兒的話,這世間就少了九分的真,十分愛,那世界將是難以想象的。 在大多數人的眼里,養花似乎是一份很悠閑的活計,只不過偶爾澆澆水、施點肥罷了。但是老舍先生告訴我們,養花可是一門要付出勞動、智慧的奧妙無窮的大學問,它絕不像請客吃飯那樣簡單。從中我們也感悟了最樸實、最實用、最通俗易懂的道理。正如先生所言”不付出勞動,連棵花都養不活的。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多得些知識并不是壞事”。養花自有養花的快樂,培育這些花兒草兒要付出辛勤勞動的汗水,還能從中獲得知識和精神的愉悅?;蛟S,這才是養花的真正意義所在。要獲得知識,就得要多勞動,多付出,這樣同時也會獲得更多的快樂。這些話應該成為我們年輕人的座右銘: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生活,這遠比不勞而獲得來的幸福要擁有充實的成就感。 閑暇之時養上一盆花兒,付出時間、心智與汗水將綠色生命養得生機勃勃,最后讓它開出清新淡雅的花來。這是一項什么樣的工程,你的記憶中沒有親手養活一棵美麗的花兒,你是永遠無法回答的。在未讀老舍先生的這篇散文之前,我認為養花是簡單的,這是我最初的看法。在我成家娶妻之前,我從來未養過任何花,家里父母也從來未養過花,應該說在養花技術層面,我沒有發言權。這就像釣魚、養鳥,必須要懂這方面的學問,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得心應手。所以,我無法明白養花中的勞累和辛苦。當年我看過老舍先生筆下的《養花》美文后,對養花的學問了解了一些,或許仍有一些淺顯。我說養花人的工程偉大也毫不為過吧? 我們為何連一棵花都養不好?這是因為培育綠色的生命關鍵是做到它需要啥你就給它啥,這可來不得半點的勉強。不懂得這一點,付出多少辛勞也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比如妻子養花除了澆水,還是澆水,久而久之花兒就被漚爛了根子,死得光光的,讓人惋惜不已。有句順口溜挖苦技術差的人養花是“一年綠,二年黃,三年見閻王”,用在妻子養花這事上再恰當不過了。人家隔壁王姨養的花卻很茂盛,她經常給花曬太陽、剪枝、施肥、松土,開花的季節到了,花朵競相怒放,香氣迷人。她冬天把花挪到自己房間,春天還要將它們搬到露天,讓花兒多接些地氣。夏天太陽光烘烤著大地,所以要少曬會兒,或者上午氣溫偏低一點,可以多曬會。秋天風多,花最怕風,所以必須讓花兒免受風兒的摧殘。老人家告訴我,養花和培養孩子是一個道理,要遵從它的天性,你不能覺得肥料是好東西,就可勁地施肥,如花兒不能吸收,很可能被活生生地燒死。如果可勁地澆水的話,也會將花兒活活地漚死。比如培養一個孩子,你必須清楚并及時給予他身心健康成長所渴求的東西。如今一些不明智的家長可好,一心想讓孩子成為無所不能的全才,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投入一筆筆重金,恨不得一下子給他報上二十多個輔導班,如俗話所說的:牛不喝水強按頭,費力又不討好,孩子要不徹底崩潰那才是怪事呢。 養花不但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相當有益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養花也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記得有一則故事,說的是二戰后一名記者采訪戰后德國,他深有感悟地告訴朋友德國人民不久會在廢墟上重建美好的家園,因為即使在缺衣少食的困境中,人們仍然在地下室里也不忘培養一盆盆美麗的花兒。 自從搬進新居后,妻子又在一次次嘗試著養花,卻每次到花兒旱得無精打采時,才想到澆一次,但水量過大,花的葉子不用碰,都落了,她卻視而不見。比起老舍先生損失一些花兒,全家幾天都沒了笑容的情況,我都有些無地自容,看來我們的確沒把花兒的生命當回事。說句心里話,我從來沒養過花。妻子養的花,我也從來沒正兒八經地管過,但這并不能說我不愛花,不喜歡花。我是怕養不活它們,讓它們在自己手里失去生機,心里懊悔難過,還不如不養心里輕松。 最近幾年我和妻子在養花上也悄悄產生了一種難得的默契。她負責剪枝、施肥、澆水,我負責每天把花盆搬進搬出,并監督她少澆水,或是提醒她及時侍弄它們。經過幾番折騰,陽臺上終于有了別樣的美麗。雖然沒有什么名貴的好花,總的來說花兒們活的都挺有精神。 我相信,凡喜歡養花的人,物質精神生活一定不會太差勁的。因為人貴在有一顆熱愛生活,追求創造美好的仁愛之心,他們懂得感恩、回報,對生活有耐心、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養花的日子里感受到生活的無限美好!讓我們從培植一棵美麗的花兒開始,培養對幸福生活的無限熱愛感恩之情吧。 曹安寧,當過煤礦工人、化工廠工人、鋼鐵工人,業余時間勤于詩歌創作。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唐山市作家協會會員,遵化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遵化市詩歌協會副主席, 2003年開始創作發表詩歌,作品偶見于《作家報》《四季風》《長城文苑》《河北新農村建設》《北國風》《遵化周報》《河北農民報》等刊物,并獲獎。2015年擔任《綠洲詩刊》副總編輯。出版詩集《冶煉太陽的人》。 顧 問:關仁山 峭 巖 李春雷 楊立元 東籬 王立新 馬良 張國印 主 編:曹雪艷 副主編:王翠紅 編 輯: 小說與兒童文學:代文靜 散文與報告文學:楊曉健 徐小東 現代詩歌:王翠紅 王穎春 古體詩詞:劉艷琴 評論與文學動態:梁淑艷 本期編輯:楊曉健 燕山詩文 遵化文學愛好者的精神家園 置頂公眾號,每日第一時間閱讀 長按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