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善積德是得道的必要條件,在道教經典中記載頗多。
《抱樸子·內篇》說:人欲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當立一千二百善。 《抱樸子·對俗》又說:欲求仙者,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單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文昌帝君陰騭(zhì)文》(簡稱《陰騭文》),也是道教勸善之著名經典,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有“善世第一奇書”之美譽。
《陰騭文》通篇都是講止惡行善、濟世利人的理念。它告誡人們不僅在行為上要斷惡修善,更要在內心深處,在暗室屋漏中也要慈悲心腸,不可產生惡的念頭。
《陰騭文》開篇說:“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這里的陰騭是什么意思?
陰騭就是陰德的意思。
什么是陰德?
我們做善事別人都知道,都來贊嘆、表揚你,這不叫陰德,這叫陽德。不求美名,做善事不宣揚、不讓人知道。
做善事沒有人知道是不是沒有福報?
不是,福報會更多,這就叫陰德。

陰德就是做善事不求人知,只求默默無聞地奉獻。但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古人講“陰德天報之”,上天會核算你的陰德,會給你福報,這個福報更加豐厚。不僅我們自己得到善報,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能夠得到好的報應。這是自利,也利家人;利他人,也利社會。

東晉《太微靈書紫文仙忌真記上經》,其中說到:“夫學道者,第一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艱厄,度人危難。輕財重道,施惠布德。不悋財寶,投之窮地。啟誓真氣,虛心跪請。是以古之至言,謂耕種福田,以取登仙者也。”

道祖把“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艱厄,度人危難”列為學道第一要務,作為得道成仙的必要條件,把行善積德與修道成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