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衛視 民間有種說法稱:“黃芪常喝百病消!” 相信大家對黃芪都不陌生,很多叔叔阿姨平常都喜歡用黃芪泡水喝,補氣又養生。 自古以來,黃芪就是公認的調氣、補血、防癌的良藥。 黃芪的五大功效 1、補中益氣 黃芪不止可以健脾補氣,而且能補五臟之氣,出現了氣虛癥狀時,就可以用一些黃芪來調理。 氣虛癥狀: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聲低氣短、舌淡脈虛。 2、升陽舉陷 如果脾氣不足,就會出現內部臟器下垂等癥。 黃芪可以補足氣,讓脾氣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現下陷的情況。 3、補氣益衛 黃芪不僅能補中氣,還能補外,也就是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止邪氣入侵體內。經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黃芪來預防。 4、利尿消腫 醫圣張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匱要略》中提到用黃芪來治療風濕水腫,針對氣虛引起的水腫,黃芪有很好的療效。 5、祛毒生肌 如果身體氣血不足,出現了潰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術后傷口難以愈合,用黃芪有很好的作用。 除了中醫講的這五大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黃芪有助于保護血管內皮、保護心肌,對心臟、血管都有好處。 黃芪,很多人都用錯了 1、熬煮后效果更好 直接用開水沖泡雖然方便,但是并不能充分把黃芪里的有效成分泡出來,建議還是加水熬煮20分鐘以上效果更好。 2、并非人人適用 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松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也不宜吃黃芪。 這樣喝黃芪,更健康 黃芪最簡單的用法就是煮水做代茶飲,也可以用來煮粥,補氣健脾胃。那么,如何搭配才能讓功效體現最佳呢? 1、黃芪補氣茶——提高免疫力 功效:益氣滋陰、清熱降火、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適合經常熬夜的人群 。 配方:西洋參、枸杞子、黃芪各10克 。 做法:以上藥材作為一天的量煎水喝。 2、氣血雙補茶——調理三高,通經活絡 功效:氣血雙補、通經活絡,可以調理三高,適合大多數中老年朋友和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人群飲用。 配方:黃芪10-15克、西洋參10克、黃精3-5克、枸杞子6-10克。 做法:滾水泡制,蓋上杯蓋10分鐘,可喝一天。其中黃精、西洋參、枸杞子可以吃掉。 禁忌人群:腹瀉、感冒、脾虛的人不適用。 3 、健脾益氣粥——健脾養胃、補中益氣 食材:炙黃芪15克、大米50克、陳皮3克。 做法: ① 蜂蜜和水按照1:3的比例調勻,15克生黃芪加一勺半蜂蜜水拌勻,放置半小時,然后用砂鍋炒干水分,做成炙黃芪。 ② 大米提前浸泡半小時,炙黃芪放入450克水中泡半小時。 ③ 黃芪和水一起倒入鍋中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0分鐘,過濾出黃芪水,再次加水煮開,轉小火煮10分鐘,撈出黃芪,把第一次煮黃芪的水倒入鍋中。 ④ 水開后倒入大米,加入少量油煮制,鍋開后倒入陳皮粉煮25分鐘即可。 黃芪 ,怎么選? 市面上充斥著質量不一的黃芪,到底要怎么挑選呢? 一般來說,市場上售賣的黃芪多為切片包裝,而切片的黃芪,質量參差不齊,很容易就買到了不稱心的。 好的切片黃芪一看切片工藝,二看產地來源,好的切片成品如下圖: 好品質源自于原產地 該黃芪產自甘肅岷縣,位于甘肅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 總人口48.4萬的岷縣,素有"千年藥鄉"和"中國當歸之鄉"之稱,是中國有名的道地中藥材主產區,盛產當歸、黃芪、紅芪、黨參等名貴中藥材238種。 黃芪性喜涼爽,耐寒耐旱,怕熱怕澇,適合在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質,透水性強的沙壤土中種植。播種當年只生長莖葉而不開花,第二年才開花結實并能產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