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首先給大家推個原創公號:CPA幻術 此號作者乃頑童一枚,鉆研“旁門左道”功夫,CPA會計、財管題用其幻術,能得大幅提升效率之奇效。 于是今年國慶開始,利用假期整塊的時間,好好的開了個學習的始,所謂萬事開頭難,開了個好頭,后面就停不下來,隨后的兩個月里,艱辛備戰,過程中有過孤獨和無助,更有充實和希望。個中滋味自己最清楚,就不啰嗦給大家,唯有經驗才有分享的價值。閱讀本篇讓C友們能大概了解到保代是個什么樣的考試以及考出來后的一些情況。 一、特征 保代考試每年的考試次數由以前的1次增加到3次,后來又減為了2次,考題也都是選擇題,很多沒考的人會以為考試難度不高,那是大錯特錯,這個考試的特殊性在于,與CPA相比,沒有官方教材和真題。復習障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直到考前,你都不知道學習的范圍和重點在哪,只要是證監會、交易所、行業協會、財政部、商務部、發改委等等與企業經濟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有可能涉及; 二是知識點缺少邏輯理解,多是毫無規律可循的死記硬背,隨著你學的越多,就越容易混淆; 三是考題的坑很多,考的多是你記憶的模糊點,大家都會的、容易記的不會考。盲目的學,考完自我感覺還很良好的,十有八九成績是三四十分。 二、復習心得體會 對于這樣的考試,不能求廣,但求掌握傳統考點的90%,方能勝券在握,然而,光是這傳統考點,要想掌握到90%也是需要花費極大的努力。我佩服那些自學通過的人,這些人的學習能力一定是極強的,而我還是很依賴老師的,時間關系,并未能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執行,老師的要求是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回顧再做題,這是直播課的要求,我拿到課程是九月二十七八號,時間很晚了,100節左右的課程,放的是1.8倍的語速,聽完一章,回顧一遍需要花三天時間,再做題對知識進行鞏固,趁熱打鐵再回顧一遍,珍惜每一輪的回顧,因為時間很短,內容很多,往往看一遍就少一遍,你會發現到最后,那些你平時不怎么關注的也沒有時間再去記住,因此,功夫在平時,每一遍都要扎實。過程中,從財務顧問章節到最后的持續督導,都是按照這樣的操作,聽課、回顧、做題、再回顧,所以根本不需要有什么時間規劃,有時間就去回顧,這章回顧完了趕緊開下一章,循環往復,直到最后兩周,開始側重重點章節,即,將有限的時間花在科創板、財務顧問、公司債三章的繼續多輪往復,而減少次重點的章節回顧次數,消滅章節自測題,并開始做真題和模擬題,并開始記憶老師整理的最新的法規。 有人說,三天時間一個章節,很快啊,其實不然,對于在校生也許是快,但對于從業人員,一段時間加班到夜里十一二點,每天看書的時間只有1-2小時,還是在下了班回到酒店的分秒必爭以及早上起早一個小時才能擠出來,所以三天,每天學8個小時,24個小時,快一點需要花一周的時間,基本是一周才能結束一個章節,往往是這章學完,前面的又忘的差不多了,明知道忘了很多,但你也沒空去回顧,進度還得往前趕,就在這樣的不斷追趕進度的節奏下,心無旁騖,戒躁前行,不敢有絲毫懈怠,夜深人靜之時,每有困意就站起來看書,腿酸了就倚靠著墻站,實在站不動就趴在沙發上看,再三確認自己確實困的看不下去了,才能合上書本,安心的睡去。 最后的兩周,是沖刺的兩周,最辛苦的兩周,壓力最大的兩周,也是最容易放棄的兩周。經過多輪的復習,并將各章節的錯題鞏固之后,信心滿滿,以為自己復習的很好了,懷著忐忑的心情,做了一遍2019年6月的真題,真慘,80題錯了30題,沒錯的也是下筆猶豫的很,得分只有四十幾分,徹底的打擊了我的自信,越來越能理解老師為什么讓我們平時的習題要達到90分以上,原因便是,考試的范圍比學的內容廣,坑也更多,你學的只有70%,這70%如果你掌握不到9成,你就很難拿到60分。真題自測雖然不盡如人意,心情雖然跌到低谷,也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是這塊料,但還得壓制住內心的失落,拿起書繼續前行,卻發現那些平時未足夠重視的次重點章節,如持續督導、再融資等,又已經很生疏了,考試可不管重點不重點,會了才能得分,因此,那些次重點同樣重要,于是又回頭將這些次重點復習了一輪, 有點亂了陣腳,發現那些次重點很多都是平時關注的很少的,現在看起來依然費勁,已經沒有心思再沉下來去慢慢理解了,只能放棄這些依然生疏的知識點,通過這個點,也是提醒各位同仁,功夫在平時,扎實學好各個章節知識點,才能在沖刺階段游刃有余,躊躇滿志,不必像我這樣浮躁。后來又做了2018年12月的真題,結果還是差不多,感到很無助,很孤獨,心理壓力很大,睡眠也不好,最后還有3天的時候,做了一下模擬題,很簡單,都是章節訓練題做過的,做了76分,自己也測算了一下,假使所學知識能覆蓋80%,也就剛好能通過,假設所學知識沒覆蓋這么多,就只能聽天由命,不管怎么說,有七十幾分,也算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自己的壓力,稍稍提振了信心,財務部分錯的不少,也讓自己認識到要重點看一下財務部分了,我雖有點財務基礎,但已經考出注會很多年,做題已很生疏,于是又花了一天時間把財務那部分書從頭到尾的題目過了一遍,很匆忙,僅留下了個大概印象,尋找點心理安慰。最后一晚,本來還想看到11點左右,結果公號發來了一篇推文,瀏覽了一下,是老師的考前疏導,功夫在平時,此刻看看真題、錯題也就差不多了,于是果斷合起課本,睡覺去了。 考試的過程并不輕松,果然很多題目都沒見過,考到的那些也不是我復習的點,比如業績模擬計算的條件,我記住了要承諾實現、盈利達到預測,但未關注誰要承諾實現,誰要盈利達標,考試說標的公司盈利達到預測,但上市公司未達到,正常情況下,買的標的公司,當然是標的公司達到盈利預測即可,然而,法規原文是上市公司和標的公司都要達到盈利預測,沒關注到就錯了。再比如,考前將科創板的地位提高到重中之重,將書上有關科創板的內容角角落落都花大功夫記住了,考試的題目依然能考出書本范圍,或者即使考到范圍內的,你也沒重點關注到。再比如,投行內控指引,我就是干內核的,天天盯著內控指引,考試前還重點記了內控指引,然而考試的一個題目依然能讓我猶豫不決,各類投資銀行業務執行統一標準,實際上應該是同類投行業務統一標準。再比如,我學的是證券公司次級債,它考的是保險公司次級債,我學的是扶貧債,它考的是扶貧票據,考的都是我聞所未聞的點。總結而言,大家都會去重點記憶的東西,考題反倒不會考,即使那些傳統考點,也會往歪里挖坑。考完的感受是繼續下一次,對了一下記憶中的題目,都蒙錯了,看到成績的那一刻,真是意外的驚喜。 保代考試難度很大,但也絕非沒可能,傳統考點是不變的,只要舍得付出,將時間花在財務顧問、會計、歷年真題以及IPO、再融資等章節,學扎實,做到爛熟于心,就必定能成功。而爛熟于心的良方莫過于循環往復的看,從剛開始的好幾天看一章,到后來的好幾個小時看一章,再到最后的一小時以內(時間關系,這最后的境界本人未能達到),配合做題,聽微課加以強化記憶,在上班的路上,在廁所上,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去聽、去看。過程中,需要高度自律、克服惰性,方能得始終。 最終,憑借7分的努力,3分的運氣,壓線通過了考試,結局還算圓滿。借此,向我的妻子致謝,為了不讓我分心,這兩個月里,孩子都是她帶,周末一個人帶孩子出去,給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感謝我的女兒,有時候要爸爸跟她玩,爸爸說要學習,不能陪她玩,她就乖乖的聽話,還能幫我關上房門,才三歲就這么懂事;感謝父母以及這一路上給過我幫助和支持的所有人。 三、這么辛苦的考保代,考出來能怎樣? 首先,要想真正入行,就得對大部分法規知道一二,如果不去參加這樣的考試,你是沒有動力去全面深入的學習一遍的; 其次,需要簽股權融資項目相關的協辦,并且項目成功過會并發行,很多人就是卡在這里,要么是沒項目簽,要么是簽的項目過不了會,更有遺憾的是,過會了發不出去,也有命好的,年紀輕輕就成了保代。這個行業靠天吃飯,證監會一旦放開IPO、再融資等,項目過會率就高,自然出的保代就多,前幾年一直是嚴監管,過去的1年以及可見的未來,明顯能感到政策在放松,近期的再融資新政,是大大的放開了再融資的審核監管,加之新三板的改革,精選層公開發行也需要保薦,預計也能出保代,現有的科創板出項目的速度也很快,再加上創業板也在醞釀注冊制改革,投行的利好一波又一波,投行的春天已臨近。 最后說一下保代的薪酬,雖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但依然在現有從業人員之上,薪酬實現翻番還是大有可能的。多說兩句,在業務為王的時代,承攬型保代是最有價值的,往往是各個業務部門總,背著部門的業績指標壓力,整天東奔西走,與企業、與政府應酬交際,沒有項目在手,也會慌得一批,在公司也抬不起頭,也可能面臨被勸退,因此,絕大部分是承做型,承做也有承做的苦,項目現場負責人你們都懂,團隊配置好點的,也能輕松點,否則就是帶著一群小朋友,又當師傅又當工,還要負責協調溝通。 四、后言 總之,從審計師到保代,這是必經的坎兒。要想成為保代,考出保代要扒一層皮,簽的項目成功過會還得扒一層皮,成了保代,薪酬自然也會上來,然而承擔的也會更多。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考出來只是一切的開始,來路方長,方長。。。。。。 事實上,一直在事務所干,能干到高級經理、合伙人這樣的級別,掙得也不比一般的保代少。干審計就對標合伙人,干投行就對標保代、干財務經理就對標財務總監,始終保持一顆進取之心,敢想敢為,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有朝一日,終能成為那個你曾經仰慕過的人! 盡調人員必備的APP(掃碼送兩月黃金會員): 關注我,和數萬人一起學習投行、審計思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