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泛舟,人間清歡 ![]() 這是書語人間為你解讀的第644本書 《恰到好處的安慰》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恰到好處的安慰》一書的共讀。 上一篇,我們講到了「共情的三個阻礙」。 正是由于它們的出現,我們才會選擇以「回避」這樣的方式,來面對親戚、朋友的哀傷。 更多內容,請戳:《恰到好處的安慰》①:壞事總會發生,但你總能做點什么 事實上,你的焦慮、恐懼與不安都是真實的,尤其是你在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大事時,真的很難理解對方都經歷了什么,更別提說對話、做對事了。 因此,這篇文章里,靈遙將從「哀傷是什么」的這個話題入手,帶領著一步步走近受傷的人,一起去看看我們都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01.哀傷是什么? 哀傷通常伴隨著某種切實的「原發喪失」。 如果與健康有關,可能是失去運動能力,或是外貌受損;如果是抑郁,失去的可能是感受情緒的能力;如果是與感情有關,可能還能失去愛人、失去穩定的生活。 然后,便是隨之而來的「繼發喪失」。 與原發喪失相比,繼發喪失會更加地細微,在情感上也更難以應對。 比如,喪親、離異,或是任何形式的轉折常常伴隨著恐懼,你不知道前方等待著你的會是什么;如果是抑郁、重疾、殘疾,則很有很可能會誘發羞恥感。 經歷了喪失、無望、恐懼、脆弱與羞恥后,接受幫助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 一方面,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巨大的包袱,寧愿在沉默中痛苦,也不愿意向外界尋求幫助;另一方面,這些挑戰還會如龍卷風過境,給生活留下一地的廢墟。 這時,你作為一位關心他們的人,若能及時出現在他們身邊,施以援手,便已經是一種巨大的安慰了。 至于你說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不過只是bonus罷了。 02. 你的善意,就是你的證明 如果你總是想要掌握怎么說、怎么做的技巧,那么就很難意識到,你只要付諸于善意,便已經足夠了。 所謂的「善意」,就是完全拋棄本我和自利去為其他人做點什么。它有一個典型特征,那就是自愿、有感而發地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善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困境都混雜著羞恥感、恐懼和孤獨;這些混雜的情緒會讓當事人缺乏向他人求助的勇氣。 因此,這個時候,你的「看見」對于他們來說,便已經足夠了。 那么,具體來說,你該如何做呢? 首先,讓我們一起想像1-2個親身經歷過的非常糟糕的經歷,可能是患病、分手、失去親人,等等; 然后,再想想1-2種你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或是此時你知道的某人正在經歷的事情,如,喪親、失業、流產。 你經歷過的與沒經歷過的事情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嗎?你可以想想這些提示,然后把它們給聯系起來: 失去社交圈子; 害怕、情感崩潰; 羞愧; 經濟困難 共情想象力就像是肌肉一樣,我們越是能夠頻繁地使用它,越是能夠注意和體會到其他人的不容易。 更為神奇的是,你越是關心你周圍的人,越是能夠替對方的不幸遭遇打抱不平,因為,你的心中,他是如此的好,本就不該遭遇這些命運的不公。 03.傾聽:無聲勝有聲 我們都知道聽到不想聽的話會有多難受,說錯話又多容易,所以很多人在遇到感情上沉重事情時,就會選擇保持沉默或是走開。另一方面,我們也都知道,此時若能有人主動來陪我們聊聊天,就會讓我們好受許多。 事實上,與處在困境中人交談的最好方式,是放棄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是安靜地坐在一旁,時不時地提出問題,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 具體來說,你可以找一個朋友,嘗試進行下面這個練習: 每個人兩分鐘,講述一個你生活中比較艱難的事情。最好選擇一個現在情感上已經不那么激動的,但過去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規則如下: 傾聽者:完全不要說話,連澄清的話也不要問。你可以通過點頭,轉換身體姿勢的方式,來向對方表示出你在聽; 講述者:講述你的故事,就算沉默有些讓你緊張,也要一直講下去。 你們都做完這個練習,輪流當過傾聽者和講述者以后,問問自己,也問問對方,你們都有過哪些想要打斷對方的時候,你想脫口而出的是什么。 通常來說,你會發現,你會在兩種情況下,想要打斷對方的談話: 一種是你希望對方能夠解答你的疑問,告訴你更多的與這件事有關(其實是你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但這常常會讓傾訴的一方感覺很疲憊; 另一種是希望以自己為出發點,向對方解釋事情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子,但這常常會讓敏感的對方感到很受傷。 ![]() 因此,你最該做的,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只在必要時給予對方支持,寬慰對方,讓對方不要那么難過。 具體來說,你可以詢問對方「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是什么情況」「我能為你做些什么」,或是告訴對方「我很抱歉」「我相信你」「你只是暫時陷入了麻煩」等等。 ![]() 然后,便已經足夠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下一篇里,我將繼續為你帶來安慰他人時要注意的3個點。 敬請期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