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重看了電視劇《天道》,同時拜讀了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今天,來深度分析下主人公丁元英這個人吧。 丁元英,僅僅用霸道總裁、深藏不漏、大智若愚的高人來形容,是遠遠不夠的; 贊他一句「凡人之力,比肩神明」也不為過。 整個故事中,丁元英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以小博大,劍走偏鋒,在早已格局成型的音響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用他自己的話說,讓廟王村的人扒著井沿看上那么一眼; 丁元英與芮小丹的愛情,則是這場商戰(zhàn)的前菜與飯后甜點,愛情戲的存在,不過是帶觀眾理解這個角色的一扇門。 丁元英的個人優(yōu)勢,主要有兩點: 一是能夠直達事務本質的思想力,二是能夠主動擺脫低效事件的行動力。 前者決定了他的決策能力,后者決定了他的執(zhí)行能力。 因此,他能一早能算準音響界一哥林雨風終有威脅自己生命的一天; 也能在早餐店老板誤會狀況下,再額外付一份飯錢。 恰恰正是這兩點能力,是當今社會所謂成功人士的核心能力。 能夠做出有效決策,進而以高效率執(zhí)行力推動決策,是我們這種時代所謂成功人士的必備能力,也是成功與否的決定性條件。 談思想洞察力,做起來不易,需要極其縝密的邏輯分析能力,才能一眼看穿一件事情的本質。 故事中丁元英一開始在德國操作私募基金,割大陸人的韭菜(在內陸跟他打配合的就是好友韓楚風),這就是他一眼洞穿大陸金融的本質,所以能夠一再得手(這種事情在九十年代不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從狼嘴里夾肉吃。 后來丁元英操作王廟村和格律詩音響,也是通過資料研究,一眼洞穿市場真正競爭對手是林雨峰,利用并隱藏王廟村的真正優(yōu)勢,斷定林雨峰會冒險跟進格律詩的市場策略,從而進入自己布下的市場死局,完勝林雨峰。他想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的諸葛孔明,敵人每一步路,每一手棋,與他事先所想,分毫不差。 格律詩公司,具體是這么運作的—— 首先,組建公司; 其次,以扶貧的名義壓榨農民; 接著,讓葉曉明帶著音響去德國參評,獲得似頂尖而非頂尖的證書; 與此同時,劉冰在國內做公關工作。 以上幾部,都是為了次年的音響展覽會; 丁元英所謂的“殺富濟貧”就是借林雨風「樂圣」音響,給「格律詩」搭臺; 用與其相同的品質,價格卻低到近一半。 展覽會上,格律詩一炮而紅,而圣樂,則從發(fā)燒友喜聞樂見的良心品牌,成了賺取暴利的黑心商人。 通過貶損他人,來提升自己。 正天集團,寶馬車,德國的賭場老板詹妮,還有一大堆來自國外的鑒定證書,十大音響排行榜,這是多么光鮮亮麗的東西。 讓人想到的都是金錢,資本。 誰會想到這么高端的格律詩,它的工廠竟然是一個貧困縣里的貧困村的農戶式生產(chǎn)模式的產(chǎn)物,這里充滿了超級廉價的勞動力,童工,粉塵,污染,這些法律完全不支持的東西。 ![]() 格律詩與樂圣的官司,是必然要打的,但因為村民、公司相互獨立,樂圣的起訴并不成立,所以林雨風終究沒逃出丁元英的算計。 小米成功后,雷軍說要順勢而為; 為人處世,都存在著一定的章法,都有跡象可尋,都有其發(fā)展的道理,順應這股能量,你就能成為風口的豬; ![]() 但丁元英的境界,明顯更高一層。 原著中借用丁元英前妻之口,曾說丁元英每一個毛孔里,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的居高臨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跟你講道理。 ![]() 書名中的「救世主」,片名中的「天道」,就是丁元英常常提到的文化屬性。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chǎn)物。 能遵循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就是強勢文化,而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就是弱勢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 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于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 丁元英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弱勢,就在于一個「靠」字——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別靠自己,總想著等、靠、要… 這是一個沉積了幾千年的文化屬性問題,非幾次新文化運動就能開悟。 想通了這一層,也就能從宏觀視角,去審視蕓蕓眾生的命運軌跡了。 所謂洞察事情的本質,其實就是理解一件事情的目的。 比如做生意,本質是什么? 本質就是錢從哪里來,進了誰的口袋; 比如搞政治,本質就是權力從哪里獲得,誰在掌控; 戰(zhàn)略上,能夠洞察本質者主動,不能洞察者被動。 戰(zhàn)術上,洞察本質,搞清楚目的,過程會怎樣,結果會如何,清晰如畫,一目了然。 ![]() 說完洞察力,我們再來看丁元英的行動力。 在一眼看穿事情的本質后,人與目標,形成了兩點一線,行動力強不強,主要看能不能做減法,換言之,能不能不受任何干擾和誘惑,在這條線上像坦克一樣不知疲倦地前行。 在家務事上,丁元英認準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 因此,在德國資金被鎖,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提前為父母準備一筆錢交給妹妹,并且申明雷打不動; 他歸隱古城,不摻合家庭生活中雞毛蒜皮的沖突,鄰居親友的是是非非的矛盾。 他拒絕任何干擾,為了達到自己理想的存在狀態(tài),無聲無息地低調前行,獨居追求自己的生活。 ![]() 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他吃早餐,老板忘記他付過錢了,再給他要他二話不說再給一次。 因為解釋會產(chǎn)生長時間的無效爭論,為了幾塊錢降低生活效率,丁元英算得清這筆時間成本賬。 同時也可以理解,劉冰出遠低于市場的價格收購他的進口音樂碟片,他連要求增加都不要求,只是多看了貪婪的劉冰一眼,二話不說就成交了。 后來格律詩音響惹眾怒,劉冰一伙人自作聰明退股逃避風險,丁元英也沒有多說,更沒有謾罵,因為對他人多余的解釋和爭論,只會減緩他邁向目標的步伐,降低他的人生效率。 ![]() 總的來說,丁元英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 他建立格律詩的過程,就是一次完美的唯物主義矛盾論與實踐論的應用過程。 通過對于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分析和掌握,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促進事物的進化,從而達到既定的目標。 能坐得了冷板凳,受得了孤獨,寂寞。 能跟自己相處好,不抱怨,不責備,也不自戀自憐。 丁元英上五臺山,與其說是問道,不如說去打擂。 他不需要拜佛,也不需要去尋找一個救世主。 上山只是應證一下自己的感悟,需要一個與世無爭的旁觀者,給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體悟提出看法。 ![]() 在我們普通人眼里,無論是之前的私募基金、還是后來的格律詩音響,都是有違道德的做法。丁元英這套以殺富濟貧、從狼嘴里夾肉吃為代表哲學感悟,是否能應證宗教思想,從而在世俗和競爭中尋求到一種問心無愧的力量。 如果他的思想能夠得到宗教的承認,就意味著丁元英思想在天道境界上得到了完善。 所以,五臺山這段對話,就是丁元英最后補完的這一塊精神拼圖,從此以后,他就是一個通透的覺悟者。 ![]() 我們普通人,想抵達丁元英的境界,幾乎是不可能的; 原著作者也只是借用這樣一個人物,對傳統(tǒng)文化做出了一種出格的試探。 能寫出這樣人物的作者,也一定不是一般人。 關于作者豆豆,網(wǎng)上的資料非常少,只知道是70年出生,高中學歷,她在完成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三部曲后,也拂袖而去,少有音信。 ![]() 網(wǎng)上不免懷疑,一個70后作家,是怎么寫出充滿莎士比亞悲劇、西方古典哲學作品的? 一位年輕女子又怎樣寫出了一部以男性思維的為主的小說呢? ![]() 據(jù)說,只是據(jù)說啊,她的作品是深受她一位在歐洲的好友——李紅英的影響,據(jù)豆豆本人說,她在17歲的時候,在歐洲認識了一個高人李紅英,李紅英經(jīng)常給她講解一些國內外的神奇經(jīng)歷。這個李紅英不簡單,她精通佛、道、儒、玄學和哲學等多領域知識。后來,豆豆在35歲時候,就以李紅英為原型,塑造了《遙遠的救世主》主角丁元英。我們看過書籍的朋友都了解,丁元英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刻的認知,對于外國哲學也了然心中,這顯然就是李紅英的化身。 也有人說,丁元英的原型人物,是號稱天下第一博客的博主李彪,這也是個大神級人物。 ![]() 李彪本人狂放不羈、博學多才。2002年至2008以不同身份發(fā)表文章1848篇,涵蓋宗教文化、詩詞歌賦、文史哲學、時政經(jīng)濟、音樂藝術、數(shù)理科技等各領域,可以說是無所不知,其透視性的思維洞穿、揭示事物本質,是眾多網(wǎng)友的精神導師。 后來轉戰(zhàn)股市,名聲大噪,對證券市場分析有理有據(jù)、深刻恫冥,透徹人心,醍醐灌頂。 ![]() 這個大家可以從網(wǎng)上查到,但真假就不得而知了。 關于豆豆的隱退,我覺得也不難理解,華山之巔風清揚教會令狐沖獨孤九劍后,讓他保證不能向任何人袒露見過自己,風清揚無招勝有招的理念,跟丁元英跳出來審視文化屬性的姿態(tài),其本質是一樣的。 ![]() 如果豆豆趁著流量紅利,成為一個沽名釣譽的寫字機器,那么天道,被我們反復品讀的空間,也勢必會壓縮。 最后,重溫一下丁元英這首打油詩吧,希望每個人都有清醒和自知的力量。 ![]() |
|
來自: 國學易經(jīng)悟道 > 《本質、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