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寶殿擁有受到專家學者們的推崇宋、金代彩塑 保存古代書法珍貴遺存,唐代小篆碧落碑 龍興寶塔造型秀麗,直上云霄 寶塔十三級額題自下而上妙趣橫生 ——龍興寺 山西新絳龍興寺全景,直指藍天的是唐代龍興寶石塔 時代:初唐 地址:山西省新絳縣城龍興廣場 中國以龍興寺為名的不少,大多與與某位帝王的行蹤有關。山西省新絳縣的這座建于唐初顯慶年間(655年)的寺廟,原名碧落觀。宋初,宋太祖趙匡胤曾寓居于此,故更其名為龍興宮,后來僧人進住,改名龍興寺。 龍興寺大殿的“帽翅”雕花雀替 碧落碑是唐太宗的弟弟韓王的妻子死后,她的幾個兒子居喪為母頌德祈福而造的碑。碧落碑在全寺十多通碑文中最耀眼之處,便是唐代小篆的碑文極具書法藝術價值,是我國珍貴的古代法書遺存,被保護在一座亭中,亭頂為六角攢尖式,黃、綠琉璃瓦,秀麗可人。 龍興寺碑亭中保護的是唐代小篆書法藝術遺存《碧落碑》 ![]() ![]() 龍興寺因與皇家有關聯,建筑規模定然氣勢宏偉,加之位于新絳縣城北街頂端的高崖上,更顯巍峨壯觀。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由于武宗大興滅法運動,拆寺毀佛之風盛行,寺內建筑幾乎毀之殆盡,唯有塔院得以幸存。 ![]() 山西新絳龍興寺 ![]() ![]() 如今的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懸山筒瓦頂,梁架為元代遺構,殿內塑宋金時期彩塑佛像,彩塑主佛高達4.5米,受到眾多專家學者的青睞,給予很高評價。 ![]() 龍興寺大雄寶殿元代建造 ![]() 山西新絳龍興寺大雄寶殿隔扇門 ![]() ![]() 大殿后就是龍興寶塔。據碑文記載,塔始建于唐,原為八級,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包以外皮,并增高至十三級。塔呈八角形,高約43米,全部用磨光的青磚砌成,塔身各檐下的斗拱等均為仿木結構,塔的每級上均有額題,自下而上依次為:一柱擎天、兩莖仙掌、三汲龍門、四大躋空、五云獻瑞、六鰲首戴、七星召應、八風協律、九陌看花、十園蓉境、十方一覽、十二碧城、十州三島。該塔結構精巧,體態秀麗,立于崖頂,頗有'欲與天公試比高'之雄偉氣勢。登上寶塔頂后,絳州古城景色一覽無余。令人更感神奇和迷惑的是,該塔曾多次'冒煙'。有案可稽的有光緒乙亥(公元1875年)、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時間。1993年8月份,塔頂'冒煙',觀者有萬余人,連冒七天。塔剎呈寶葫蘆狀,鐵質的塔剎中竟長出茂盛的綠色植物,令人稱奇。其原因至今仍為一個謎團。 ![]() 山西新絳龍興寺塔壘砌的疊濕頂 ![]() ![]() 龍興寺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龍興廣場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