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高考再次證明:語文才是拉分王,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更是學霸之間拉分的利器! 狀元之間、名校之間的競爭在語文 有老師評價,這樣的語文分數,放眼全國也是十年一遇。 一般學霸和狀元的區別在于高考總分是600+,還是700+,而狀元和狀元的區別卻是語文能否考到140+,而狀元們的總分最大分差是7分,語文最大分差卻高達21分! 據說,衡水中學某校領導曾說:數學和理綜強是學校的一本率的保證,名校,數學和理綜都不會太差,但語文和英語才是985和清本上線率之本。真正頂尖的高中,比拼的恰恰是每年升入清北和985人數和幾率。而語文和英語是關鍵,尤其是語文! 語文,越來越成為拉分科目。得語文者得天下,這一現象在2020年高考上,不言而喻。 語文的學科重要性為何日益凸顯 新課改和高考試題改革的推進,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對其中原因簡單總結如下: 國家大局層面——強調文化自信,弘揚核心價值觀,使得各學科的命題元素都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 如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引向“月亮到地球有多遠”的探究;從莊子“一日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探究等比數列;從“水中月,鏡中花”談光的反射,探究成語“高屋建瓴”中包含的重力勢能,以及“四兩撥千斤”蘊含的杠桿原理等等。 高校人才選拔角度——強調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越發注重選拔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復合型人才。 而文化底蘊對中學生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筑基作用。落實到各學科的命題中,則是強調各學科知識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的應用,即,文字信息逐漸被拉長的情景應用題。最終使得孩子理解能力和閱讀能水平的差異會更加明顯地反映在各科試題的做題速度和最終的成績上。 個人發展內在需要——經濟全球化,一切的一切,都鞭策著這個時代里的每一個人,個人是社會機體的神經末梢,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之需,而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 因為閱讀能力是終身學習之本,寫作是終身學習的必修課。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閱讀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寫作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知道……閱讀和寫作就是吸收和表達的關系,吸收越充分,表達就越貼切、詳盡。” 總之,語文學習關系到各學科的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 最拉分數的學科為什么變成了語文? 過去,都說理科容易拉開分數,但是,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很多家長發現,語文逐漸成了拉分厲害的科目。 ??杭州天長小學一位五年級家長說:孩子進入高年級以后,閱讀和不閱讀對成績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了?,F在的孩子幾乎都在外面上數學培訓班,很多成績較好的孩子,校內數學考試根本不相上下。反而是語文,從低年級甚至幼兒園就能堅持有效閱讀的孩子并不多。而閱讀的優勢往往到高年級才逐漸顯現,所以,在優等生之間,往往是語文拉分厲害! ??往遠了看,在新的高考制度下,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后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理科的拉分空間變小,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語文,拉分容易提分難!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后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急劇上升。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后第一重要的習慣,并將一直持續下去! 語文考試今后究竟有多難?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驚呆了眾人:“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接下來語文到底怎么學?怎么考?溫儒敏透露:“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么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也就是說,只學課本只是,不廣泛閱讀,不提高語文基本功,別說高考語文,就連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別再說什么應付考試沒時間閱讀!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 對于閱讀少、不讀書、語文基本功不扎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 我見多所謂初中學霸,以中招超高分進入重點高中以后,因為讀書少、語文弱,面對高中海量閱讀,無所適從,從而光環不再。或者因為書寫太差,表達能力有限,滿分60分作文,45分一大關,初中語文滿分120,能考110,高中語文滿分150,100分成了再難邁過去的高門檻。 因為語文閱讀能力不強,對高中理科試題理解不到位,審題出差錯,導致考試“發揮失?!钡膶W生亦是不在少數。 高考試題改革之后,語文大量考察超綱內容、其它學科也全都打破學科壁壘,大量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全科素質捆綁考察,核心素養成為標配,臨時抱佛腳沒有指望。 說實話,不重視閱讀,高中生已經來不及;初中生,還有救;小學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當時!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 去年11月份,我參加河南省重點課題研討交流推介會,中學語文組一共有10個重點課題開題,和整本書閱讀相關的有9個,再加上去年的中期匯報課題,最近兩年的20個重點課題,17個與整本書閱讀有關。 小學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和閱讀記誦,另外,煉字是語文學習的分內事,基本功。 網上能看到的所有狀元筆記、手寫作文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字漂亮。好的書寫是滿分60分的作文考到50+以上,語文總分達到120分以上,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書寫卷面差,高考總分幾乎不可能達到700以上。 但很多小學生漢字沒有寫好、認多,好書讀得少,經典篇目背誦不夠,在教師和家長的脅迫下,帶著功利心學習語文,放棄了語文“童子功”的修煉,只為考試拿高分。 如今的小學教育,卻過早地把理解、表達提上了日程,讓學生刷太多的題,寫太多的作文,以提高小學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天天圍著作業轉,甚至綁上家長一起圍著成績轉,以至于讓小學生沒了生活中的直接經驗,也沒了閱讀帶來的間接經驗,試問?哪來的感受力,理解力,甚至想象力和表達力也變得枯竭了! 我自覺語文不錯,我最感謝的是:小學階段每學期才有的一次的考試,有大量的課余時間去割草、喂牛,去割麥、收莊稼,夏天中午在村頭小河里游泳、摸魚,半夜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泥巴、捉你藏……這是我初中、高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資源和靈感來源。 你去翻書解一下,小學時代的沈從文,莫言刷了多套題,做了多少事?;蛘吒纱嘧x一讀高爾基的《童年》、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許地山的《落花生》,白先勇《明星咖啡館》等等。 另外,因為小時候書本尤其是名著是稀缺資源,每次見到一本好書,都會讀得如癡如醉,手不離卷、廢寢忘食,真的是一點都不夸張。 當時我的母親是村里的民辦教師,總能隔三差五地帶一兩本好書回家,比如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當時雖然是一知半解,但也不厭其讀,印象中《水滸傳》和《西游記》都是當時的熱播電視連續看,家里沒有電視,村里的“大戶人家”把電視機搬到院子里,電視機前坐滿觀眾,比看電影還熱鬧 初中流行看瓊瑤小說和金庸古龍的武俠作品,自己也常常把自己美化成文中的英俊多情男主或蓋世無雙的大俠。 高中時期學業緊張,大部頭的著作成了班主任口頭的“禁書”。不過我仍清晰記得偷偷讀了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霍達《穆斯林的葬禮》、錢鐘書的《圍城》、陳忠實《白鹿原》、阿來的《塵埃落定》,對賈平凹的《廢都》也印象深刻(此處省略……字)。 每次寒暑假,作為“宅男”的我,完成常規作業之后,剩下的時間通常都是讀書。 大學在河南大學讀中文,第一次走進河南大學圖書館,真的好像走進了書的海洋,讀書自然成了大學生活最大的樂趣之一。那段和大學同班最美女生泡圖書館的日子,至今想起,也能算得上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當然,女孩后來成了我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的母親。 初中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是閱讀理解和語言運用。這就意味著初中需要看更多的書,朱自清、劉白羽、冰心等名家的散文;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古典書籍,甚至古代的傳記、外國的小說。 多讀書,汲取其中的精華,就可以增加我們知識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至于寫作,有句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多了,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還可以使自己說話更加有內涵,看起來更有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不是虛妄之言。 當然也要在有靈感的時候,多寫,多練。靈感是人類創造性認識活動中一種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現象,它是創造學、心理學皇冠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有靈感的時候就抓起筆來寫一寫,可以是只言片語,也可以是鴻篇巨制。 可現在的初、高中教育,同樣是以考代學,為成績而成績,學生閱讀的興趣全無,寫作的興趣全無,對語文的興趣全無。即便中招成績110,仍然是個花架子,腦袋空空。 至于高中,閱讀同樣應該是語文學習的主旋律,在閱讀的基礎上去研究欣賞文本,熟練運用語言表達思想,交流觀點。 然而,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同樣畸形。最可怕的是高中學生不讀書,除此之外就是:教師的講代替了學生的學,以及過多的作業和考試讓學生沒有時間對學過的知識消化吸收。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志愿填報:“沖、穩、?!敝幸刖植苛闾荻冉M合◆【速查】2017-2020年河南高考一分一段表◆你想去哪個城市讀大學? 去這13大熱門城市,這些專業吃香! ◆ 2020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丨哪個專業最好就業?哪個專業工資最高?◆最全!985&211大學特點+王牌專業大盤點,請收藏◆強烈推薦!雙一流學科的非985高校匯總,低調卻頗具實力!◆【重磅原創】十大名師同寫2020年全國卷一作文“管鮑之交”◆2020年全國二卷作文解析及名師下水范文集錦◆2020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中華地名”主持詞名師講評及范文◆【2020全國Ⅲ卷】“自畫像”作文一線名師精彩解析及范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