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紀不大卻一頭白發的朋友,總喜歡往陰虛陽虛甚至肝郁氣滯上找原因,這當然沒錯,但是不是還漏了些什么? 血虛,血不上榮于發,營養跟不上,頭發當然不給你好顏色看。 腸道問題。有個朋友從三十幾歲便腹瀉便溏,持續了好多年,一頭青絲也早變了華發。 腸道運行不佳,食物不能好好消化,頭發那個巔頂之地,又怎么能獲得充足的養分呢。 還有呢,既然是巔頂之地,就像高山之上風特別大,所以風邪長駐也是可撼動發根,造成白發的呢。 治風先治血,潤腸可養血,清心除煩補肝益腎均能生化氣血,由此,宋代官修醫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 柏子仁丸, 壯血脈,治頭發和胡須早白。 組成: 柏子仁3兩,酸石榴皮2兩,秦椒3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何首烏2兩,馬齒莧2兩,蓮子草2兩,白芷2兩,旋覆花2兩。 方中烏發名藥有三:何首烏,馬齒莧,蓮子草 何首烏通常是制首烏,九蒸九曬制過之后,可補益精血、烏發。以烏發聲名遠揚。 關于其肝損傷毒性,是指何首烏鮮品,且是對特定人群有肝損傷風除,對絕大多數人群是安全的。這一點是在2019年4月份,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全軍中醫藥研究所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聯合發表研究成果的。不過誰知道自己是哪類人群呢,所以鮮品還是少沾。 制過的何首烏,得天地中和之氣,為滋補良藥。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由此收斂精氣,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發。用于黑發輕身,備受贊賞。 馬齒莧烏發是以除血熱,潤大腸進行。 全草入藥,性味酸寒,活躍于大腸、肝經。能清除這兩個循經線路的血熱,是有名的腸道健康保護神,防治痢疾、泄瀉效佳。以前人們遇到腹瀉等腸道疾病,常采集鮮馬齒莧煎湯口服或當涼菜拌食,均收到好的效果。 而正因為這個功效,腸道好則吸收好,吸收好則營養能布散到頭頂,由此治白發禿發。 蓮子草烏發是以涼血和補肝腎進行。 又叫旱蓮草,莖梗一旦折斷,就能看到黑色汁液,是一種天然染發劑。味甘酸寒,滋補肝腎,涼血止血。唐代權威醫書《外臺秘要》中列有幾個用到蓮子草的美發配方,其中“蓮子草膏”,是一款制作精良的染發油。后世名方二至丸,以其配等量女貞子,亦可用于治肝腎陰虛之白發。 養心除煩名藥:柏子仁 柏子仁油潤養心,一出場就對心說好話,令人不焦躁不郁悶。味甘而補,清香平和,不寒不燥透心腎肝脾,屬滋養之劑。 由于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柏仁味甘益脾血,血行風息而脾健運,阻止脾虛不能運化的水濕上泛于頭面引起脫發白發。同時,柏子仁平甘益陰,陰足則五臟皆安,亦對頭發良好生長有益。 酸石榴皮澀腸止血 以前的人們缺衣少藥,老百姓常用石榴皮煎水治腸道疾病如腹瀉痢疾等。其性味澀溫,活躍于大腸經。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甚至止遺。與馬齒莧一道澀腸止血益腸道,生黑發。 秦椒散寒除濕堅齒發。 主產于關中八百里秦川,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稱,分為青、干兩種,尤以干椒最為有名,研面油潑后,為佐食佳品。制成辣子醬,香醇適口。經常食用,可以健胃,增加食欲。 用于入藥,主要以溫中散寒除濕、下氣消食,避邪惡,開郁去痰進行。濕去痰消利脾胃,由此堅齒發,明目。久服利五臟,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所以辣不怕的四川人湖南人,原來在日常生活中就擁有一味保健佳品呢。當然,前提是不超量,過量會辣怕的。 旋覆花和白芷舒暢氣機,去巔頂之風 醫書上說:白芷惡旋覆花。但如果用于一些郁滯之癥,由于旋覆花升而能降,白芷主升,這種上下氣機循環的搭配反而對病癥有利。比如一些治肝郁氣滯引起的乳房結塊方子中,就有用這二味調暢氣機的。 旋覆花苦辛咸微溫。活躍于肺脾胃大腸經。升而能降,屬肺與大腸藥。能開結下氣,行水消痰,治驚悸,祛痞積堅滿,除寒熱,散風濕,開胃氣,止嘔逆等。既可助柏子仁養心,又可助石榴皮利大腸。 白芷辛溫,為祛風散濕主藥。活躍于肺脾胃經。頭目,腸胃,肢體,肌膚毛竅遍通,由此利泄邪氣,甚至舒肝,通乳。療風通用,可去巔頂之風。 故二味合用,不僅去巔頂之風,更可舒暢氣機。 多味相配,性味偏溫,補肝腎,養血祛風,祛濕潤腸。將導致白發的所有原因一一除掉,由此達成壯血脈,治須發早白之功效。 由于病癥之間不少是因果關系,比如慢性腸炎的病因在脾胃,與肝腎密切相關。本方諸藥相配,正是標本兼治。 一個問題:柏子仁丸如何制作與服用? 將上藥制作為細末,把蜂蜜放入鍋中加熱,等到蜜開始沸騰的時候把藥末放入鍋中制作成丸劑。如綠豆大。 每服30丸,空腹以溫開水送下,晚飯前再服。 注意忌大蒜、生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