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老話叫: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說的是夫妻間要相互尊敬才能生活和諧。這其中有一個典故,說的是東漢時期的梁鴻和孟光夫妻兩人。 梁鴻是當時著名的隱士,情志十分高潔。 據史書記載,梁鴻家境貧困而有志節,博覽群書、無所不通,學業有成,卻以養豬為生,但貧而不失其志。一次,他家中失火,殃及鄰舍,他便用自已的全部家當來賠償,鄰人還嫌不夠。梁鴻說:“我別無它物,要不然我給你干活抵債。”鄰人竟然答應了,梁鴻便日夜為其勞作。大家知道后紛紛責備梁鴻的鄰人,稱贊梁鴻有君子風度。然而,梁鴻這種蠢笨的行為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竟然使很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慕梁鴻之名,欲將女兒嫁給他(有錢有勢的人腦袋瓜都進水了),而梁鴻他卻都拒絕了。你說你信不信呢,你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再說說梁鴻的夫人孟光,據說孟光長的很丑,但品德出眾。她聽說了梁鴻的名聲后,表示一定要嫁一個像梁鴻那樣的人。孟光臨出嫁前,請求父母給她準備粗布衣、麻鞋、織布的工具等物。但出嫁時,她卻穿著華麗的嫁衣,打扮得非常講究(看來家境不錯)。梁鴻以為妻子是講究奢華的人,后悔答應了這樁婚事,一連七天都不理他。孟光見狀,便跪在梁鴻床前問緣故,梁鴻說:“我理想中的妻子,應該是身穿粗布,能與我同去深山過隱居生活的人。而你卻身穿綢緞,撲粉描眉,太使我失望了。”孟光聽了,欣喜地說:“我這樣是在試探夫君的志向啊!”說完便去掉首飾,挽起頭發,穿上粗布衣裳與梁鴻共同過起隱居生活。嗯,一個太窮、一個太丑,湊成一對,這叫取長補短,還比較現實。 據說梁鴻與孟光雙雙隱居后,孟光每次把飯做好送給丈夫時,總是把盛飯碗的案子端得與自己的眉頭一樣高,以表示對丈夫的尊重,二人終生相敬如同賓客,這的確成了歷史上的美談。講究禮儀沒錯,可問題是如果夫妻間的日常生活客氣到了這個份上,那日子該怎么過?周公之禮如何行(夫妻X生活)?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那是階級壓迫;一個在前、一個在后,那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不公平啊!那么只有一種勢姿:XX座蓮。雖然這種姿勢符合“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精神,但久而久之不就生活沒樂趣了? 其實平常時節夫妻生活應隨和些、相互包容些,上又上一點、下又下一點,前又前一點、后又后一點。隨和、包容,生活才會和諧。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些瞎編出來的故事,被當成了脂粉,抹在了小姑娘的臉上。 |
|
來自: wwm5837 > 《講故事與說話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