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POINT 1. PVP術后骨水泥滲漏發生率較高,經靜脈滲漏(包括椎基靜脈孔滲漏(B型)和節段靜脈滲漏(S型))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經骨皮質骨折處滲漏(包括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C型)和椎間盤滲漏(D型)); 2. 當患者椎體壓縮程度較低(為經靜脈滲漏型最強危險因素)、女性、椎體皮質骨折、較大的椎基靜脈孔的存在(即椎體滋養孔)、骨水泥粘度較低、骨水泥使用較多、骨水泥彌散式分布時,我們更應注意避免骨水泥經椎體靜脈系統滲漏; 3. 當患者椎體皮質存在骨折(包括骨性終板的骨折,為經骨皮質骨折處滲漏型最強危險因素)、高齡、創傷或惡性腫瘤導致的骨折、椎體內存在明顯的骨折線、椎體壓縮程度較高、骨水泥粘度較低、骨水泥使用較多、骨水泥聚集式分布時,我們更應注意避免骨水泥經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包括骨性終板的骨折)。 經皮椎體成形術(PVP)作為治療椎體腫瘤或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CVFs)的一種微創手術技術,現已得到廣泛應用。骨水泥滲漏(CL)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通過CT掃描確定的CL的發生率為63%至87%,雖然大多數CL的發生并不會產生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是CL的發生也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并發癥,如肺部水泥栓塞、脊髓受壓等,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并且有報告顯示,骨水泥滲漏患者出現臨近節段新發骨折的發生率顯著增加。因此確定其危險因素對預防CL的發生至關重要,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幾篇文獻來了解一下發生CL的危險因素。 文獻一 該文獻作者在Yeom等人研究的基礎上,將骨水泥滲漏重新分為四類(見下圖)。 圖注:圖A:通過椎基靜脈孔滲漏(B型);圖B:通過節段靜脈滲漏(S型);圖C:通過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C型);圖D:該型為文獻作者新加的分類,骨水泥滲漏到椎間盤內(D型),并將C型滲漏定義為骨外非椎間盤滲漏。 作者回顧性分析了194位(共292個節段)因椎體腫瘤或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接受PVP手術的患者,通過單變量和多變量分析可能影響CL發生的危險因素。最后得出結論:272個節段中有209個節段(76.83%)術后發生了CL。 四種CL發生率分別為椎基靜脈孔滲漏(B型,43.38%)和節段靜脈滲漏(S型,42.27%),椎間盤滲漏(D型,25.36%)、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C型,6.98%)。椎基靜脈孔滲漏(B型)的主要危險因素為T11-L2水平的椎體骨折,主要保護因素為患者合并Kummell病。未發現節段靜脈滲漏(S型)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危險因素,其主要保護因素為較高的椎體壓縮程度,這可能是隨著椎體壓縮程度的增加,椎體靜脈系統被破壞的結果。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C型)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為惡性腫瘤導致的椎體骨折,主要保護因素為患者合并Kummell病。椎間盤滲漏(D型)的主要危險因素為雙凹形骨折(骨性終板處存在骨折)。 筆者注:該文獻作者重新分類了骨水泥滲漏的分型,這種分型也是我們目前最常用的分型之一,但該文獻最大的缺點為納入的病例數相對較少,特別是發生C型滲漏的只有19個節段,這就導致了對其危險因素評估的可靠性相對較低。 文獻二 該文獻作者為避免因患者樣本量過少以及骨水泥滲漏類型過多而導致結果可靠性較低,在文獻一作者分類的基礎上,將骨水泥滲漏分為經骨皮質滲漏型(即通過終板或椎體皮質骨骨折處滲漏,包括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C型)和椎間盤滲漏(D型))以及經靜脈滲漏型(即通過椎體靜脈系統滲漏,包括椎基靜脈孔滲漏(B型)和節段靜脈滲漏(S型)),回顧性分析了1090例(共1456個節段)行PVP治療的患者。 最后得出結果:經骨皮質滲漏型和經靜脈滲漏型的發生率分別為20.3%(295/1456)、56.2%(819/1456),多因素分析顯示(如下圖所示) 經骨皮質滲漏型的危險因素為高齡、創傷導致的骨折、椎體皮質存在骨折(包括骨性終板的骨折)、椎體內存在明顯的骨折線、骨水泥聚集式分布、骨水泥使用較多。其中椎體皮質存在骨折為其最強危險因素。 經靜脈滲漏型的危險因素包括女性、皮質斷裂、明顯的椎基靜脈孔的存在(即椎體滋養孔)、骨水泥彌散式分布、骨水泥使用較多,其中明顯的椎基靜脈孔的存在是其最強危險因素;其保護因素包括:椎體內存在明顯的骨折線、較高的椎體壓縮程度,其中較高的椎體壓縮程度是其最強的保護因素。可以看出水泥使用較多是唯一一個對兩種類型滲漏影響相似的危險因素。水泥體積每增加1.0ml,經骨皮質滲出型風險增加15%,經靜脈滲出型風險增加8%。 文獻三 該文獻為探索骨水泥滲漏的危險因素回顧性分析了292位因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行PVP治療的患者術后發生CL的情況,最終得出結論:四種滲漏類型的發生率分別為椎基靜脈孔滲漏(B型,85例,占37.4%)、節段靜脈滲漏(S型,71例,31.3%)、椎間盤滲漏(D型,46例,20.3%)、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C型,25例,11.0%)。 椎基靜脈孔滲漏(B型)的危險因素為較低的骨水泥粘度。節段靜脈滲漏(S型)的危險因素為較低的椎體壓縮程度。椎間盤滲漏(D型)的危險因素為較高的椎體壓縮程度、椎體皮質存在骨折、椎體內存在明顯的骨折線、較低的骨水泥粘度。椎體皮質骨折處滲漏(C型)的危險因素為較高的椎體壓縮程度、椎體皮質存在骨折。 由這幾篇文獻可以看出PVP術后CL的發生率較高,經靜脈滲漏型(包括B型和S型)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經骨皮質滲漏型(包括D型和C型),且多篇文獻均得出了相似的結果,當患者椎體壓縮程度較低時,PVP術后骨水泥更容易經椎體靜脈系統滲漏;當患者椎體皮質存在骨折時(包括骨性終板的骨折),骨水泥更容易經骨折處滲漏。因此當患者具有相應特征時,我們更應該注意避免相應的CL的發生。 審稿:王慶德 供稿:邵 哲 編輯:張振輝 1. Tomé-Bermejo F, Pi?era AR, Duran-álvarez C,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Cement Leakage During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Painful Osteoporotic or Malignant Vertebral Fracture. Spine (Phila Pa 1976). 2014;39(11):E693-E700. doi:10.1097/BRS.0000000000000294.PMID: 24583722.https://www.ncbi.nlm./pubmed/24583722. 2. Tang B, Cui L, Chen X, Liu Y. Risk Factors for Cement Leakage i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An Analysis of 1456 Vertebrae Augmented by Low-Viscosity Bone Cement. Spine (Phila Pa 1976). 2021;46(4):216-222. doi:10.1097/BRS.0000000000003773.PMID: 33156285.https://www.ncbi.nlm./pubmed/33156285. 3. Ding J, Zhang Q, Zhu J,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redicting cement leakage following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Eur Spine J. 2016;25(11):3411-3417. doi:10.1007/s00586-015-3923-0.PMID: 25850391.https://www.ncbi.nlm./pubmed/258503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