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上世紀90年代,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對衛生部和人事部認定的500名全國名老中醫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得出結論:絕大部分名老中醫臨床常用方不超過30首,其中經方及其變方高達21首,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充分說明了經方在中醫臨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長時間里,經方被嚴重忽略,經方的價值沒有充分發揮。本人有一個初步設想,欲挑選臨床的常用50首經方來講解,理論結合臨床,力圖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夠把這50首經方掌握并靈活的運用于臨床,這個醫生已經很了不得了! 中醫的學習并不難,中醫其實是非常大眾化、生活化的東西,堅決反對神話中醫!江湖名,中醫道,中醫的江湖愿你我砥礪前行!(<經方學苑>姊妹號<杏林明醫>正式開通,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每天一期,助力中醫人的成長?。?nbsp; 1 [原文] 《千金》葦莖湯: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金匱娶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組成與用法] 葦莖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如膿。 本方證以咳嗽、胸痛、咳出大量腥臭膿痰、或發熱、或咳血、口燥咽干、舌紅苔黃、脈滑數,作為辨證要點。 1.內科病 用于化膿性支氣管炎時,以發熱、咳吐膿痰、或伴有胸痛,作為投藥指征。陳寶田用此方加味治愈4例化膿性支氣管炎,有微熱者合小柴胡湯,無微熱者合小陷胸湯,有高熱型惡寒者合葛根湯加生石膏,有高燒型發熱惡寒者合銀翹散加生石膏,均用1~3劑退熱。 用于大葉性肺炎時,以發熱、咳嗽、咳痰、胸痛,作為投藥指征。李敬等以千金葦莖湯為主隨癥加味,治愈大葉性肺炎15例,半數病例服藥后在48小時內逐漸退熱,體溫降至正常,咳嗽、咳痰、胸痛等癥-般在服藥4 ~ 6天后減輕或消失,平均住院日數為8.05日。陳寶田曾治愈大葉性肺炎11 例,早期者以此方合銀翹散,中期者以此方合麻杏石甘湯, 次復期者以此方合竹葉石膏湯。 用千肺膿腫時,以發熱、咳嗽、咳出大量腥臭膿痰,作為投藥指征。四川醫學院用千金葦莖湯加重葦莖和冬瓜子的劑量,治疔肺膿腫15例,結果好轉、痊愈共14例;15例中,部分病人曾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醫治無效,始改用中藥:部分病人因手術治療有困難或本人不愿動手術,而改服中藥。筆者曾治愈6例肺膿腫,本病早期(即化膿性肺炎期>的特點為惡寒、高燒、咳嗽、咳粘液痰,投葦莖湯合銀翹散加白虎蕩,或葦莖湯合葛根湯加白虎湯,均間迅速退熱;中期(即膿腫形成期,胸片見空洞)的特點為咳嗽、胸痛、咳出大量腥臭膿痰,投葦莖湯合桔梗湯加連翹、金銀花,重用魚腥草;晚期以咳痰漸少、身感有熱、口舌干燥為特點,投葦莖湯合竹葉石膏湯。 用于支氣管擴張癥時,以反復咳嗽、咳血、咳膿痰,作為投藥指征。 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合并感染時,以咳嗽、痰膠粘難以咳出、呼吸困難、口唇紫暗、脈弦數,作為投藥指征;筆者對此病,常以葦莖湯合黃連解毒湯吞服皂角末,靜脈點注抗生素,以使痰排出,控制感染,改善通氣,避免進一步發展成為肺性腦病,這是減少肺心病死亡率的~個重耍措施。 2.兒科病 用于百日咳時,以陣發性痙攣咳嗽,作為投藥指征。王耀華以加味葦莖湯治愈百日咳17例,本組病人均在痙攣期就診,未發現其它合并癥,經治療后,一般癥狀逐漸消失,精神及食欲好轉,只有1例因感冒導致痙咳再度發生,續服本方而愈。 葦莖湯、桔梗白散均治療肺癰,以咳嗽、咳出腥臭膿痰,作為投藥指征。但桔梗白散證體質壯實,需頓服其末,不可連用。 |
|
來自: 日月76nligx4bu >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