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呀,柴達木盆地有四大鹽湖,茶卡最小,居東。地理區位,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茶卡鎮。“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這是一天然結晶鹽湖。自從茶卡鹽湖辟出一塊旅游景區以來,慕名而來者眾。鹽湖以“天空之鏡”的景觀,吸引人們遠道而來。 2020年7月7日,在翻過了必經之路海拔3817米的橡皮山之后,來到了茶卡鎮。入住之后,因怕高原天氣小孩子臉一樣陰晴不定,趁著陽光燦爛,趕緊直奔景區。當我們坐上小火車時,為中午十一點半。 ![]()
![]()
![]()
說呀,人有福呢,老天爺都沖著你笑。整個中午和下午,茶卡鹽湖都陽光絢燦。來這個地方玩兒,主要得看天氣,要是陰雨天,湖面一片灰色,你能看啥?等于千里奔走,車馬勞頓,花錢受累,一無所獲。 鹽湖的風景,就在于它能倒映出藍天白云的無窮變幻,以及遠山的美麗雄姿。這兒是攝影家的天堂,如果你不照相,來這兒呢,意義也不是很大,當然,如果你喜歡在湖里發呆,只看藍天白云,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六個人,進了鹽湖分成了兩幫。李建春大哥、張曉燕老師和我在一塊兒,先是租水鞋,再下到湖里去。我們在茶卡鹽湖直呆到下午四點多。 ![]()
![]()
![]()
![]()
其實,我挺后悔的,應該是赤腳進鹽湖里。穿水鞋呢,主要是怕鹽粒兒硌腳。實際上,鹽湖水深二十公分上下,光著腳丫子會很舒服。我摸了摸,那鹽粒是很細的,象河畔的細砂。有光腳的。可是我卻穿著高高的水鞋。 中午時分,遠山的云剛爬上來,拉幫結伙的,映在湖里舞蹈。我們最初是站在湖里,在那兒走呀走,找好景兒。這茶卡盆地在咱的腳下,水面的四周都是山,我分不清哪兒是祁連山, 哪面是鄂拉山,哪座是隔著青海湖的青海南山。 說呀,茶卡鹽湖是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的,這兩座山常年積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交、鹽湖與雪峰交相輝映的青藏高原獨特自然風光。站在湖里一望,那可不是真地咋的! ![]()
![]()
![]()
![]()
![]()
從四面八方來的年輕姑娘們,大都穿著艷麗的衣裳。要照相,這兒適合穿紅戴綠,大紅大綠。湖光山色的白色系,就當穿紅的最顯,穿白色調也行,那與鹽湖渾然一體的純潔的召喚,也是別樣美麗。 總之,到了這兒,你就可勁兒的浪吧,美吧,得瑟吧。大自然會用最美的光與色,滿足你最浪漫的夢幻(下面兩幅圖片引自網絡)。 ![]()
![]()
![]()
![]()
我坐在這個地方,陽光有點狠,曬你沒個商量。平生第一次擦防曬霜,也不會弄,搞得衣服上也是。就坐這兒,看(上圖)那一對年輕人走來,走上岸。 我坐的地方,海跋低于青海海,為3100米。 我眼前這個“天空之鏡”茶卡,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并列為“青海四大景”之一。 我腳下的鹽池,只需揭開十幾厘米的鹽蓋,就可撈取天然的結晶鹽。早西漢時期,當地羌族人就采鹽食用。而大規模地開采,則在清乾隆年間。 新中國,則建有茶卡鹽廠,其食鹽暢銷全國。要不是國運昌隆,這個鹽池,怎會開發成為旅游景區呢?幾十年前,誰會想得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旅游資源呢! ![]()
![]()
![]()
![]()
![]()
![]()
![]()
![]()
![]()
茶卡鹽湖現在仍在開采中。旅游景區是其一小部分。上圖為鹽廠的采船,采鹽早已實現了機械化,人挖肩背的采鹽時代已歸入歷史。 下午兩三點鐘,云從西北及東南天邊飄過來,大朵大朵的如牡丹般綻放,加上陽光的變化,茶卡更加美麗了。從水面到岸邊,我們走走停停,不舍離開鹽湖。我們的臉也被曬紅了。 ![]()
![]()
![]()
![]()
![]()
![]()
![]()
![]()
![]()
![]()
![]()
![]()
![]()
![]() 玩自拍的姑娘。 ![]()
![]()
![]()
![]()
![]()
![]() 在現場,這湖上云天是讓人非常震撼的 ![]()
![]()
![]()
![]()
![]()
![]() 景區里的鹽雕 小資料:鹽湖的成因,在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部分海水積留在低洼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之一。大約10~13萬年前,茶卡鹽湖還是一個外流湖,向東流去,最后注入黃河。后來發生構造隆起,使得茶卡鹽湖變成了內陸湖。在漫長時間內,茶卡鹽湖由淡水湖萎縮咸化,鹽分沉積,成為鹽湖。這些鹽雕所用之鹽,是十幾萬年間自然沉積而來的。 ![]()
![]()
![]()
![]()
![]()
![]() 16:38分離開景區大門。 |
|
來自: 安東老王 > 《2020青海行(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