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部極具神秘色彩的經典古籍,迄今皆有很多人在潛心研究,一字一句都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易經》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根源,之后延伸出來的儒家、道家學說,皆是以易經作為基礎的,這是一部凝聚著先人偉大智慧和超高謀略的一本驚世巨作。 中國古代大凡有價值的思想都離不開《易經》。經過幾千年考研,近代百年打假,《易經》越發神奇。《易經》給予我們不同的提示,萬物萌生以及生長變化無不符合陰陽互動的道理。 易經告誡:“四人清明不上墳”,這4種人不能上墳,注意了 一、平輩人不上墳。 清明節上墳掃墓,是后人緬懷先祖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晚輩到先輩的墳墓上掃墓的,并不會看到平輩的人到平輩的墳墓上掃墓的情況。我國是禮儀之邦,對輩分禮儀十分重視,按照老傳統,后人向先人掃墓,寄托自己對先人的思念之情,若是平輩的人上墳的話,就破壞了輩分禮儀,因此在過去平輩的人在清明節是不能上墳的。不過現在隨著人們的思想在不斷地發生改變,上墳的講究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平輩或長輩的人可以到平輩的墳墓上掃墓,但是后人掃墓的方式不同,平輩或長輩只能在邊上看著,不能動手參與到掃墓的程序中去。 二、家族外人不能上墳。 清明節掃墓祭祖是家族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只有的家族內的人才能參與,作為外人的身份是絕對不能參與,也更不能陪同到墳墓上掃墓。這是因為每戶人家身上的氣場都不相同,外人參與掃墓的話,會導致墳地上的氣場發生紊亂,不僅會對全家人的運勢造成影響,外人也會因此走霉運,因此在清明節上墳時,作為外人不能到其他人家的墳地上上墳,更不能找外人陪同自己上墳,切記。 三、兒童不能上墳。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在清明節上墳掃墓的人群中,大多都是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幾乎看不到孩童陪同大人一同上墳的情況發生。這是因為按照老一輩的傳統,未成年的孩童在清明節是不能到墳地上掃墓祭祖的,孩童們本身的陽氣較弱,而墳地的陰氣大多都很重,因此陽氣較弱的孩童到墳地上墳,很容易受到驚嚇,嚴重時還有可能會疾病引發后遺癥,為了孩童的健康著想,在清明節上墳時,最好不要帶未成年的兒童一塊去。 四、“婦人”不能上墳。 “婦人”這里指的是懷孕的女性,在清明節時不能到墳地上上墳,尤其是剛懷孕不久的女性。女性在懷孕后,身體的抵抗力就會變弱,在加上女性本身的陰氣就比男人更重一些,去上墳的話會出現不好的影響。在清明節上墳時,人們還會點燃炮竹和燒冥幣,女性在懷孕后應該在一個安靜、祥和的環境中,這樣才有利于孕婦和胎兒的生長,而上墳掃墓的環境對孕婦和胎兒將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孕婦也不能上墳掃墓。 其實,這些古人早在《易經》中就告訴我們了! 《易經》非常注重天人合一。《易經》中的人與自然之道,充分體現了人類生活的準則和智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個周期律。通過對《易經》的分析,你會明白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非常有趣。不僅是世界的法則,也是生命的法則! 《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為它的內容包羅萬象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部經典,所謂五經之首;道教認為它是第一部經典,所謂三絕之首。馮友蘭教授說:“易經是宇宙的代數。”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易經》,因為它的智慧是無窮的,所以我們不妨多研究它 我經常聽到讀《易經》的朋友抱怨說,他們聽不懂古籍的文言文,讀起來很枯燥,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等等。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并結合實例向大家展示如何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
|
來自: zhaocj0219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