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zhàn)失敗后,日軍開始進攻南京。1937年12月1日,日軍下令進攻南京,12月12日守軍撤退。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0余萬同胞遇難。 參與此次保衛(wèi)戰(zhàn)的軍隊中,由黃埔系指揮的部隊占半數(shù)以上。其中,第71軍軍長王敬久、第72軍軍長孫元良、第74軍軍長俞濟時、第78軍軍長宋希濂都是黃埔一期,第87師師長沈發(fā)藻是黃埔二期、第51師師長王耀武是黃埔三期、第58師師長馮圣法是黃埔一期、及軍校教導總隊的總隊長桂永清是黃埔一期、參謀長邱清泉是黃埔四期。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師級以下的主官也大多是黃埔畢業(yè)生。此次保衛(wèi)戰(zhàn)中,眾多黃埔軍人犧牲,僅團職以上黃埔將領就有10余人,著名將領有: 萬全策,字春豪。1902年出生廣西省蒼梧縣。黃埔軍校1期畢業(yè)。時任中央教導總隊第1旅少將參謀長。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wèi)戰(zhàn)。8日,他協(xié)助旅長周振強(黃埔1期)與敵交戰(zhàn),始終堅守主陣地。11日光榮犧牲,時年35歲。 朱赤,號新民。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修水縣。黃埔軍校3期畢業(yè)。時任第72軍第88師第262旅少將旅長。1937年12月奉命退守南京雨花臺。多次打退日軍進攻,12日凌晨日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再次全面攻擊,朱赤率殘存部隊與敵肉搏,壯烈犧牲,時年33歲。全旅無一人生還,88師僅有500人生還。后朱赤被追認為抗戰(zhàn)烈士。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易安華,字福如。1900年出生于江西宜春人。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yè)。時任第71軍第87師第259旅少將旅長。淞滬會戰(zhàn)因戰(zhàn)功任87師第259旅旅長。12月,參加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防守中華門右翼陣地。10日午后,全殲入城的日軍第9師團。12日,因左右陣地均被日軍突破,易安華旅三面受敵,中彈殉國,尸身跌入了護城河,時年37歲。新中國成立后,追認為革命烈士。 高致嵩,字子晉。1899年出生于廣西岑溪人。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yè)。時任第72軍第88師第264旅少將旅長。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率264旅堅守雨花臺。12日彈盡糧絕,高致嵩命令拉響手榴彈,率全體官兵與進攻的敵人同歸于盡,時年38歲。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198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中國近現(xiàn)代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