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前,漢獻帝劉協被迫封曹操為魏王,并特許其依仗、規制等與天子平齊,此時的曹操已經能算作大漢王朝內的一個獨立國君了。 漢獻帝早己淪為傀儡,曹操代漢稱帝也只是時間問題,之所以沒有稱帝,不是曹操不想,而是朝堂上的官員雖然任由曹操任免,但是曹操也不可能胡亂任命自己的親信而替換掉真正有才能的官員,而這些德高望重的官員,卻大多是心向大漢的,甚至于曹操的首席謀士程昱都是如此,所以曹操只能先稱王,為稱帝作打算。 大漢自高祖劉邦就己定下,非劉姓子孫不得為王,違者天下共擊之!這是一條鐵律,從西漢到東漢無人敢逆,但曹操卻打破了,所以劉備才有了討伐曹操的借口,而且成了天下人眼中的正義之師。 在擊敗曹操后,劉備無天子冊封而自封漢中王,這一舉動并沒有讓天下人有異議,可見民心實則己向劉備。 漢中之戰劉備雖然取勝,但在開戰之前,劉備心中其實也沒有底,為了能確保此戰的萬無一失 ,甚至連鎮守著還不穩固荊州的關羽都用上了。 上期咱們曾說過湘水分界雖然暫時解決了荊州問題,但并不徹底,劉備不可能看不出來關羽這步棋何等重要,但他沒有辦法,因為漢中若敗,則益州也可能會失掉,劉備只好賭孫權會忌憚曹魏的勢力,能摒棄前嫌,不敢撕毀盟約。 初次進攻漢中,馬超、張飛戰敗,隨后劉備親征漢中,雙方陷入僵持,此時曹操正率軍疾馳而來,劉備深知若是曹操援軍趕到,自己必敗,所以劉備給關羽下令,讓其襲擾北方,佯攻襄樊。 關羽已經在南郡經營數年,劉備給其的任務就是造船,練兵,由于荊州富饒,劉備又極力供應錢糧,所以關羽此時的勢力極強,甚至于許昌一些擁漢官員私下聯絡關羽,企圖里應外合助關羽北上攻取許昌,雖然消息走露失敗了,但從關羽坐鎮南郡,孫權東吳雖然憤怒卻無可奈何,足以反應當時關羽的實力。 劉備為了拖住曹操援軍,分散漢中戰局的壓力,只是讓關羽佯攻,但沒想到的是關羽卻在這次佯攻中發現了戰機,更是創下了可比漢中之戰的戰績。 當時劉備和夏侯淵、張郃在陽平關對峙,孫權見劉備吸引了曹軍主力,于是想著趁機奪取合肥,于是又向著合肥開始進攻,這么好的戰機,關羽怎能不把握,更何況,曹操派曹仁到攀城防御關羽時,因為魏境四處烽火,所以曹軍為了獲取糧草,只能極力壓榨當地百姓,南陽郡雖然是大郡,但也經不住大軍這般剝削,于是,宛城開始造反。 曹仁不愧是帥才,在這種四處漏風的局面下,迅速的平定了這次叛亂,但曹仁卻學會了曹操的一個壞習慣,那就是屠城,曹仁平定叛亂后,下令屠城。 平定叛亂后,曹仁回到樊城,繼續防御關羽,此時漢中的劉備已經穿插到了定軍山,定軍山之戰打響,同年七月,劉備獲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八月關羽開始進攻駐扎在樊城的曹仁。 從時間上看,這絕不是巧合,當時的關羽肯定是知道了漢中之戰的結果,關羽能知道消息,對面的曹仁不可能不知道,而長江下游孫權也在緊鑼密鼓的攻打合肥,所以關羽斷定,此時的曹魏無論是軍心還是民心,都已經陷入了惶恐之中。 不得不說,此時的蜀軍如有神助,關羽的攻勢開始沒多久,雙方陷入了僵持,關羽想建功卻無計可施,此時開始下大雨,并接連數日,關羽敏銳的察覺到了戰機,襄樊本就是江邊的城市,關羽命士卒在上游悄悄的筑壩,待水勢高漲后決堤而下,攀城立刻陷入汪洋之中,于禁、龐德帶領的守軍盡沒于水患之中。 而關羽此前就在南郡積極造船,決堤之前又早有準備,最后逃到高地的少部分魏軍陷入了關羽戰船的包圍之中,于禁無奈投降,而曹仁則帶著城中最后幾千人堅守,關羽恐后路斷絕,又不想付出過多戰損,索性對樊城進行了圍困。 此戰曹魏損兵三萬,先前被曹仁鎮壓的地方聞迅又起,許昌以南各種盜匪紛紛派人聯絡關羽,配合作亂魏境,更讓曹魏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 襄樊之戰讓曹操深感危機,甚至于起了帶著漢獻帝逃離許昌,避其鋒芒的打算,但被人勸阻,襄樊的大勝連同漢中大勝,一舉讓蜀漢勢力達到頂峰,讓蜀漢看到了一統天下的希望。 但盛極必衰,關羽大勝之后的隱患很快凸顯,并最終讓關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本文圖片皆取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