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醫藥雜 1997年2期 茵陳平胃湯加減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150例 江西省臨川市第一人民醫院(344100) 徐忠華 筆者自1991年-196年10月,對15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采用茵陳平胃湯加減為基本方進行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現將臨床資料分析報導如下 1臨床資料 150例病案臨床癥狀與生化檢查均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按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病種質量控制標準》)、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黃疸、肝脾腫大及轉氨酶升高者。門診病人95例,住院病人55例;男性84例,女性66例,最小2歲,最大63歲;中醫辨證均有濕熱見癥,其中濕重于熱者94例,熱重于濕者56例,起病伴有發熱者56例(以18歲以上甲型肝炎多見),精神倦怠乏力145例,惡心厭油96例,嘔吐65例,納呆146例,腹脹135例,尿黃150例,伴有肝性腹水8例(此8例1月前均無明顯肝炎病史)肝功能化驗:總膽紅質升高者136例,最高達224umoL;麝復草酚濁度(TTT)升高者125例,最高達24u;谷丙轉氨酶SGPT)升高者150例,一般在70~350之間,最高達486u; HBsAg(+)80例。 2.治療方法 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將150例患者大致分為熱偏重與濕偏重兩大類。伴有心煩口苦,不大便或大便干結,舌苔黃膩者為熱重于濕的指征;伴有大便溏薄,舌苔白或白膩,或伴有腹水者為濕重于熱的指征。 全部病人都采用茵陳平胃湯加減為基本方進行治療,病初進食少者,可給予10%葡萄糖液100ml,加維生素C2.0g靜滴,每日1次,病情好轉后停用。發熱較高者可選用青霉素或氨芐青霉素加入靜滴,控制感染。伴有較多腹水者加安體舒通20mg,口服,1日3次,或與雙氫克尿噻聯合使用,腹水明顯減退停用 自擬菌陳平胃湯加減組成:菌陳30~50g,山梔子10g,虎杖20g,蒼術10g,厚樸1g,陳皮10g,霍香10g,車前草20g,丹參20g,郁金10g,麥芽20g,熱重于濕者去蒼術加板蘭根、蒲公英,伴大便秘結加大黃;伴有發熱者加柴胡、黃芩、青蒿。濕重于熱者去山梔加茯苓,伴惡心嘔吐者加法夏,腹脹明顯者加腹皮、枳殼、菜菔子;大便溏薄去山梔虎杖加白術、茯苓;伴有腹水加豬苓、澤瀉、澤蘭。黃疸較重或久不退者應選用活血化瘀藥赤芍澤蘭、桃仁紅花。 3.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肝功能檢查總膽紅質,TTT,SGPT均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肝功能檢查總膽紅質、SGPT基本正常,T降低,腹水明顯減退。 4.治療結果 7~10天之內治愈者15例,11~20天之內治愈者76例,21-30天之內治愈者45例,31-45天之內治愈者12例,總共近期治愈148例,達98.7%,好轉2例,有效率達100%。 5.病案舉例 許某,女,24歲,教師,198年8月21日初診。倦急乏力,惡心嘔吐,納呆厭食,脘腹脹滿1周,繼則尿黃,目黃及周身發黃大便溏軟,舌質淡,苔白,脈濡緩。肝功能檢查:總膽紅質198um0l/L,TTT12u,SGPT116u,乙肝兩對半1、3、5三項陽性。西醫診斷:急性黃疸性肝炎(乙型),收入住院。中醫辨證證屬陽黃,濕熱中阻,濕重于熱。治當化濁利濕,清熱解毒、活血退黃。方用茵陳平胃湯”化裁:茵陳30g,虎杖15g,蒼術10g陳皮10g,厚樸10g,藿香10g,法夏10g,茯苓20g,車前草20g,丹參20g,郁金10g,麥芽20g。服上方7劑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2診時按上方去法夏加白術10g,再服7劑,復查肝功能:總膽紅素、TTTT、SGPT均屬正常。 6.體 會 病毒性肝炎初期往往具有納呆、惡心、腹脹、便溏等脾為濕困的癥狀。故治療方面,采用化濁利濕,清熱退黃,佐以活血解毒。因此自擬菌陳平胃湯加減為基本方。茵陳、山梔清熱利濕退黃其中茵陳為退黃要藥,陽黃、陰黃皆可選用,據現代藥理研究,茵陳有明顯利膽作用,在增加膽汁分泌時,也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酸、膽紅素的排出量。虎杖利濕解毒,活血退黃,根據現代藥理研究,本品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對 HBSAg有抑制作用。蒼術,厚樸、陳皮燥濕健脾行氣消脹;據現代藥理研究厚樸具有抗菌作用,并對實驗性病毒性肝炎有改善肝臟實質病變的作用。藿香芳香化濁、宣通肺衛氣機,“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也。”車前草清熱利尿退黃;古有“治黃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說,這也是驅除濕熱之邪,達到退黃的重要途徑,丹參、郁金活血通絡退黃,據現代醫學認為:黃疸的發生是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肝血竇充血、肝內膽管膽汁瘀積所致。而丹參具有擴張血管,促進肝血微循環,從而促進肝細胞炎癥消退,壞死織迅速吸收,肝臟生理功能恢復。 在治療過程中,清熱較易,化濕頗難,凡肝所生病,苦寒不能太過,以免導致“熱去濕存”,而助脾濕,濕傷牌陽,招致肝木克脾土,導致肝病加重,遷延不愈,甚至發展肝硬化。這是在治療肝病開始的時候,就必須注意的問題。另外化濕不能傷陰,用藥不能過于溫燥,以免傷陰耗氣,因此無濕而陰虛、血燥,火旺,氣虛者均不宜選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