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江蘇省“3+4”中職與本科分段培養項目的發展進行分析。目前該項目呈現出項目人數趨向合理、項目專業相對穩定、轉段要求逐步清晰、合作關系逐步固定等特點,但也存在管理機制不健全、區域發展不平衡、課程銜接不深入、本科院校不積極、合作專業無特色等瓶頸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明確項目的定位與性質、理順升學體制與機制、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機制、調動地方院校積極性、選擇合適的專業試點、建立課程銜接督查制度等策略與建議。 作者簡介 楊永年(1973—),男,江蘇揚州人,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所長、正高級講師。 文章出處 《職教發展研究》2021年第1期33-40 關鍵詞 江蘇省;職業教育;“3+4”項目;建議 一、引 言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等文件要求,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江蘇省教育廳于2012年在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和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市率先啟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并制定了《2012年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分別設置了中職與高職“3+2”或“3+3”分段培養、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培養(以下簡稱“'3+4’項目”)、高職與普通本科分段培養、高職與普通本科聯合培養、“雙專科”高職教育等五種試點項目。經過多年的實施,各項目均取得一定成效,在省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本文僅針對“3+4”項目進行分析與討論。 二、“3+4”項目的發展歷程 “3+4”項目于2012年由3個大市(蘇州、無錫、常州)的3 所普通本科院校與5所中等專業學校開始試點工作,歷時八年,逐步擴展到13個大市的25所本科院校與48所中等專業學校參與。以下從政策完善、招生專業發展、招生規模變化、項目數量變化、學生升學轉段要求變化等方面呈現其發展歷程。 (一)項目政策完善情況 2012年江蘇省政府及省教育廳下發了《2012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試點范圍、試點內容、試點要求等;2014年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轉段升學工作的意見(試行)》(蘇教職〔2014〕31號),明確“所有轉段學生須參加全省統一考試,考試成績須達到一定的分數要求,方可轉入后續階段的學習[1]”。2020年3月《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通知》(蘇教職〔2020〕3號)又在思想認識、政策導向、規模結構、過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2]各種政策及要求的先后出臺進一步規范了“3+4”等現代職教體系試點項目的開展,為科學快速推進江蘇現代職教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項目的具體政策變化見表1。 (二)招生專業發展情況 2012年,由于受到試點區域小與試點院校少的限制,試點專業的數量相對較少,僅有2個專業;隨著試點面的普及,2013年在13個專業中試點;2014年之后,一直保持在20個專業以上,基本穩定在28個專業左右,具體的招生專業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2012—2019年江蘇省“3+4”項目專業發展圖 (注:年度同專業不重復統計。) 當然,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職業院校,招生專業及其數量也在發生變化,2012—2019年各市“3+4”項目專業統計情況見表2。 (三)招生規模增減情況 以江蘇省教育廳歷年公布的“3+4”項目招生計劃數及各中職學校實際招生數為參考,2012—2019年全省總共計劃招生22300人,實際招生20536人。從全省“3+4”項目招生計劃看,計劃數先升后降;2015年全省計劃招生人數達到峰值,為4550人,2016年起開始回落。從招生計劃完成率看,該值基本穩定在93%—94%之間,只有2012年為100%,2014年為89%。2019年“3+4”項目計劃招生2100人,實際招生1959人,計劃完成率93%(見圖2、圖3)。 圖2 2012—2019年全省計劃與實際招生數對比 圖3 2012—2019年全省招生計劃完成率 (注:2012年江蘇省教育廳文件要求每個試點專業招生規模控制在60—120人,2013年要求每個試點專業招生規模不超過70人,沒有具體各校各專業計劃數,這兩個年度的計劃數以合作學校填報數據為準。) 從各地級市招生情況看, 2014—2019年,計劃完成較好的地級市有無錫、鹽城、常州、連云港,各市平均計劃完成率達到97%—98%;南通、泰州、宿遷計劃完成率較低,各市平均計劃完成率為80%或以下,各市的計劃完成率存在明顯差異。 (四)項目數量變化情況 2012年,江蘇省“3+4”項目實際試點區域僅為蘇州、無錫、常州,涉及3所本科院校和5所中等專業學校,合計5個合作項目。隨著試點項目的擴展,最高峰時涉及全省25所本科院校和45所中等專業學校(占全省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83.3%),合作項目數達106項。隨著試點要求的提高,試點區域與試點職業院校也有所減少。2019年,項目涉及12個地級市的21所本科院校和33所中等專業學校,合計62個合作項目。(見圖4) 圖4 2012—2019年江蘇省“3+4”項目數量變化圖 (五)學生升學轉段變化情況 2012—2019年,江蘇省“3+4”項目共進行了五次轉段,應轉段人數為12934人,實際轉段人數為12140人,轉段率達94%。從歷年轉段情況來看,轉段率基本保持在93%—95%之間,相對比較穩定且有逐步提高。2019年應轉段人數為3052人,實際轉段人數為2913人,轉段率達95%。從各地級市轉段情況看,各市存在一定差異,南京、蘇州、鹽城的轉段率相對較高,平均轉段率達97%。無錫、連云港、鎮江、揚州、宿遷相對較低,均不超過91%。 三、 “3+4”項目發展呈現的特點 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3+4”項目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項目人數趨向合理 隨著“3+4”項目的不斷推進,2015年試點項目的專業數、項目數、試點規模達到了最高峰。同年,開始有學生進入本科段學習,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本科段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部分本科院校的部分專業開始出現“生源倒掛”現象(普通高考生源小于職教高考生源),“3+4”項目的教學質量與管理成為本科高校的關注重點,將職教高考生源與普通高考生源進行對比成為必然。通過對比發現,“3+4”項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部分本科院校開始重新考慮試點規模并做出相應調整,一是限制合作區域,盡可能選擇區域內合作;二是限制合作專業,選擇一些便于合作的專業進行合作;三是限制專業人數,由原來的大班額多班制逐步控制到小班額一班制。2015年后,合作項目、合作學校每年都有所調整,且適度控制了招生規模,在動態的調整過程中,不斷優化合作關系、合作內容、專業合作數量,從追求量的發展轉為追求質的發展,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項目專業相對穩定 目前,江蘇省 “3+4”項目的專業由2012年的2個專業(數控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逐步增加并穩定在28個專業左右。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專業長期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如機電技術應用、會計、計算機平面設計、市場營銷、服裝、電梯運行與維護、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旅游服務與管理、工藝美術、美術設計與制作、物流服務與管理、國際商務等。同時新增了酒店服務與管理、精細化工等專業。但也有一些專業正逐步縮減甚至消失,如現代農藝技術、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光伏技術、建筑工程施工、數控加工技術、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等。盡管合作專業在合作對象、合作時間、合作區域上有所變化,但就全省而言,合作專業相對保持穩定。 (三)轉段要求逐步清晰 “3+4”試點項目的轉段要求于2013年被提上江蘇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決策層面,《關于繼續做好江蘇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蘇教職〔2013〕9號)提出:“體現對知識、技能、素質的綜合性評價,突出基本素質、核心能力以及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積極推行學分制,逐步將學分作為轉段要求”;2014年的《關于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轉段升學工作的意見(試行)》明確了考核原則與考核內容;2015年又確定“所有轉段學生須參加全省統一考試,考試成績須達到一定的分數要求,方可轉入后續階段的學習”(當年度部分試點高校根據此文件精神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全省對口單招統一考試并且成績達到總分的60%—65%);2019年對轉段要求又進行了補充,要求轉段錄取后須進入項目相應高校學習,不得轉報其他學校。 (四)合作關系逐步固定 2012年,江蘇理工學院、常州工學院、常熟理工學院在全省率先與無錫、常州、蘇州的5所中等專業學校開展試點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27所本科院校和46所中等專業學校正在開展“3+4”項目的試點工作。2012—2019年合作項目數居前7位的本科院校見表3。 經過數年發展,各本科院校逐步聚焦于所屬區域的中等專業學校,保持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除了個別普通本科院校(如揚州市合作的有鹽城工學院、淮陰師范學院)以及一些民辦獨立學院跨區域合作(如宿遷市合作的有三江學院),大部分本科院校調整了服務與合作策略,區域性服務傾向明顯且合作關系逐步固定。(見表4) (五)參與項目學校數量先增后減 自2012年5所中等專業學校參與試點工作以來,參加“3+4”項目的中等專業學校曾一度擴展到48所,占全省中等專業學校數的23.3%。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區域內本科院校資源不足、本科院校對項目合作的調整以及整個項目的合作規模的優化,參與項目的中等專業學校逐漸在減少,如2019年全省有33所中等專業學校參與“3+4”項目招生。 四、“3+4”項目目前的發展瓶頸及困難 通過試點院校的努力,“3+4”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逐步得到了社會與百姓的肯定,但在操作層面上,還有一些困難與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機制不健全 為了保證“3+4”項目科學穩步推進,江蘇省教育廳多次出臺相關文件,但與整個“3+4”項目發展態勢相比,項目的運行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是項目定位有偏差。“3+4”項目在中職校成為“面子”,在本科院校成了“雞肋”,合作學校對“3+4”項目存在認識和定位上的偏差。二是管理職能不明確。“誰管理”和“怎么管理”使得“3+4”項目存在管理和監控上的真空,省、市、區教研部門參與度還不夠。三是升學機制不明晰。注冊入學、“3+4”、對口高考、綜合高中,名目繁多,難以講清。四是運行機制不確定。從項目申報、項目管理到升學轉段、大學畢業,缺少整體管理的概念,運行過程中各方職責不清晰,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位、不到位現象嚴重,導致部分項目不穩定、不固定。 (二)區域發展不平衡 在區域發展上,各市“3+4”項目的發展存在明顯不平衡。截至2019年年底,南京、徐州、蘇州、鹽城、泰州、鎮江六個市參與合作的學校數基本保持不變,但連云港市由最多時的3所減至0所,揚州、宿遷兩市分別由最多時的3所減至1所,無錫市由最多時的4所減至2所。 (三)課程銜接不深入 開展“3+4”項目試點工作,其本意是打造職業教育“立交橋”,讓更多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走進本科院校,同時探索出一條優越于其他升學方式的路徑,其優越性應該重點體現在課程體系的銜接上。在實踐過程中,本科院校的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高等數學的及格率、研究生考試通過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3+4”項目課程體系的銜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文化課要求重于其他課程,語數外“高考化”現象嚴重,且“3+4”項目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對口高考”,這給正常的專業課程銜接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也與“3+4”項目最初的設計理念格格不入。 (四)本科院校不積極 由于“3+4”項目的招生數不僅占用了本科院校的招生指標,而且生源質量與普通高中生源質量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體現在諸如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高等數學及格率、研究生考試通過率等方面較差;導致了本科院校對項目合作頗為猶豫,每年進行項目申報時都很糾結,有的甚至取消合作。從2012年至今,已有多所本科院校退出試點合作,如淮海工學院、淮陰工學院、南通大學、鹽城師范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等。另一方面,數據顯示一些地區至今沒有區域本科院校參與“3+4”項目,如無錫、揚州、宿遷等市,這也制約了項目的發展。 (五)合作專業無特色 自從2013年起,江蘇省教育廳文件要求試點專業應為省級品牌特色專業或“十一五”期間示范專業,同時鼓勵優先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高端裝備制造、光電、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但在實際合作過程中,機電技術應用、會計、計算機平面設計、國際商務、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傳統專業普遍受到青睞,文件所涉及的一些特色專業與新興專業則較少。通過比較還發現,美術設計類專業等因對英語、數學要求低,也普遍受到高校的歡迎。 五、“3+4”項目的發展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和瓶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來解決與突破。 (一)明確項目定位與性質 “3+4”項目不僅創新了一種升學形式,而且體現了一種類型教育的升學通道,突出了“職教高考”的價值與意義。“3+4”項目實施的關鍵與核心就是中職與本科的課程體系銜接,這種銜接既解決了對口單招升學中的“專業課程重復學”的問題,也解決了普通高考升學中的“專業零基礎”的問題,這是“3+4”項目的最大特點與亮點。所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能熱衷于形式上的合作,把項目作為評價學校的“面子”,更應該準確定位“3+4”項目,加強“3+4”項目的實踐與研究,積極探索項目實施的路徑與方法,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項目實施學校,都需要不斷強化這一觀念。 (二)理順升學體制與機制 目前,由中職升入高校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參加對口單招,根據考試成績進入相應的本科院校或高職院校;二是通過注冊入學,只要參加考試就可以直接進入高職院校;三是通過“3+4”項目、“3+3”項目分別進入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無論哪一種方式,原則上要經過對口單招考試或學業水平考試方能進入相應的高校。比較這三種升學方式,既有重復之嫌,又有不公平之疑。建議建立統一的升學路徑,依據江蘇經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促使中職校由“就業為主”向“升學為主”的辦學方式轉變,單獨設立“職教高考”,單獨設立招生計劃。“職教高考”存在“3+4”與“3+3”兩種方式,三年制中職生通過“職教高考”進入三年制高職或四年制職教本科或應用本科院校學習,對參加“3+4”項目的中職校不要加以“國示范、領航學校”之類的限制,全省建立統一考綱要求,明確統一的技能考試內容,組織第三方進行教學質量評價,采用定向培養與非定向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項目對接,定向培養進行差額化擇優、按比例提前招生或優先錄取,非定向培養進行全省統一錄取。這樣做,既促進了全省教育資源的優化,又滿足了區域性人才的需求;既體現學生與學校的雙向選擇性,又解決了目前本科段的“學生抱團”現象。建立中考階段、中職階段、高考階段、本科階段學生流進流出機制,讓更多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與專業。同時,出臺政策鼓勵地方本科院校積極參與“3+4”項目,合理規劃招生規模與招生專業。 (三)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機制 2014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轉段升學工作的意見(試行)》明確了轉段升學的考核原則、考核內容及學籍管理等相關規定,后續的文件與通知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就“3+4”項目總體發展與管理而言,還存在著諸多亟須完善的地方。如參與各方的管理職責還不清晰,需要明確省市教育部門、考試院、教研部門、試點本科院校與中等職業學校的職責要求以及各自的權利與義務,消除管理上的盲點。又如“3+4”項目的具體管理與考核要求還沒有統一,學生既要參加對口單招考試,又要參加學業水平考試;既要參加全省統一考試,又要參加院校自行組織的考試……應避免此類交叉重復。所以,建立健全與現代職教體系相適應的項目管理機制很重要。 (四)調動地方本科院校的積極性 就目前項目合作而言,地方本科院校是否積極主動參與決定了“3+4”項目的命運,而影響本科院校參與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是政策與質量問題。政策上,一是招生指標問題。作為一種類型的考試與升學,應該單獨核撥計劃,以解決本科高校招生的后顧之憂。二是本科評價上。應對實施“3+4”項目的本科院校給予鼓勵和政策支持,對其制定區別于學術型本科的評價體系。質量上,主要是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高等數學及格率乃至研究生考試通過率等問題,當然也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加強中職階段與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研究以及教育教學過程管理與監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議單獨設立“職教高考”的招生指標,且適度放寬參與試點高校的招生指標數。另外,地方政府要制定獎勵或鼓勵政策,提高本科院校的參與積極性,鼓勵更多的地方公辦本科院校參與培養區域性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五)選擇合適的專業試點 在設置專業條件時,可以去除一些不合理的條件,如專業必須是省示范專業、特色品牌專業等。客觀上講,“十一五”“十二五”的示范專業、特色專業,經過兩三個五年計劃的發展,原有的專業發展水平與現代專業發展要求已不完全匹配,且不能適應現代行業企業發展需求。應該鼓勵中等專業學校基礎比較厚實的專業、發展優勢明顯的專業或一些特色專業與本科院校進行合作,優先考慮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高端裝備制造、光電、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開展試點工作,通過項目實施系統地探索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以滿足區域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外,目前“3+4”項目的專業選擇主要取決于本科院校,無論是向藝術類專業傾斜,還是向文科類專業發展,盡管這是客觀現實的選擇,但與“3+4”項目發展初衷還是有所偏離。建議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開展地方特需人才的專業合作。 (六)建立課程銜接督查制度 全省應建立“3+4”項目課程銜接的督查制度。首先要求本科院校、省市教研部門與中等專業學校聯合研制統一的課程標準和考綱要求,避免各個項目單位“單打獨斗”。其二,要建立課程銜接過程考核機制,本著科學公平的原則,建立第三方考評機制,既不能讓本科高校“卡脖子”,也不能讓中等專業學校“甩擔子”,減少不必要的矛盾與腐敗。第三,要建立聯合督查機制,既要對中等專業學校進行教學質量督查,也要對本科院校進行教學過程督查,確保“3+4”項目人才培養的一體化。第四,要把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貫通以及現代職教體系的建立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政府教育督導,并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 六、總 結 江蘇省在全國是最早開展“3+4”項目試點工作的省份,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取得十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在職業教育中職與高職本科的貫通上,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了方向。“3+4”項目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是現代職教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關系著現代職教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期待更多的職教同仁參與到相關的實踐與研究中來。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轉段升學工作的意見(試行):蘇教職〔2014〕31號[EB/OL]. (2014-11-11)[2020-10-13].http://jwc.sgmart.edu.cn/info/1037/2405.htm. [2]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的通知:蘇教職〔2020〕3號[EB/OL]. (2020-03-27)[2020-11-13].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0/3/27/art_58320_9025917.htm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