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姥姥家那盆馨香的豬頭肉 楊飛||山東 上世紀七十年代,因了商品供應的極度匱乏,任何過年物品均需要憑票供應,過年的時候能夠弄到一只豬頭或一副豬下水,一家人也肯定會過一個富足美滿的好年。豬頭是稀缺物品,供應非常緊張,一旦聽說哪家食品店有豬頭售賣,定然會刮起一陣搶購風潮。 值得欣慰的是,想當年我的老爸在濟南肉聯廠工作。吃個肉、過年買個豬頭,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姥爺家是解放初期從泰安山區來到濟南生活的,一般過年就喜歡一大家人買上一個大豬頭燉了過年。這樣,老爸每年春節前都要擔負起為姥爺及其親朋好友購買豬頭的“重任”。 有一年春節,老爸照例為親朋好友負責買豬頭,下了班,天色已然微暗,老爸把買來的六七個豬頭依次捆綁在自行車后坐或者掛在兩個自行車把上。傍晚是天寒地凍,路面濕滑,老爸騎著上海鳳凰牌自行車,載著近百斤重的豬頭,踉踉蹌蹌,晃晃悠悠地騎著往家奔。走到一個鐵道路口,濕滑的地面加上鐵軌的作用,老爸連人帶車被摔倒在鐵路道口旁,身上沾滿了泥土和冰碴。好在自行車沒有出現毛病。當過兵意志比較堅強的老爸,毅然跨上自行車,在黑夜里沖向回家的路途!原本騎車一個小時的路程,老爸硬是跑了近兩個小時,累得他是滿身濕透,身上的摔傷隱隱作痛。但是,看到姥爺一家及其親朋好友那幸福滿意的目光,老爸也感覺非常愉悅,就像是一個凱旋而歸的英雄一般領受著大家的夸贊。 拾掇豬頭和豬下水也很有講究,我姥爺家喜歡用燒紅的鐵鉗子將豬毛烙平。每到年前,一向好奇心強的我,樂意跑到附近的姥姥家看姥爺拾掇豬頭。當著“革委會主任”的姥爺,做菜或者收拾豬頭也倒是一把好手。但見,姥爺把火棍插到爐火當中,燒到火棍前端通紅之際,就在豬頭有豬毛的地方烙一遍,一股焦糊的肉味在空間散發,在刺鼻味道的彌漫向人昭示著歡歡樂樂的春節拉開了序幕。姥爺將烙好的豬頭放在清水里泡上大半天,去掉那焦糊味,就算是清洗完了。然后用刀斧將豬頭從中間一劈為二,小心地取出豬腦,剔去牙床,然后,就可以放鍋里慢慢地煮燉上了。 猶記得,姥姥家家里有一口直徑六十來公分的鋁鐵大鍋,平時一般用作蒸干糧,這時候,派上了大的用場。姥爺把鍋里加上水,花椒、八角等作料用一塊蚊帳布包好放到鍋中,再加姜片、蔥段,將豬頭、豬下水等放到鍋里煮起來。當然,一般都是臘月二十八九姥爺開始煮豬頭,煮上一個多小時就基本上熟了!那四散的肉香還是在不斷地增強著孩子們的食欲,姥姥家的幾個小姨和舅舅們不時地到那滾開的鍋邊看看,問問煮熟了沒有。姥爺和姥姥也理解平常難以吃到肉的孩子們。那豬頭肉煮熟之后,切上幾片,放到小碟之中,加上點醬油,我就和小姨、舅舅們盡情地品嘗起來,只吃的是滿嘴流油,口齒生香,心滿意足,非常期待著這個春節好好地大塊朵頤,酣暢淋漓地飽餐幾頓豬頭肉! 插圖/作者 作家簡介 楊飛,濟南市市中區人。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