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產量最大的槍械是什么,很多朋友可能會脫口而出——M1加蘭德步槍。
 然而,這個答案是錯誤的,二戰期間美國產量最大的槍械是M1卡賓槍,數量超過610萬,而M1加蘭德步槍只有540萬支,湯姆森沖鋒槍約130萬支。這種嚴格按照卡賓槍定義研制的武器,受到很多士兵的喜愛,它對世界槍械發展同樣有著深遠的影響。M1卡賓槍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款“單兵自衛武器(PDW)”,不僅成為二戰標準型的武器,還參加了很多其他的戰爭和地區沖突。
本文是“兵工廠生活(ArmoryLife)”網站發布的德軍一戰機槍內容,作者Will Dabbs, MD,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這支M1卡賓槍就是洛克-歐拉點唱機公司的產品。
M1卡賓槍由溫徹斯特公司設計,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其他公司制造的。共有十家企業生產過M1卡賓槍,產量最大的生產商是通用汽車內陸分公司,另外很多公司如IBM,安德伍德打字機公司,洛克-歐拉點唱機公司都制造過這種卡賓槍。產量最高時,每天有65000支M1卡賓槍被制造出來。相對的,德國生產了約100萬支MP40沖鋒槍,約42.6萬支StG44突擊步槍,蘇聯生產了約500萬支波波莎沖鋒槍。
 M1卡賓槍完全分解圖。
M1卡賓槍是二戰期間美軍裝備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武器之一,生產初期M1卡賓槍的平均成本約45美元,相當于M1加蘭德步槍(約85美元)的一半,相當于M1湯姆森沖鋒槍(約225美元)的五分之一。M1卡賓槍使用的彈藥也比標準的.30-06彈藥便宜得多,無論是生產還是運輸和使用,都占用更少的資源。這是美國軍方決定采用M1卡賓槍的主要因素,特別是要考慮到戰爭期間美軍需要制造和運輸大量武器彈藥。
 從左至右:9×19mm,.30卡賓彈,.45 ACP。
我們通常會追求威力較大的槍械,與當時的中口徑全威力步槍相比,M1卡賓槍的威力確實很弱。但是,與手槍使用的彈藥相比,.30卡賓彈絕對是大威力型號。通過彈藥的對比,我們可以對卡賓槍的任務和性能了解得更加清晰。
 M1卡賓槍和M1911A1手槍成為二戰時期美軍最重要的自衛武器。
約翰·摩西·勃朗寧(John Moses Browning)設計的M1911A1手槍,可以讓那些只接受過少量訓練的士兵就能夠熟練掌握和使用。盡管手槍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自衛武器,但手槍也是所有槍械中最難掌握的。美軍認為需要一種輕巧的槍械,易于攜帶并且易于使用。
 早期制造的卡賓槍交叉按鈕保險與彈匣卡榫并排設置。
因為謀殺罪入獄服刑的戴維·馬什·威廉姆斯(David Marsh Williams)在監獄里想要設計槍械,并在M1卡賓槍的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稱他受到監獄長的批準,讓他可以在一個機械車間內工作。對于監獄長來說,允許一個謀殺犯在監獄中制造槍械,絕對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而他的苦心確實得到了收獲。
 后期制造的M1卡賓槍改用旋轉式保險,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方便區分彈匣卡榫和保險。
另一個重要任務的埃德·布朗寧(Ed Browning),他是著名的美國槍械設計師約翰·摩西·布朗寧的弟弟,顯然他同樣具有槍械方面的基因。溫徹斯特公司僅用了13天就組裝出原型槍,并獲得了美軍卡賓槍招標的勝利。
 早期制造的卡賓槍使用了簡單的L形翻轉照門,這是二戰時期槍械上最常見的樣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M1卡賓槍是一種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武器系統。.30卡賓彈標準為7.62×33mm,配備110格令全被甲彈丸,槍口初速610米/秒。相比之下,德國StG44突擊步槍使用的7.92×33mm彈藥發射的是123格令高速尖頭彈丸,初速686米/秒。
 后期制造的卡賓槍配備了更復雜的照門,可以輕松調節射程和風偏。
.30卡賓彈沒有底緣,并采用了最小的彈藥錐度,在裝入鋼制彈匣時能夠確保可靠性。二戰期間,M1卡賓槍幾乎都使用15發短彈匣。30發彎彈匣在戰爭結束前還產量有限,但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使用很普遍。
 相對而言,二戰中生產的M1卡賓槍只有很小一部分才配備了刺刀座。
戰后,很多M1卡賓槍在幾個兵工廠進行了翻新,槍上的零件進行了互換安裝,因此,真正戰爭期間生產的原裝卡賓槍成為收藏家追逐的目標,而且價格昂貴。盡管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M1卡賓槍都帶有可調節的準星和刺刀座,但絕大多數在戰爭期間生產的M1卡賓槍只安裝了簡單的L形翻轉照門,而且沒有刺刀座。
 筆者對洛克-歐拉點唱機公司制造的M1卡賓槍神往已久。
1944年10月,M2卡賓槍問世,該槍可以選擇全自動射擊模式,而M1卡賓槍只能以半自動模式進行射擊。據稱,二戰結束前只有很少的M2卡賓槍參加了實戰。
 戰后翻新的M1卡賓槍通常更換了可調節的照門,刺刀座,并配備30發彈匣。
筆者一位朋友的父親,硫磺島戰役期間在一艘運輸船上看到一支沒人看管的M2卡賓槍,于是將其順手牽羊作為紀念品帶回了家,所以筆者知道在1945年2月時,至少有一支M2卡賓槍參加了實戰。
 M1A1卡賓槍配有折疊槍托,裝備美軍空降部隊。
M1A1是一款空降兵專用的卡賓槍,配備了脆弱的金屬絲槍托,可以向左側折疊以減小攜行時的尺寸。筆者發現這種折疊槍托實際使用效果并不好。首先,裸露的鋼絲槍托令人很不舒服,而且無論是展開狀態還是折疊狀態,槍托都缺少可靠的固定裝置。
 M1A1卡賓槍的金屬折疊槍托結構脆弱,使用時不舒服。
一位朋友保存著家中長輩使用過的一支M1A1卡賓槍,那位長輩曾經帶著這支卡賓槍參加了諾曼底登陸,勇敢地從C-47運輸機上跳入被炮火映紅的夜空。這可能是筆者見過的最酷的家庭槍械收藏。
 M3卡賓槍的主動夜視儀通過一個電池背包提供電源,為防止槍口焰影響夜視儀工作,還配備了可拆卸的喇叭形消焰器。
M3卡賓槍就是基本型配備了早期的主動式紅外夜視瞄準鏡,并加裝了消焰器,這種笨拙的瞄準鏡有些使用距離只有75米。但是,二戰結束時,M3卡賓槍在太平洋戰場表現出色,美軍使用這種瞄準鏡搜索并瞄準那些企圖趁夜間偷襲的日軍部隊。在沖繩戰役中,70%被槍械擊斃的日軍士兵都是M3卡賓槍的杰作。由于缺乏相關的了解,日軍想當然地認為美軍之所以能在夜間較遠距離就發現他們,并具有相當高的射擊精度,是因為配備了雷達瞄準設備,于是他們在發動夜間進攻之前,摘掉了所有不必要的金屬物品。
 美軍空降兵配備的M1A1卡賓槍通常還配備一個牛皮或帆布材質的槍套。
卡賓槍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了一次小的改進,就是將交叉式按鈕保險改成了旋轉式保險桿。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與彈匣卡榫發生混淆,筆者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想要打開保險時,卻讓彈匣掉了下來,這種情況在戰場上就意味著可以排隊領孟婆湯了。
 M1加蘭德步槍(上)與M1卡賓槍(下)盡管結構類似,但是設計差異較大。
使用M1卡賓槍絕對可以享受最純粹的射擊樂趣,幾乎沒有后坐力,而且可靠性相當高。一位參加過朝鮮戰爭的老兵表示,為了提高殺傷力,他用M1加蘭德步槍取代了之前使用的M2卡賓槍,但是卡賓槍較輕的重量和全自動射擊模式還是讓他十分懷念。
 .30卡賓彈裝在10發橋夾上,通過附帶的連接裝置,可以方便地將10發彈藥直接壓入彈匣。
M1卡賓槍的扳機手感相當好,擊發干脆,射程可達數百米。瞄準基線與槍管距離近,這可以在實戰時獲得很好的射擊精度。不過,由于準星和照門兩側的護翼設計不當,瞄準時經常發生混淆。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卡賓槍。
M1卡賓槍幫助盟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它并不是戰場上威力最大,射擊精度最高的步槍,但它是使用最廣泛的槍械。M1卡賓槍結構輕巧,操作方便,后坐力小,就算是今天依舊是享受射擊樂趣的一支好槍。可以說,沒有這支卡賓槍,很難說你擁有像樣的槍械收藏。
圖說:如何完全分解M1卡賓槍 參加過眾多戰爭的沙場老兵 毛瑟98k實彈射擊全記錄:從組裝彈藥開始 見證全威力步槍殺傷力 細說:二戰日軍使用的步槍和卡賓槍 性能無亮點 設計思想很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