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古時期的黃帝時代,就已經意識到了精、氣、神,對一個人身體和精神健康的影響。雖然當時的醫(yī)學并不發(fā)達,但是他們卻悟透了生命的精髓即“精氣”。 古語說:“精足不思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下半句難度更大,很少人能做到,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精足不思淫”不僅是一句醫(yī)學用語,而且還蘊含了非常重要的哲學思想,“精”既指代精神也代指精氣。從中醫(yī)學角度來講一個精氣十足的人,他的生命力也會非常旺盛,而一個精力旺盛的男人,就不會經常惦記男女那點事兒。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并不足取,常言道“飽暖思淫欲”,當一個人衣食無憂、身體健康之時,又怎么可能“不思淫”呢?所以從這個觀點來講,這句話還有待商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個人氣血非常充足、精力旺盛的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會累。 除此之外大家還要了解,身體精氣充足才會更健康,因為體內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會處于平衡狀態(tài)。 回過頭來再說一下“精足不思淫”,可以發(fā)現(xiàn)說的并不是衣食無憂,而是奉勸大家要愛惜身體,因為好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更是成功的基石。第二、氣足不思食中醫(yī)在給患者看病的時候,經常會說到氣血不足、氣血兩虧等,讓人摸不到頭腦的話。什么是“氣”呢?有人認為指的就是人活一口氣的“氣”,既有生命的重要體征呼吸的意思,也有源自情緒方面的“氣”,比如,一個人平時氣性比較大,或者說愛生悶氣等 很多人在生氣的時候都有一種飽腹感,白了就是吃不下飯,根本感覺不到饑餓,這其實就反映出了氣的作用。 另外,體內的“氣”也可以幫助身體,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進而可以起到保護體內臟器的作用,當然,大家也不能忽視“氣”也是一種精神力量。第三、神足不思睡杜甫曾在詩中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神”是至高無上、不容褻瀆的存在,人們對其大都會頂禮膜拜。但“神足不思睡”則是一句養(yǎng)生俗語,這里的“神”指的是精神狀態(tài),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好壞,對身體健康和工作都有很大影響。 神情呆滯、目光渙散的人,不僅看起來就沒有精神,而且也會給人一種不堪大用之感。每天都是哈欠連天、總打瞌睡,就好像永遠也睡不醒似的,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大出息呢? 相反一個精神飽滿、氣宇軒昂的個人,給人的感覺就會非常干練、精明,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古人這樣說有很重要的道理,他們認為當一個人的精氣飽滿時,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會特別有效率,并且身體也不會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應該過度透支體力,并且平時還應該遵守健康的作息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讓身體保持在平衡狀態(tài)之下。 相反如果在身體狀態(tài)特別好的時候,總是想著男女的事,那么時間一長,就會難以操控自己的身體,原本身體強壯的男人也會變成骨瘦如柴的病夫,所以古人奉勸大家千萬不要過度思淫。 還有就是不要特別貪睡,每個人的生命長度都差不多,如果將有限的時間都用來睡覺,想必一輩子都會白活了。大家一定要知道,生命不在于長度而在于質量,生活中有很多早亡的人,但是他們卻能夠讓后人永遠銘記,這樣的人才不枉來人世走一遭。相反如果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又怎么可能有斗志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呢?所以當自己的精力特別旺盛時,希望大家能夠多干一些正事。 老祖宗的智慧總是會讓后人醍醐灌頂,因為這些智慧都是他們用生命的代價,為后人總結出來的處世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