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 晴 一直有人問我:要不要讓爺爺奶奶幫自己帶小孩? 我一般說的很客氣,如果能不讓帶就別帶,實在沒辦法的話,盡量少帶, 再說句難聽點的,除非爺爺奶奶活明白獲得了智慧,否則爺爺奶奶就是孫子孫女的“天敵”。 小孩可以和爺爺奶奶適當相處,但絕對不可以陪伴,更不能讓爺爺奶奶帶。 現在讓他們幫帶看似省心,以后你要把子女再調整回來,付出的代價可不是一般的大。 為什么? 爺爺奶奶年邁體弱,缺乏活力。 小孩剛出生,活蹦亂跳,生龍活虎。 這兩個人在一起,誰會影響誰? 誰又在模仿誰? 爺爺奶奶很喜歡小孩,大部分不是愛小孩,而是溺愛,這樣帶出來的小孩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有點驕橫,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何以立足? 我帶兒子出去吃飯,兒子不看路,加上太矮,撞別人身上了,直接倒在地上,他哇哇的哭,別人要扶他起來,我說沒事,小孩子摔倒正常,摔的嚴重我就扶一把,摔的輕我都不搭理他,讓他自己爬起來。 如果是一般的家長,把自己的小孩撞到了,這還得了,肯定要去理論、吵架,甚至因此大打出手。 這一切小孩子都會看在眼里,留在記憶里,以后都會成為他行為的標尺。 突然想起一句話:把自己經營成女皇,自然吸引來帝王;把自己經營成公主,自然吸引到王子;把自己經營成美女,自然吸引來英雄;把自己經營成妖精,自然吸引來流氓。你把自己經營到什么層面,就能吸引到什么層面的另一半! 爺爺奶奶不僅僅會溺愛小孩,還會將自身的一些習慣傳遞給子孫。 改革開放才30多年,老一輩人身上有很多壞習慣,說得難聽點,有一些陋習甚至惡習,比如指責、抱怨、謾罵、苛刻、索取等。 這些都是人成功致命的習慣。 很顯然這些都不是天生就有的,就看你小孩處在什么環境,與什么人接觸,吸收什么思想。 什么是一個人的性格? 先天遺傳的影響加后天的環境影響。 先天不可能再改變,只有接受。 后天性格是怎么早就的? 很簡單,就是看小孩子處在什么環境,跟什么人在一起,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經歷了什么,這些綜合起來就體現出小孩性格。 一句話總結:設計什么都不如設計經歷,你經歷了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處在什么環境,與什么人交往,學什么知識,接受什么樣的價值觀(思想)。 為子女創造一個自由、慈悲、充滿愛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教育。 為子女選擇一個干凈、文明、友愛的人文社會環境是父母對子女身心靈最好的呵護。 為什么我決定以后定居廣東? 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后代,我們的這一代人的一小步,就是家族、子孫后代的一大步。 如果我們邁不出去,就得兒子、孫子或重孫,要不又得回到那個偏遠的小山村,你說在那里會有什么發展? 那里只適合度假,偶爾旅游一下還可以,長期居住或發展,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無數人問我什么那么努力? 我很少回答,對于像我這樣的農二代來說,要改變命運,尤其是家族的命運,根本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我只是奠定一個基礎,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未來的改變命運不僅僅是賺點錢那么簡單。 作為農二代,缺乏的不僅僅是金錢,我們所處的地方,不僅土地貧瘠,人的思想更貧瘠、落后,甚至愚昧。 我們在那樣的環境待了那么多年,祖祖輩輩都留著窮人的血,流淌的是窮人的思維,窮人的行為,窮人的語言。 說句最實在的話,我們已經被父輩烙下了太多窮人的烙印,身上有太多陋習甚至惡習,這些東西需要漂白,不是一朝一夕的。 看似這些習慣已經改掉了,說不定某個時候,它有偷偷的冒出來了。 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有這種類似的經歷? 如果有高手導航,加上自己努力,賺錢沒想象的那么難。 如果真想改變自己乃至家族的命運,賺錢是最基礎的,核心在于融入主流社會,在國外叫“貴族”,這不是一代人可以做到的,我覺得起碼需要三代。 人本身都是分階層的,這個自古皆有,我們說的人人平等,主要指的是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實這個平等也只是相對的,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我表達的什么意思。 未來的社會階層會越來越明顯,看看日本、歐美就懂了,這些國家的利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利率這么低,說明貸款的人不多,行深一步就是說創業的人很少。 一個人靠打工想改變命運恐怕很難吧? 現在的階層已經明顯開始分化,慢慢這個分水嶺會越來越明顯。 在這么大好的形勢下,都不能有所作為,等各個行業開始集約化的時候,也就是出現絕對壟斷的時候,普通人想再創業幾乎不可能了。 壟斷是自然進化的結果,這是必然的趨勢,不是說反對就可以的。 任何一個領域,最終能留下來的只有那么三五家,其他的都會死掉,甚至說只有兩三家,你看現在每個領域是不是都這樣? 第一名和第二名幾乎包攬了超過80%的份額。 說這個什么意思? 這也是節奏,這是80后、90后的節奏,如果父母這一帶沒奠定好基礎,現在我們這代還想有作為,想混出一個樣子來,顯然就不能走尋常路,不能按部就班,得比別人更努力、更勤奮、更用心。 這么干才為子孫后代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以后機會會越來越少。 無論是子女還是父母,都是完全獨立的個體,彼此不需要陪伴,也不是父母要去教育子女,而是經營好自己。 你都把自己經營的那么精彩,子女想太差勁都沒就會! 媳婦想把焦點放在兒子身上,我堅決反對。 我對媳婦說:我們這一生,既不是為了父母而活,也不是為了子女而活,而是為我們自己而活,看似是自私的表現,實則對大愛最好的詮釋。 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答案會直接烙在你心里,甚至印刻在的記憶里。 你都沒把自己經營好,怎么能更好的贍養父母? 你都沒把自己經營好,怎么能更好的撫養子女? 你都沒把自己經營好,誰還會相信你說的話? 如果你連自己都沒經營好,無論你給子女什么教育,都純屬多余。 不僅幫不了子女發展,很有可能你的局限就是子女的負擔、束縛,甚至是對孩子天性的泯滅。 你還會說我要教育孩子嗎? 感謝轉載和分享,你的舉手之勞可能正好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