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讀者朋友“甜子會吐泡泡”的提問: 奶爸你好,本人女,今年剛滿25歲,剛在一線大城市工作一年,異常的辛苦,每天996,回家基本都12點了,身心俱疲。 平時和爸媽聊天時候偶爾吐槽兩句,他們就會讓我回家去,在家里一日三餐都有人做到嘴邊,不用吃油膩的外賣,什么都有人照顧好,工作也輕松不用這么辛苦。 雖然我也知道要為了夢想而堅持,但最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辛苦,快堅持不下去了。 所以想問問奶爸,您覺得可以回家么,或者說對年輕人來說,在北上廣才是有出息,回家就很丟人么? 奶老師答: 在北上廣不一定就是有出息,畢竟大部分人都很難做出成績的, 回家也不丟人。 那為什么仍然有大批的年輕人寧肯在一線城市辛苦,也堅決不回家呢? 我們以題主這個案例,來進行一次合理的演繹和分析。 題主現在特別辛苦,繼續留在大城市,道路如何其實很清楚,無非就是往上走或者保持原樣。 如果她選擇回家,尤其她還是個女生,她回家以后,所過的生活其實一樣很清楚,只是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辛苦,沒有辦法去推理長遠的境遇。 我們這里就來幫助她來推理下。 境遇1,圣人型父母。回家了好吃好喝供著,專心致志的伺候著,溫柔耐心的從不指手畫腳,任由題主自己自由生活。 這類父母有嗎?但國內的父母通常會走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打壓說教嚴酷,另一個極端是無度溺愛,基本上沒有第三類了。 嚴酷打壓的父母的子女會有兩種極端,一種是自卑懦弱型,另一種是激烈逆反型,從小到大已經沖突過很多次了。前者畢業了會乖乖回家接受控制,后者就自立自強,去大城市和爹媽眼不見心不煩。 無度溺愛型的父母很少見,因為很少有父母能夠對著20多歲的成年人還當成嬰兒一樣慣著,但這種還是有的,然而這類家長的家庭教育所產生的結果,基本并不會好。 這可能不是一條100%準確的真理,嚴格來說只能算是接近100%準確的真理,那就是無度溺愛型的父母,他們的子女,基本上都是窩囊廢。 窩囊廢的優越感好的一塌糊涂,是不會思考糾結要不要回家這種小事的。 所以境遇1基本上不存在,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沒有討論分析的意義。 我們來討論境遇2。 即父母是凡人。 注意,父母是凡人,就注定了他們有人性上的弱點,這種人性的弱點,就注定了他們一定會是嚴酷打壓型的人。 這種嚴酷打壓和父母溫情并不矛盾,它的有機結合統一之處就在一點: 時間。 時間短,就是父母溫情,天倫之樂。 時間長,就是殘酷打壓,處處不順眼。 相比諸君從小到大的經歷,應該都會有效的明白這點。 所以有句美國諺語,叫做: 成年子女就類似魚,放家里超過三天都會發臭。 為什么題主會糾結猶豫,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她和父母分開太久了,相處時間太短了,自然就忘了嚴酷打壓,只記得父母溫情,天倫之樂了。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是一個正常的,平凡的,普通父母。 你在城里打工,吃不了啥苦,哭著回家給爹媽打電話, 爸媽說那能咋辦,回來唄。 于是就回來了,可能是進了體制,也可能是找了份企業文員,也可能是家里托關系隨便找了份工作,離家很近。 回來一周,爹媽好吃好喝照顧著。 回來一月,爹媽好吃好喝照顧著。 回來3個月,爹媽還能好吃好喝照顧著。 回來半年,氣氛逐漸的走向不對勁。 爹媽慢慢的對你說話呼來喝去,一點也不客氣,甚至公開表示看著心煩。 出門和家里親戚長輩朋友同事私下聊天,全數落你的缺點,什么不愛做家務啦,不知道幫忙做飯啦,大搖大擺住著不貼房租,隨便丟衣服給老媽洗啦,一丁點都不懂事啦,等等。 回家滿一年,最多兩年,真正的噩夢開始了。 你爸媽會開始催你找對象,要結婚,天天說,日日說,光是相親就不知道多少回。 然后回頭他們繼續找人抱怨你還是懶,不做家務,在家不省心。 在第三年,爹媽懷著幾乎攆走的態度,終于把你嫁出去了,終于長吁一口氣。 了了一樁心事,渾身舒坦。 至于你自己本人怎么想的,誰在乎? 有人會說,回家了不能自己在外獨立租房住嗎? 這個問題確實挺好,但如果獨立租房住,住家鄉小城市,和住大城市,有什么區別呢? 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更多,起碼讓你未來可能賺的更多是不是? 有沒有子女可以忍受這一套呢?有的,即發自內心的認可這一套的人。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有家族財產繼承權的人。 也就是男人。 所以你有沒有一個感覺,小城市和農村是男生多,大城市則是女生多? 這個感覺并不是錯覺,而是事實。 在大城市的年輕女性數量就是要遠大于男性。 而你回農村縣城,乃至地級市,一眼望去烏壓壓都是男的,很難能見到女孩。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要不要回家,無非就是是否愿意接受這種價值觀和生活模式的區別問題。 那么為什么有很多年輕人寧愿留在北上廣平庸的吃苦,也不肯回家? 因為不愿意接受這種生活方式唄。 以我自己舉例,我剛畢業時候,三本,啥也不懂,找工作也很困難,被我爸天天催天天催天天催。 我媽作為寬厚長者,問我要不要留家里工作,我立刻堅定的回答,請容我拒絕。 偷偷帶著兩千塊錢,我輾轉來到了蘇州,被人騙差點流落街頭,然后去了上海,找了份工作,總算安穩了下來。 第一個月很快錢就花光了,跟我師兄借了三千才撐下去,就在我吃不起飯買不起衣服的時候,都不向爹媽求助。 每次遇到困難,我都會問自己:你能忍受爹媽的口氣眼神和冷嘲熱諷嗎? 答案是不能。 每次被上司刁難打擊,我都會問自己:這個人比爹媽還難忍受嗎?你不放棄只需要面對他,你放棄了回家就要面對父母,你能做到嗎? 答案是不能。 每次遇到難搞的工作,我都會問自己,比父母更難搞嗎? 答案是沒有。 回家對別人來說,是寧靜和溫暖崗位,對我來說是個挺可怕的地方。 所以每次我都咬咬牙挺過去。 當然對于爹媽,我其實很能理解他們的表現。 大家都是人,父母并不比你偉大杰出,也有自己的私心,也想退休,想吃喝玩樂,想休閑自在,想過性生活,想打麻將,想出去玩。 子女成年后,其實說真的,跟客人差不多,一年在家待個一兩周,父母還看著順眼,再超過一點,估計就難以忍受了。 冷嘲熱諷是少不了的,更過分的也有。 這就是真實的,普通人的世界。 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還要得你自己。 祝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