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SSD這類東西的外觀從藝術角度沒啥好看的,但從技術角度卻又是最值得研究和欣賞的,畢竟是極其精密、集成了人類智慧結晶的半導體產(chǎn)品,從某個角度來講,也算是一件藝術品。筆者入手的這一根RC10是2020年4月產(chǎn),新鮮出爐。尺寸就是比較常見的M.2 2280,非常小巧。顆粒是日本原廠,質量上還是讓人更放心一些的。
▲筆者家里閑置的是奧睿科C口的M.2 NVMe移動硬盤盒,之前就想拼一個SSD移動硬盤,好像是去年入手的,鋁合金外殼,質量看著挺好,這回終于可以派上用途。后面使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硬盤盒其實有點跟不上RC10的速度,當然也有筆記本的原因(畢竟是2015年的MBP了)。用梅花螺絲刀拆開硬盤盒,小心翼翼把RC10裝上。這里提醒大家注意,接口一定不要搞錯了,分M key 和B&M key,入手時就要了解清楚,否則可能到手了才發(fā)現(xiàn)用不了。
▲還送了幾片散熱硅脂片,可以貼在硬盤盒上加快散熱。事實證明這個散熱膠還是有用的,SSD在使用過程中的溫度還挺高,甚至摸著有點燙手,所以硬盤盒的鋁合金外殼是必要的。將RC10插上硬盤盒后,屁股再用專用的螺絲固定,在封裝前先連接電腦試驗一下,嘿,燈亮了,愉悅,擰上硬盤盒的螺絲,封裝完畢,一個小作坊組裝的SSD移動硬盤就出廠了。
▲因為筆者的電腦是蘋果系統(tǒng),所以RC10剛開始沒被認出,剛好可以看到JMicron,也就是智微,是SSD的控制器芯片。用磁盤工具格式化一下,設為Mac OS 擴展式,重命名一下,終于讀出移動硬盤信息,差不多是500G,不錯了起碼足斤足兩。
▲RC10是標準的NVMe 1.3c接口,理論上的最高讀取速度是1700MB/s,寫入速度是1600MB/s,相當快了。當然如前面說到的,受限于電腦的年代、移動硬盤盒性能的限制,RC10的功力沒能發(fā)揮出來,讀寫都是400多MB/s,雖然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可以更快!不過,以后換電腦、硬盤盒也是定數(shù),到時再來壓榨RC10吧。 ▲雖然硬件環(huán)境沒能讓RC10完全發(fā)揮出來(要有完美的硬件支持也難啊,都需要錢),但筆者組裝的這個SSD移動硬盤盒,使用起來感覺不比筆記本自帶的SSD體驗差,為什么呢?體驗在看電影的時候,在Macbook Pro上直接點開10g大小的《觸不可及》,打開速度和跳播速度還真的不如RC10。這就是筆者最近老想著換筆記本的原因啊。至于文件傳輸速度,不管是單個10g的文件,或多個1g左右的文件,都很穩(wěn)定快速,已經(jīng)達到甚至有點超越筆者的預期了。好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