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楠木臨風 編輯|橘子 “人家何潔都生三胎了,怎么你生個孩子這么矯情” 何潔刁磊承認三胎的新聞一路過關斬將,站在熱搜榜第一名,切遲遲不下。 雖然大部分網友罵聲連連,但是也有網友不由得驚嘆:“真是很勇敢”。 連著生三胎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做到的,甚至一胎都會雞飛狗跳。 身邊同事小劉剛結婚沒多久,老公是家里長子長孫,生子任務早已提上日程。 老公熱情滿滿,可是小劉卻每天滿臉愁容。 原來小劉是見到了身邊很多已經當爸爸媽媽的人們每天都活在孩子的大小事情里,沒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感覺有了孩子也不會快樂。 還有,她怕疼,怕孕期的不適,怕有了孩子之后家庭不和諧。 所以便有了這句話,“人家何潔都生三胎了,怎么你生個孩子這么矯情”? 小劉聽了這話自然倍加委屈了,問題到底出在哪呢?這些想法與恐懼真的只是矯情嗎? 我們不能否認,生孩子不是簡單的事情。 在這個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中國式養孩子社會背景下,需要考慮的越來越多。 ① 經濟能力 電影《西虹市首富》中這個首富在電影的結尾處想將自己的所有財產捐贈,結果就在要簽字的空當,首富的兒子在肚子里踹了一跤。 這一踹不要緊,夫妻二人立馬暫緩捐款,開始拿出紙單列養孩子需要的資金。 清單在桌子上折來疊去,負責捐贈簽字的職務人員甚至在沙發上都睡著了。 當然,人家是首富,養個孩子價格比較高。 但是,對我們普通人的經濟能力而言,養個孩子需要的金錢比例也不低。 “既然生了,我就要給他最好的”。 “我的孩子,什么都不能比別人差”。 “憑什么他家孩子能有我孩子就沒有”。 …… 我相信這些話都不是空話,而且作為一個媽媽我也深有感觸。 但是,支撐這些話的就是你的經濟能力。 “拼爹”一詞一直大肆盛行,“拼爹”的經濟能力,你準備好了嗎? ②孩子三歲前的養育 朋友小丁是一個媽媽,女兒八個月了,時不時跟我吐槽:“婆婆帶孩子太糙了,每天回家看見閨女臟兮兮的。” 客戶小鄭是個爸爸,兒子32個月,工作的時候皺著眉頭丟三落四。問原因才知道,原來是丈母娘帶孩子太干凈細致了。 “天天給孩子做飯把菜切的不能再細了,肉都切成碎丁,孩子是方便吃了,可是馬上就去幼兒園了,怎么可能適應?” 有吐槽就有怨言,有怨言就有憤怒,有憤怒就要發泄,有發泄就影響家庭和諧。 有很多老人被迫放棄閑適的養老生活來給兒女帶孩子。受苦受累,干著沒有義務的活,挨著挑三揀四的批評,生活自然不和諧。 如果家庭不和諧,孩子會快樂幸福的長大嗎? 也有媽媽為了親力親為,放棄優渥的工薪接受了一份更加滿是艱辛的“工作”——當上了全職太太。 朋友麗麗就是這樣一位媽媽,前幾天孩子剛滿月。 我去看她,她哭著告訴我:“我想離婚,孩子給他爸爸留下,我為什么要生這個孩子,我對他沒有母愛,只有責任,我好累。” 是的,她產后抑郁了。 這些年全職太太的哭訴是漫天蓋地,女人們怕了,這種犧牲換來的可能是一輩子的沒落。 孩子三歲前的養育,總要有人去付出時間與精力。 ③ 孩子三歲后的教育 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小學生奧數取消了,但是編程熱來了。 在杭州文教區,一年級的孩子正在進行關于編程的培訓,家長說編程競賽獲獎是名校敲門磚。 我能說編程是我在大一才接觸的技能嗎? 之前認識一個媽媽,是屬于精力比較旺盛的人,已經45歲了,兒子5歲。 每天陪著孩子在幼兒園結束之后上圍棋、輪滑、樂高、畫畫、跆拳道等等。 先不說這么多課程要花多少錢,孩子的精力真的夠嗎? 更多的是看到孩子過早的有了勉強的笑容。 說這些是因為孩子三歲以后家長們開始勾畫藍圖,開始都在追逐正確教育的路上。 而這條路要么一遍遍的否定自己最初的論斷,要么孩子開始勉強接受這安排好的一切。 孩子在接觸社會后遇到的問題又何止這些呢? 這個社會對每個花朵一樣的孩子竟然有惡意存在,成人性侵犯、教師冷暴力、校園欺凌等等一旦發生,作為父母我們要怎樣解決? 孩子三歲以后的教育,總要有人去冒險。 何潔生了三胎,不管她這件事情的背景怎樣,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她克服了對懷孕生產的恐懼努力做成三個孩子的媽媽,并為這三個孩子的成長負責,這份勇氣就值得我們為其鼓掌。 我不能說小劉這種要孩子之前的諸多思考就是矯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心的表現。 微博上一條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標題是“深夜喂奶起爭執,男子掐死女友后悔:下輩子還在一起”。 女子18歲,男子20歲,倆人因為帶孩子累,都想讓對方多帶一會兒。 雙方相互推搡,女友的哭聲讓男子心煩意亂,最終釀下悲劇。 無論從年齡上還是行為上,我不認為這個新聞中的年輕男女做好了要孩子的準備,也完全沒有足夠的責任心去養育孩子。 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寫道“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父母才是真的需要考試的,而且估計及格率不會太高。 要孩子前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后續要面對的一系列可能發生的問題你就都不具備抵御能力。 父母的責任心鋪塑了孩子前進的道路,缺少這份責任心,這條路上將坑坑坎坎、波波折折。 所以,我認同男女在選擇做父母前有充分的考慮與預知,并且去想辦法解決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 去賺錢準備經濟基礎;去商討孩子由誰負責帶,怎么帶;去討論對于孩子的將來父母應該有個正確的認識。 當然,誰都不是萬事俱備才生孩子,我們這里提的只是希望生孩子是父母深思熟慮的行為。 不是一時興起,不是傳宗接代,更不是填補自己的感情空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