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有“cui”改讀成了“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由“xiá”,改成了“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由“jì”改成了“qí”,讀音的改變,或多或少影響到詩的原本韻味。 讀音的改變,對于整首詩的影響不容小視,更不用說詩歌中字的改編,一字之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靜夜思》有多個版本,部分版本中,是“床前看明月”,而不是“床前明月光”。很顯然,“床前明月光”讀起來更有味道,但是“床前明月光”可能是集體創作的結果。 另一個例子,便是賈島的“推敲”了,是“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賈島陷入了抉擇兩難的困境,后來遇見了京兆伊韓愈,經過韓愈的建議,最后用“敲” 今天要講的這句詩,是“白云深處有人家”,在部分版本中,這句詩也讀成了“白云生處有人家”,很長時間內,是“生”與“深”兩種讀法并存的。 那么是“白云生處有人家”好,還是“白云深處有人家”好呢? 如果用“深”字,則有一種縱深感,結合上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與“遠”字相對應。 再來看看“生”字,“海上生殘月,江春入舊年”這句詩來自初唐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這句詩被認為預測了大唐的盛世。詩中的明月用“生”而不用“升”,生字更能體現朝氣和生機。 如果用“白云生處有人家”,便能表達這種氣象,而杜牧的這首《山行》恰巧體現了向上的氣象,《山行》是一首秋色的贊詩,雖然秋季到來,萬物凋零,很多詩人都寫秋的哀傷,而杜牧別出心裁,去贊美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了豪爽向上的精神。 相對于“深”,“生”字更能符合詩歌的整體精神。 “白云生處有人家”,這里的白云,也可以理解為炊煙,山里人家升起的炊煙,與高山中的白云融為一體,這是一種白描的手法,將人間煙火氣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后一句詩道:“停車坐愛楓林晚”,證明當時天色已晚。正是因為天色已晚,所以才有炊煙升起。 那么,你覺得是“白云深處有人家”好,還是“白云生處有人家”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