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飛翔 馬公愚(1890-1969),本名范,初字公馭,后改公禺、公愚,晚號冷翁,因其齋名“畊石簃”,故又署畊石簃主,永嘉城區(今溫州鹿城區)百里坊人。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考入浙江高等學堂。宣統三年(1911)畢業返里,次年創辦永嘉啟明女學。1914年創設東甌美術會,后任教浙江省立十中。1919年7月與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永嘉新學會,次年出版《新學報》。1924年赴上海,先后任上海中學教員,存德中學、勤業中學董事長,上海美專教授,大夏大學文書主任兼中國文學系國文教授。1929年與鄭曼青、馬孟容等創辦中國藝術專科學校,并任書法教授。同年,教育部舉辦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被聘為委員;后又應聘為“西湖博覽會”美術館委員。還先后任上海美術會、中國畫會理事,中華藝術教育社常務理事及上海市美術館籌備處設計委員等職。建國后,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還兼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并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等。1969年2月21日病逝于上海,終年75歲。 幼承家學,髫齡從父學書,十五六歲便以能書聞,稍長曾師承瑞安孫詒讓、究心周鼎秦權、石刻奇字。在浙江高等師范就讀時,為張宗祥賞識,得其指誨。素有“藝苑全才”之譽,其書法,篆、隸、真、草,無一不精,篆書宗法《秦詔版》、《石鼓文》,古樸厚重,典麗儒雅。《隸書取經》《石門》、《華山》、《曹全》等漢代諸碑,結字疏朗,波挑舒展,柔中寓剛。真書取法鐘太傅,筆力渾厚,結體寬博,行草學王右軍,俊逸神超,妍美流便。臨池功力之深,幾可亂真,世人推為神手。用筆喜硬毫、馬毫,剛柔相濟,拙而不滯,最為得心應手,使用最多;亦常用烏龍水筆,寫章草得典雅開張之韻致。篆刻取法秦漢,所作小璽漢白饒有古意。亦能花草,清麗一如其書。繪畫擅長山水、花卉、鳥魚等,篆刻取法秦漢,探本求源,無絲毫近人習氣,但均為書名所掩。 著有《書法史》、《書法講話》、《應用圖案》、《公愚印譜》、《畊石簃墨痕》、《畊石簃雜著》等;中國《現代篆刻選輯》(三) 一書,收錄其印刻53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