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自帶的8大“長壽窩”,每天按一按,舒經活絡,護臟器,早學早受益~】 人體結構極其精妙,在一些被忽視的部位,卻暗藏著許多“養生窩”。常常拍打、按摩,不但能緩解身體的不適,還可以強身健體。 到底這些“養生窩”在哪里?又要怎樣按摩拍打才有效? 眼窩——安神緩頭痛 對中老年朋友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老花眼的癥狀逐漸暴露;而在生活、工作中,因為長時間對著電腦、手機,眼睛干澀、畏光、視物不明的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甚至還有人因為用眼過度而引發了失眠、偏頭痛,身體的這些“警報”都告訴我們,我們的眼睛已經不堪重負! 比起吃藥、換眼鏡,還有一個辦法可以緩解這些癥狀,就是按摩你的眼窩!眼窩處暗藏著晴明穴、攢竹穴、四白穴、承泣穴、絲竹穴等多個穴位,是名副其實的“養生窩”。 中醫認為眼窩處是足陽明、手足太陽等交匯處,因此按壓可調理人體陰陽平衡,鎮定安神、改善頭痛。 通過按壓這些穴位,也可以降低眼壓、緩解眼部疲勞,還能改善因近視、老花眼、用眼過度引起的目赤昏花、視物不明。 按壓辦法 方法一:閉眼,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朝著順、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眼皮,每組5-10次。 方法二:找到相應的穴位,用指腹在穴位處輕輕按壓約1分鐘。 耳后窩——降糖調氣 根據2020年《英國醫學雜志》上刊登的中國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數據,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約有1.29億,位于全球第一。 糖尿病不但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而且會帶來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在內的多種并發癥,因此,它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除了按照醫囑治療外,糖尿病患者可以多按壓耳后窩。它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處,也是翳風穴取穴的位置。 研究表明,耳后窩的深層遍布迷走神經,通過按壓耳后窩刺激迷走神經可以幫助促進人體胰島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血糖。 另外,按壓耳后窩也可激發三焦經之氣。《黃帝內經》記載,三焦經主一身之氣,而百病從氣生,因此將邪氣從三焦經泄走,可以預防許多的疾病。 按壓辦法 用雙手拇指用力按耳后窩,同時慢慢吐氣,堅持5秒后松開。如此反復按壓10-15秒,在每天午飯和晚飯后半小時各按摩1次。 頸窩——止咳利咽 因著春天多變的天氣,咳嗽的人也多了起來,常常是一咳嗽就停不下來。要想止咳,可以嘗試按按頸窩。 頸窩處隱藏著天突穴,位于喉結下方四寸,上胸骨上窩中央。簡單來看,就是鎖骨中間的凹陷處。 天突穴有寬膈和胃、降逆調氣的作用,若是咽部不適,或是嗓癢咳嗽,可以嘗試按壓此穴。 按壓辦法 用拇指、食指輕壓頸窩,并向內下方緩慢均勻用力或畫圈按揉約一分鐘,此時可同時做吞咽動作配合。 注意:力度以按壓時微微酸痛為宜。 肘窩——保養心肺 中醫認為,“肺心之邪,其氣留于兩肘”。若是心、肺功能受損,經絡中的氣血上行時,就容易在手肘處積邪,引發疼痛、濕疹等問題。 在手臂上存在著三條主要經絡,分別是肺經、心包經和心經。而三條經絡里氣最足的穴都在肘窩——心包經的曲澤、肺經的尺澤和心經的少海。 因此常常拍打按摩肘窩,可以疏經絡、通氣血,保養心肺健康,緩解胃部不適。 按壓辦法 方法一:手掌放松,由輕到重連續拍打肘窩,拍到微微發紅即可,每周一次。 方法二:手臂彎曲位置可摸到一根大筋,筋內側即為曲澤穴,筋外側凹陷處為尺澤穴。用大拇指按壓穴位1-3分鐘,直至產生酸脹感,然后順勢往手掌處推。 方法三:找到肘橫紋,里側盡頭處為少海穴,外側盡頭處為曲池穴。用手同時捏住這兩個穴位,手臂做屈伸動作。 腋窩——寬胸護心 腋窩被稱為“人體三大保健特區”,分布有支配上肢的重要神經和血管,腋窩內存在著豐富的淋巴組織,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在腋窩的頂點,腋動脈的搏動處,有一穴名為極泉穴,中醫認為按摩此穴有寬胸寧神的作用。 心臟疾病多為氣滯血瘀、心脈痹阻所致,因此經常按摩腋窩處,能幫助調整氣血,減輕心絞痛、胸悶。 按壓辦法 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先順時針按摩腋窩15次,再逆時針重復動作,每只胳膊持續3-5分鐘。 臍窩——改善消化功能 臍窩,就是我們的肚臍眼,也是神闕穴所在的位置。按摩此穴位可調和陰陽、扶正祛邪。 肚臍和腸胃等消化系統聯系緊密,常常按摩臍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和排泄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 但是要注意臍窩的位置比較特殊,與百脈相通,因此按壓手法要輕柔,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 按壓辦法 若是便秘、想減肥的人群,可以選擇順時針按摩腹部,可增加結腸蠕動幫助消化;若常容易拉肚子、肚子涼,建議可以逆時針按摩腹部,能幫助阻止腹瀉,每次揉100下即可。 腘窩——緩解腰背不適 久坐、勞累都會引起腰背不適,甚至疼起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非常痛苦。有這種煩惱的朋友可以嘗試按摩一下腘窩。 腘窩其實就是腿窩,位于膝蓋后方的凹陷處。在腘窩里有一個重要穴位名為委中穴,據《黃帝內經》記載,“腰背委中求”,因此若是有腰背痛,都可以求助此穴。 另外,委中穴走膀胱經,常常刺激委中穴可以幫助人體排毒祛濕、化濕利尿,減少風、寒、濕等外邪在體內積存。 按壓辦法 雙手摩擦至發熱,用二手掌面上下來回擦膝窩處,連做30次。 腳窩——補腎強身 熬夜、頻繁應酬、嗜鹽……不良的生活習慣讓腎負擔太大,腰酸腿軟、脫發、容易疲倦、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頻發。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無論是男女都需要看重腎的保養。但補腎可不能隨便吃藥,小心起了反效果。 在腳窩有一個有名的保健穴位——涌泉穴,位于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 據中醫典籍記載,“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按壓這個穴位可以補腎強身。 按壓辦法 用手部的大魚際單方向的擦涌泉穴,直至腳底有發熱的感覺,每次3-5分鐘。 了解身體的“養生密碼”,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健康!小編在這里呼吁大家動動手指,轉發給身邊每一個有需要的朋友,一起早學早受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