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都尊崇魯班為木匠的祖師爺,因為我國古代的房屋大多是木質結構的,很多建房的人也都將魯班當作鼻祖。 據傳魯班曾寫過一本書,被歷朝歷代一直列為禁書,大家稱它《魯班書》,又叫“缺一門”,據傳得此書者,必不得善終,因此一般學習《魯班書》的人里大多是鰥、寡、孤、獨、殘中的一種。 “魯班書”開篇“欲學此書,必先絕后”學習《魯班書》,要么殘疾一生,要么孤獨終老,《魯班書》開篇那句“欲學此書,必先絕后”,無不表明這不僅是一本木匠所用的工具書。 眾所周知,魯班是我國木匠行業的祖師爺,他的出生年代已不可考,大概是出生在春秋戰國時期,據傳他曾經曾制作云梯幫助楚國進攻宋國,并且和墨家創始人墨子有過一些攻城器械上的交流。 我們現在還熟悉的一些刨子、曲尺、鏟子等木工師傅們用的工具,都是魯班發明的,還有劃線的墨斗(有人認為墨斗是墨子發明的),現在還在使用的鋸子都來源于魯班,記得筆者上小學時,在小學課本上就有魯班發明鋸子的課文。 據傳魯班把自己的畢生所學都記載在魯班書上,書的上冊記載了建筑技藝和木工知識,而下冊卻記載了一些符篆和巫術,據說凡是得罪了在家里干活的木工師傅或者泥瓦匠,他們就會在房梁等隱藏位置做手腳畫符篆使巫術,讓主人家破財生災。 因而從古至今,《魯班書》一直作為禁書而存在,它和一些卜卦算命等風水玄學關聯在一起,很多人在萬不得已之下是不會學習《魯班書》的,只開篇第一句“欲學此書,必先絕后”就嚇退了很多人。 即使在木工及建筑行業,很多人都只是聽聞《魯班書》,而將上下兩冊學完的卻少之又少,究其根本大概是下冊那些晦澀難懂的符篆和巫術,本就沒有固定的使用方法,全靠后人的牽強附會,大多數人都很難看懂,因此很多人把《魯班書》當作風水學的一種,而不是看成建筑學。 “魯班書”的由來及詛咒如果只是因為看不懂,就對《魯班書》這本奇書敬而遠之,似乎并不可能,也許對于迷信巫術和風水學的古人來說,那句“欲學此書,必先絕后”更有威懾作用,對于任何生物來說,繁衍都是其本性。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人們絕不會選擇斷子絕孫的方式來學習這本書的,那么木匠祖師爺魯班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書上,留下這么一句話呢? 據傳魯班和妻子很恩愛,他們結婚沒多久,魯國國君就召集魯班前往國都,魯班舍不得拋下新婚的妻子,于是就自己制作了一個木鳥,只要魯班念動咒語就可以乘坐木鳥飛上天空,并且這個木鳥飛行極快,魯班可以白天在國都上班,黃昏時就可以回到家,第二天早起吃過早飯,再返回國都還不耽誤上班。 可是有一次魯班把自己的木鳥忘記在家中,他的妻子一時好奇就乘坐上了木鳥,念動記憶中咒語,使木鳥飛上天空,可是不知道為何,咒語忽然失效,魯班的妻子從空中摔下,當時魯班的妻子還懷有身孕,這起事故就造成了一尸兩命,魯班得知妻兒身亡后悔不已。 他認為是自己的技藝害死了他們,本想把《魯班書》付之一炬,但是真的毀掉自己的一生心血又于心不忍,于是降下詛咒,詛咒以后學《魯班書》的人,都不得善終,于是就有了這本書的開篇“欲學此書,必先絕后”。 據說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和他夫人黃月英,就曾修習《魯班書》,因而一直無子,后來得到高人相助,才產下諸葛瞻。 《魯班書》在民間的傳說相傳有一家高門大戶的女主人,對蓋房子的木匠十分苛刻,房子蓋好后,這家女主人經常會半夜尿床,夫妻關系越來越不好,后來請到一個道士來家里看看是不是招到一些邪祟,道士巡視完住宅后,命人將臥室的柱子劈開,結果發現一個婦人打扮的木雕,手里還拿著個夜壺。 據說《魯班書》里還有一件讓人做不熟飯的咒語,主要是針對同行間斗法,如果主人家請了一幫木匠做事,另外一幫木匠要搶同行的生意,就做法讓主人家給木匠們做的飯煮不熟。 據說如果原來的木匠法力高強,只需要一根針扎在不熟的米飯上,再念動咒語米飯就會熟,如果做不到,就要把這單生意讓給施咒的一方。 關于《魯班書》的傳說民間還有許多,關于其真實與否,早已無從考證,我們不懂《魯班書》究竟要傳遞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但是有得必有失,要有所成就,必須要有所付出,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定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