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小平 常聽到一句教人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話: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論語》中有很多精辟的論斷,比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等等。由此看來,從人的好壞來分,君子當屬好人,小人當屬壞人。可我們為什么要寧可得罪好人而不得罪壞人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到君子和小人的人品上來。君子胸襟坦蕩,你得罪君子,君子不會與你計較,不會與你結仇,不會向你報復,對你來說不會有任何損害,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心胸狹窄,斤斤計較,睚眥必報,你得罪了小人,就等于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必然遭到報復,讓你付出慘重代價。 原來,教我們“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完全是出于從自身利益考慮,這樣一來,我們與“喻于利”的小人又有什么區別呢?為人處世,就要胸有正氣、心有正義,就要愛憎分明、好壞有別,君子是好人,對好人我們需要的是尊敬,而不是得罪,讓天下好人盛行;小人是壞人,對壞人我們需要的不是畏懼,而是勇氣,是敢于得罪、敢于喊打,讓壞人成為過街老鼠,無處躲藏。 不要再信奉什么“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教條了,如果真要“得罪”的話,那就“寧得罪小人,不得罪君子”!(摘自黃小平新浪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