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臑穴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見圖一。 圖一 臂臑穴是手陽明絡手足太陽陽維脈之會,是幾個經絡會到的地方,主要治療運動系統疾病,如上肢癱瘓或疼痛,肩周炎,手臂痛,顱頂肌肉痙攣,一般我們在做針灸時,直刺0.5~1寸,局部酸脹;或者向上斜刺1~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脹,可向整個肩部放散。 也可以做艾灸,艾柱灸或溫針灸3~7壯,艾條溫和灸10~20分鐘。 肩髃穴在臂臑穴向上兩寸,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見圖二。 圖二 肩髃穴是中風的大穴。中風有八大穴:百會、肩髃、曲池、合谷、風府、風市,陽陵泉、足三里。如果中風整個手彎起來,我們就可以用三寸針做透針,合谷透后溪, 圖三 中風筋攣起來的手,很硬,搬不開,針一下去,透到后溪,開始運針,運針方向見圖,手自然 就張開來了。還有腦后的風府穴,中風舌強不語,不能說話,很痛苦,這個風府穴也是我們 中風的大穴。 肩髃穴是手陽明,陽蹻脈之會,主中風,半身不遂,頭不能回顧,中醫的針灸是立癥來選穴。肩膀的問題,近取穴都是非常好的。 所謂近取穴和遠取穴,病在肩上,就在肩上的穴道下針,這就是近取穴,而遠取穴,病在右邊的肩上,我們在左邊的肘髎穴下針,這就是遠取穴。近取穴一般都是在天應的地方下針。治癥來說,一般我們采用對側取穴,效果最好。近取穴和遠取穴,是要根據病來決定。 肩髃穴是中風的大穴,這個一定要記得,只要是中風,一定要下這個穴。還有一個透針也是很名的,就是肩髃透極泉,肩髃透極泉,只有一個角度可以透過去,主要就是治療狐臭,見圖四,肩髃透極泉沒有補瀉,左轉右轉就好。 圖四 |
|
來自: 火帝養生_WSH > 《倪海廈針灸筆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