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滇西著名古鎮,人贊“絕勝小蘇杭”。
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
和順古鎮位于云南省騰沖縣城西南3公里處,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后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這里曾是馬幫重鎮和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是著名的僑民之鄉。
鎮口是一座古樸的石牌坊,上書“和順順和”。這個題字不管怎么念都是和順,非常有趣。
古鎮保存完好,以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和南洋建筑風格混雜,很有特色。
村頭小河之上兩座石拱橋跨河而建,名雙虹橋,建于清道光年間。兩橋造型精美,盡頭是帶有云南民族風格的石門。
其中一座橋門后面有個石墻,題有“和順和諧”的字樣。

橋畔綠柳成蔭,橋下群鴨戲水,魚翔淺底,一派高原水鄉的恬美風光,很寧靜的所在。 
古鎮的商業化氣息較為濃厚,以銷售玉器翡翠為主。不過因為是僑鄉的緣故,反而覺得是原汁原味。
和順有較久遠的歷史文化沉淀,為此古鎮專門開辟了一片講述古鎮歷史的博物館區域,

從馬幫的歷史到經商、務農、耕織、賭石等等一一陳列,對于了解和順了解滇西的風土人情都很有意義。所以一定要參觀一下。
古鎮的景點很多,有多條線路,可以自由行走。而無論怎么走,都有一個必游之地,名氣之大幾乎是和順古鎮代言者。這就是和順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為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之一,于1924年由華僑集資興辦,迄今有藏書7萬多冊,古籍、珍本1萬多冊,內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
而館外的匾額“為人民服務”和“擁護中國共產黨”則應該是五十年代的產物。真是古鎮歷史的見證者。
圖書館的建筑帶有濃厚的中西合璧風格,依次是大門,中門,花園,圖書樓。
幽靜典雅,書香四溢。
雖然粉刷如新,但是古老依舊。讓人有穿越回民國時期的感覺。
在這鄉村圖書館里坐一坐,看看書翻下報紙,那是別有樂趣的。
知識是沒有國界沒有區域的,我們應該感謝這座圖書館的建設者,在這遙遠的邊陲小鎮,他將文化知識的傳播一代代的留在了和順人之中。
這座圖書館便是和順古鎮之魂。
與圖書館相鄰的是文昌宮。
文昌宮建于清代道光年間,曾是1940年由華僑捐資創辦的益群中學舊址。在中國古代,文昌宮是祭祀文昌帝君的所在,讀書人必拜之地。可見和順人對文化的看重。
而文昌宮旁邊則一座非常特殊的所在——滇緬抗戰博物館。
滇緬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滇緬抗戰博物館館址是當年遠征軍反攻騰沖指揮部的舊址。博物館分5個部分,通過大量老照片、紀錄片、史實資料、油畫、連環畫等,和館藏文物一起,真實再現了那段歷史。
博物館內有座和平鴿和彈殼組合的雕塑,極有美式風格,這是紀念中國抗日遠征軍和盟軍共同作戰的紀念碑。有著濃烈的歷史感。
在這里你會看到教科書上沒有寫完的歷史...
以圖書館、文昌宮、博物館為主這一帶是古鎮的中心地,而順路行走還有大量的景點,都值得一去,各有特色。
一是順著山走,一是順著河走。
這是寸尊福舊宅,門前墻上有八個大字“華僑領袖、民族光輝”,竟然是孫中山先生所題。真是小鎮出名人啊。
寸尊福,華僑尊稱他“寸如老”。中國近代翡翠大王,著名革命先驅,教育家。曾捐資和順圖書館,創立和順明德女子學堂。
如今他的舊宅恢復成了當年寸老所開的“福盛隆”商號,我們可以參觀和購物。
“寸”是和順的大姓,寸尊福舊宅的旁邊便是寸氏宗祠。
寸氏宗祠建于清代嘉慶十年(1806年),宗祠大門為羅馬式拱門,門外兩道月臺,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據說材料都是從緬甸運來的,宗祠內已被辟為玉器商城,宗祠內有玉石產地的介紹以及一些玉石加工機械可以一看。
在和順,全鄉有八大宗祠,都風格各異。除了寸氏宗祠為外,還有比如李氏宗祠、劉氏宗祠等,都是規模較大的。
李氏和劉氏宗祠是傳統的明清建筑。
劉氏宗祠建于清咸豐五年,建筑臨溪伴水、布局錯落有致、風格精致典雅,存有“永免錢糧”、“保我子孫”乾隆時的古碑,有目前國內最大的“家堂”,宗祠內匾聯、題詞比比皆是,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目前設為宗祠陳列館。
順著山勢往前還有李氏宗祠、百歲坊和大量的民居。
順著河走則有另一番勝景,主要集中在龍潭景區。
沿著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會有一個古樸典雅的小亭子,在水邊矗立,村婦在小亭子里洗衣,這是全國獨有的洗衣亭。
洗衣亭建于道光年間,在和順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納涼,也可以遙望遠方,寄托相思。
這座洗衣亭是建在一帶濕地之上的,因其人行其中極易陷入,被和順人形象地稱為陷河。陷河水草豐茂,野鴨水鳥嬉戲其間,可以泛舟一游。
洗衣亭和圖書館是和順最有特色的兩個地方,一定不能錯過。
河水匯集處便是龍潭,龍潭為地下涌泉形成,潭方數十畝,碧波蕩漾,潭周邊以精美石欄飾之,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蒼天。這是游客休閑的最佳去處。
周邊景點很多,如元龍閣、艾思奇故居、古樹群等等。
元龍閣臨潭而建,閣身倒映潭中,如詩如畫,為和順僑鄉一勝景。此閣建于明代崇禎年間,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觀。背靠青山,面臨綠水,頗有高古氣氛。

艾思奇紀念館
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他青年時代所寫的《大眾哲學》和《哲學與生活》兩部著作,曾引導了無數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紀念館”院內串樓同欄,點綴西式陽臺。環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風格獨具。
龍潭周圍古樹很多,由于自然生態優越,鎮內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近百棵,其中的千手觀音古樹群也頗具特色,由七棵拔地參天的百年古樟樹組成,神似傳說中的千手觀音。
總之和順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是非常出色的,最適合:居住。

同其他古鎮相比,和順多了些文化古韻,少了些喧囂熱鬧。
在和順可以隨意住上幾天,悠閑的逛逛。空氣好,環境好,很養生。這里的百歲坊都有三座,長壽啊。
清晨起來,藍天白云之下,湖光山色。耳畔傳來圖書館的讀書聲,洗衣亭的敲打聲,鳥兒的鳴聲。你會發覺這里的美和靜,不多不少,剛剛好。
彩云之南,極邊之城,和順古鎮。
備注:2003年,和順被《中國國家地理》、《時尚旅游》等聯合推薦為“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