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勸誡年輕人們要盡早孝順父母。 如若現在有實力且父母健在,就不要把孝順父母這件事情,一味地往后拖延,正所謂“天有不測風云”,或許某一天父母會突然離去,那時候再來后悔豈不是毫無意義? 孝順父母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時候人們的觀念都是孝順大過天。早期社會有這樣的習俗,即“親親父為首,尊尊君為首”。 意思就是在家中父親才是一家之主,堅決不能忤逆父母。而在社會上君王才是尊貴的人,不能對天子不敬。這不僅體現出孝順的必然,還將父權制度體現得淋漓盡致。 很顯然在幾千年的時光中,國人已經將“孝”刻進骨子里,按理說古人所流傳下來的思想都應該是讓后輩要孝順父母。 但是這句“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看起來卻和“孝”大相徑庭,這句話究竟有怎樣的深刻含義呢? 一、“雷打真孝子”這句話的字面含義看起來讓人十分疑惑,似乎要表達的含義就是真正孝順的人會被雷劈,其實這和古人的認知不相符合。 為何孝子卻要被雷打?過去有很多大孝子感動天地的故事,所以孝順的人不可能被雷劈。 這里的“雷劈”是比喻生活困境,即真正的孝子往往都會過得很累,甚至是很窘迫,老話道盡了現實。 雖說這樣的說法看起來并沒有什么道理,然而真的十分現實,尤其是在大家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很大的現代社會。 因為越是孝順的人,就需要付出越多的精力和金錢,做很多事情都是后都要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被人們貼上“不孝”的標簽。 然而原本就不孝順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他們不用擔心老人的生活,也不用為老人付出過多的精力。 或許別人會對他們指指點點,但是只要心理素質足夠強大,面對這些流言蜚語能夠做到毫不在意,那么這樣的人就能過上很輕松的生活。 在農村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對老人或許有好幾個孩子,但是其他孩子常年都在外打工,只有一兩個孩子在身邊。 照顧老人的擔子自然而然的便落到他們身上,若是老人能夠自由行動還好,只需要照顧日常飲食就好,老人甚至有時候還能幫著照顧下家里的孩子或者是牲口等等。 可若是老人常年體弱多病亦或是臥病在床,這樣的情形就十分糟糕。每天都要照顧他的吃喝拉撒,還不能有任何怨言,老人在外打工的兒女甚至都不會往家里匯錢。 倒不是說不應該照顧生病的老人,這也是社會道德不允許的,只是說所有孩子都輪流照顧會相對輕松一些,這時候便能看出“真孝子”和其他人的差距。 二、“財發狠心人”俗語后半句的含義,便是只有“狠心”的人才能夠發財,當然并不是說真的要做到心狠手辣,而是說要做事果斷決絕,這樣財運才有可能眷顧你。 不得不說,很多人的生命里都會有很多發財的契機,若是抓住了便能夠財源廣進,可若是一再的猶豫而錯過這個機會,就很難再次遇到這樣的機會。 每個人對于事業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要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猶豫,想著所有的行業都涉足一下,其實這樣反倒不利于日后的發展。 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得到的收獲,要比潦草做完十件事的收獲更大。既然做出決定就請堅定的往前走,不要給自己后悔的機會,更不要空留遺憾。 縱觀身邊的人,大家便會發現那些事先便下定決心的人,成功率要比瞻前顧后的人高很多,或許這便是信念的力量。 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被兒女情長束縛,現在很多年輕人將愛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等到過了為愛瘋狂的年紀才會發現,這一切都顯得如此幼稚可笑。 “業立家成”也不是沒有道理,或許等到你到達足夠的高度,才能夠遇到真正合適的人。 結語這句俗語似乎看起來沒有道理,可若是仔細品味其中的韻味,便會發現它描寫的就是最真實的生活。 人生而在世有很多的身不由己,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圣人,所以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便足夠了。一味的付出或許并不能得到別人的感恩,他們甚至會認為你只是單純的好欺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