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當設計在梁上部鋼筋設兩排時,要是梁面夠寬第二排鋼筋也放在第一排時鋼筋間距也滿足時,能否把第二排鋼筋(長度不變)提上來放在第一排? 答:設計原則是這樣的,但施工單位無改動設計的權利。設計者把能夠在一排放得下的鋼筋排成兩排,如果是有意識這樣做的話,不排除有特殊考慮的可能。可以提醒設計確認一下。 75剪力墻結構的窗間墻做成了“獨立暗柱”是否仍要設置剪力墻水平鋼筋? 答:相對獨立的異形墻肢配足箍筋后不必加水平分布筋。 76鋼筋連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版)第9章第4節講述鋼筋連接的要求。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宜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部位;抗震設計時,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范圍。鋼筋連接可采用機械連接、綁扎搭接或焊接。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鋼筋連接都是對鋼筋傳力性能的一種削弱。與同位置的整體鋼筋相比,盡管其強度可以不降低(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但變形能力(割線模量)減小,恢復性能降低(殘余應變),甚至引起破壞形態的改變(脆斷)。 到于超強的接頭對于配筋構件的抗力并未提高,由于可能造成塑性鉸的轉移,反而對結構承載不利,這正如抗震框架的鋼筋要限制超強比一樣。 77具體施工時,如何執行 “梁上部縱向鋼筋的連接位置在什么位置,有哪些規范要求? 答:16G101-1P84抗震時:上部在本跨跨中的1/3范圍內,下部在支座1/3本跨范圍內,同時要避開梁端箍筋加密區。 非抗震時:上部在本跨跨中的1/3范圍內,下部在支座1/4本跨范圍內。 78“當梁的上部通長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長度為150”的規定是不是與在任何情況下Ll不得小于300mm相矛盾? 答:Ll不得小于300mm是指“縱向受拉鋼筋”的搭接,架立筋與通長筋的連接是“構造交錯”而不是搭接,取150mm是為了保證總有一根箍筋同時與這兩根相錯的鋼筋相交叉并綁扎。 7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于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于200mm。起點定在450是不是430,是不是應該底筋為一排時要加兩根側面構造縱筋,為兩排時僅需加一根? 答:起點定在450而不是430,應該是結構中的“取整”傳統;為什么定450而不是取整定為400,應該是樓板與梁身形成陰角本身具備的較強約束剛度可以非常有效地阻止梁側向裂縫的發生。 按照規范的文字嚴格執行的話,等于450時,底筋為一排時要加兩根側面構造縱筋,為兩排時僅需加一根。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6G101-1)(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架-框支剪力墻結構)4.2.3-4明確規定,“梁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配置為必注值”,施工只需按設計標注好的“必注值”施工工即可。 80抗震框架柱“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在同一截面內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大于50%”如何理解? 答:單邊考慮時,鋼筋根數為偶數,50%可行(也必須交錯);若為奇數,就無法做到50%。縱筋交錯連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在抵抗橫向地震作用力時,不出現薄弱層面。 所以,隔一錯一的交錯方式是實現整體50%交錯的的優選方案。當然,具體到某一工程某一柱鋼筋的連接,必須考慮均衡對稱,不可簡單地、機械地理解相鄰縱向鋼筋連接接頭相互錯開。 聲明:本文來自建筑結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專注施工技術理解應用總結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