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胡加芒硝湯 【原文】 柴胡二兩十六銖?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生姜一兩(切)?半夏二十銖(本云五枚,洗)?大棗四枚(擘)?芒硝二兩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作者】 張仲景 【出自】《傷寒》 【經典回顧】 1、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已而微下利,日晡所發潮熱。此柴胡證,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劑量】 1、柴胡加芒硝湯的劑量是小柴胡湯喝到第三碗時加芒硝。 【組成】 芒硝 人參 甘草 柴胡 大棗 姜 黃芩 半夏 【時機】 1、小柴胡湯證兼堅。小柴胡湯加芒硝。 【說明】 1、大便全部排出來了就不要吃了。 【應用】 1、此處實是堅硬,包括大腸癌。沒有開過刀的大腸癌一般都有這個癥狀。 2、小柴胡湯證而發潮熱者,乃柴胡加芒硝湯證。 3、日晡潮熱是指午后四五點鐘時的發熱,熱有定時。這種潮熱不僅自感發熱,體溫也隨之升高。但一般為低熱,常連綿難愈,多屬原因不明的發熱。治療時,可用小柴胡湯藥量的1/4,再加芒硝6克。在煎服上,先煎諸藥,去渣后再入芒硝,在火上再煎一二沸,于發熱之前一次溫服。少陽主樞紐,能使邪外出之故。因其為低熱,故所用藥量少。加成寒之芒硝,使熱邪從下而泄,不犯胃氣,則熱退癥解。 【比較】 1、柴胡證比較:
2、胸脅苦滿,如立二大竹,按之堅,此堅塊也,柴胡加芒硝湯。芒硝軟堅毒也。如果不明腹診,以為小建中湯,或作芍藥之拘攣證,大誤也。也有人認為立二大竹不是柴胡加芒硝湯,而是大柴胡湯中加芒硝更合理。當臨癥辨別。 【名家論述】 1、柴胡加芒硝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胸脅滿而嘔,就知道病情己有少陽證了,日晡所發潮熱,黃昏的時候發潮熱,陽明證上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到了下午三點到五點開始發熱,潮熱是一陣一陣熱上來,按照氣血流注的時間,申時開膀胱,實際上堵在大腸里面,大腸會移熱到膀胱,一移熱就從背后到腦里去了,所以是大腸移熱,到下午的時候就會發熱;胸滿而嘔是少陽證,到日晡發潮熱,就是陽明證,所以是柴胡證。本不得利,今反利者,柴胡湯本來是沒有下利的,現在在下利,可能是前面醫生攻的,前面醫生用丸藥下的,丸藥下的時候利水利得很快,水跑掉了,大便還在里面,所以用湯劑,湯劑下的時候,整個打下來了,所以攻下的藥大部分都是用湯劑在攻的,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主之。原來是大柴胡湯證,因為已經被攻下了,所以變成小柴胡湯證,被攻下了陽明證就沒了,變成少陽證,所以是小柴胡湯證治療,一一七條就是說少陽證被誤下了以后的辨證,小柴胡解外后,就是柴胡加芒硝,有燥屎的時候這種燥屎常年累積在里面沒有出來,這時候只能用芒硝攻下來,打出來是黑的。怎知有燥屎呢?黃昏的時候會發熱就是了,用小柴胡湯加芒硝治療,不用再加枳實、大黃,因為前面的醫生已經攻下,所以小柴胡湯加芒硝就可以了,就是小柴胡湯加減。 東洞翁曰:「本方為小柴胡湯證而苦滿難解者」,又曰「小柴胡湯證而有堅塊者。」柴胡加芒硝就是本身是小柴胡湯證兼有堅塊,中醫是辨證論治,這硬塊可能是大腸癌的出血硬塊,不管是什么,芒硝可以散掉,【本草】里面沒有提芒硝可以把「燥屎」打散,芒硝是攻堅的峻藥,堅就代表腸里面的硬塊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