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原文】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牡蠣五兩(熬)?蜀漆三兩(洗去腥)?龍骨四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 【經典回顧】 1、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2、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劑量】 1、一般桂枝三兩,三錢,炙甘草兩錢,龍骨四錢,五錢,生姜三片,常山苗三錢。 2、現在不用蜀漆,用常山苗三錢代替。常山祛痰、滌痰,把痰清的很干凈。 3、先煮蜀漆,因為蜀漆是毒藥,所以先煮過,如果用常山苗的話,就不用去先煮常山苗。 4、龍骨是斂陽的、潛陽的,牡蠣滋陰,咸能入腎,能夠補足津液。 【組成】 甘草 桂枝 龍骨 牡蠣 大棗 姜 蜀漆/常山 【時機】 1、只要有驚狂、起臥不安,嚴重焦慮就想到此方。 2、主火邪,故燙火傷之疼痛煩悶者及灸瘡發熱者有效。 【加減】 1、危險的時候芍藥拿掉,否則陽回頭的速度會減緩 【應用集錦】 1、燙傷第一方。 2、吃安眠藥的副作用,也會引起焦慮、失眠,有驚狂、起臥不安,嚴重焦慮就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3、外敷:過去用牡蠣打粉,磨得很細,加麻油,更好的用硫磺、大黃,硫磺就是在火山口的東西,硫磺本身外用時非常的寒涼,西醫就把硫磺跟膏藥一起用,變成硫磺膏、中醫把硫磺、大黃、麻油配在一起用,如果是皮膚紅腫這藥就可以了,起水泡的時候要加菖蒲在里面,菖蒲是皮膚表面利水的大劑,菖蒲就是灌木類的水草,把這草曬干燒成灰,這灰敷在皮膚表面上,一敷上去,就開始去水,病人會小便,如果化膿了,就是變成濕了,就要加白朮;如果已經發炎了,就加黃芩,這就是加減;西醫的硫磺膏只能去熱,不能去水去濕。為什么要趕快去水?因為水繃久了,皮膚就會縐掉,會有疤難看。 4、(1)太陽奔豚(心氣虛,恐):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也可以用苓桂劑。 (2)少陽奔豚(膽氣虛,驚):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 5、脈結代并伴有驚恐癥狀者,是心陽不足,癥見脈結代,伴有失眠不能熟睡、易驚、怕響聲,聞聲大、響動則驚者,可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以斂正鎮驚。正斂驚鎮,其癥可愈。 【比較集錦】 1、桂枝湯加龍骨牡蠣為桂枝龍骨牡蠣湯,更去芍藥加蜀漆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2、防己地黃湯和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兩方的共同點是都治療精神癥狀:如狂、發狂,都有脈浮,即都有桂枝證。尺脈沉用防己地黃湯,尺脈沒有問題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1)脈浮就是桂枝證,如果病人發狂,就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發狂不能用芍藥。 (2)防己地黃湯,要看尺脈,尺脈如掉下去就用防己地黃湯,因為腎不足。 3、桂枝去芍藥湯癥,在上中脘處有動氣劇跳,驚狂起臥不安、坐臥不寧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適用于宿痰聚于胸中,胸滿而胸腹突突跳動。 【名家論述】 1、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中藥對燙傷內服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我們可以在火災的現場煮這個湯來教人,燒傷的時候,皮膚一塊一塊的,有時候還會翻裂起來,很大的水泡很痛,病人會驚狂,因為被火嚇了,水都跑到皮膚表面上去了,痛又沒辦法睡,會驚擾煩躁:張仲景寫救逆,就是急救的時候用的;因為脈浮,知道病在表,火一燒起來,水都往皮膚表面上跑,水并沒有變成汗,造成很大量的水在皮膚表面上,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一劑喝下去的時候,大約一個小時,藥發散到皮膚表面的時候,痛會大減,因為是救逆,要很迅速的把藥發到皮膚表面上去,所以桂枝湯去芍藥,芍藥本身性是酸收的。比較能收斂,如果桂枝里面加了芍藥的話,藥力就沒有辦法很迅速的達到皮膚表面上去,所以把芍藥拿掉;藥到了皮膚表面后加蜀漆,蜀漆又叫常山苗,蜀漆去痰,人的津液正常在腸胃里面,遇到大火,一部份津液跑到皮膚表面,馬上起水泡的時候,因為速度太快太熱了,一部份津液就堵在中焦,津液離開正常管道,堵在橫膈膜的下方以后,馬上就化生成痰,所以看到燙傷的病人,常常痰都很多;龍骨牡蠣,這兩味藥本來就是收斂的藥,同時它能利水壯腎陽,牡蠣能收浮陽,因為病人驚狂,起臥不安者,就是陽浮在頭上面,陽氣往上沖,牡蠣下去能把陽往下降,龍骨牡蠣在收皮膚水泡的時候,是從內來收,桂枝湯能健脾陽,讓脾正常運轉,因為龍骨牡蠣己經在收斂了,所以不需要芍藥來收斂、芍藥會讓桂枝變慢,所以不用芍藥了。 現在吃安眠藥的副作用,也會引起焦慮、失眠,也可能用到這個方,只要有驚狂、起臥不安,嚴重焦慮就想到此方。這種安眠藥的副作用,如果給西醫開抗憂郁的藥,結果就是很開心的去自殺。 外敷:過去用牡蠣打粉,磨得很細,加麻油,更好的用硫磺、大黃,硫磺就是在火山口的東西,硫磺本身外用時非常的寒涼,西醫就把硫磺跟膏藥一起用,變成硫磺膏、中醫把硫磺、大黃、麻油配在一起用,如果是皮膚紅腫這藥就可以了,起水泡的時候要加菖蒲在里面,菖蒲是皮膚表面利水的大劑,菖蒲就是灌木類的水草,把這草曬干燒成灰,這灰敷在皮膚表面上,一敷上去,就開始去水,病人會小便,如果化膿了,就是變成濕了,就要加白朮;如果已經發炎了,就加黃芩,這就是加減;西醫的硫磺膏只能去熱,不能去水去濕。為什么要趕快去水?因為水繃久了,皮膚就會縐掉,會有疤難看。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