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放下七絕五十六首

     欣然書齋 2021-04-10

    七言七絕“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樂”,“最合于騷人之陶寫”, “自唐到現在千數世紀,為之者眾,好之者彌篤” (邵祖平《七絕詩論》);于其做法,“宋人猶少道及,至元明清間,始多揚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絕無體系”(同上),今幸有馮振《七言七絕做法舉隅》出矣;素有“廣西才子”之稱的馮振心師長教師(1897年——1983年),名振,號“天然室主人”,17歲學詩,是我國有卓著成績的教誨家、出類拔萃的神州古典文學專業人士、良好的近代現代騷人,有《天然室詩稿與詩詞雜話》等巨著流傳到后世;當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學時,著《七言絕句作法舉隅》一書,“就七言絕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異者,略分如干類,先博舉其例,而后綜籀其法”,授于門生,周振甫、馮其庸咸得其惠。今人放下歸休時閑,恭敬以習之。始寫于2020年12月,在2021年4月7日完成。

    第1法:四句旋轉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與第一、二句相復者,而句首并多用“卻”字。凡絕句,三四句必緊接,而與第一、二句卻多不即不離,以轉捩關鍵,全在第三句也。惟此類,則第四句必與第一、二句呼應極緊,蓋四句一氣轉下者也。如:唐賈島《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放下:《安居邗江》

    子舍邗江已九秋,鴻飛月夜向麟洲。

    無如把酒陶公菊,卻與邗江伴白鷗。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與第一、二句俱有相復之字,而與前一法稍異。2,如:宋王安石《游鐘山》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閑。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放下:《手機》

    低頭點劃小銀屏,一點銀屏阿堵零。

    信息充盈屏點看,刷屏打卡眼花停。

    第3法:第三、四兩句,轱轆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與第三句相復,而又用“還”、“又”等字以緊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啟其意。3,如:宋李遘《絕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還被暮云遮。

    放下:《望云間》

    凌晨落雨濕天橋,踏步天橋斷鳳簫。

    已去云山漣映水,云山還繞曲云飄。

    第4法:與前一法同,故三四兩句必有復字。特前一法為尤整齊耳。4,如:唐李益《度破訥沙》:眼見風來沙旋轉,經年不省草生時。莫言塞外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放下:《近春》

    雨濕階前苔蘚綠,樓旁竹徑鳥穿鳴。

    空聞東帝初憐柳,惟見天和柳眼驚。

    第5法: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故首二句多有“去歲”、“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與末二句又必有相復之字,以見呼應。5.,如:宋楊萬里《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去歲中秋正病余,愛他明月強支吾。今年老矣差無病,后夜中秋有月無;

    放下:《梅雪》

    去歲寒冬六出無,幽香蠟木透南隅。

    今時朔氣連風晚,夜裹香云六出圖。

    第6法:亦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則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復字作呼應,斯與前法差異耳。6,如:宋皺浩《仁老寄墨梅》:前年謫向新州去,嶺上寒梅正作花。今日霜縑玩標格,宛然風外數枝斜。

    放下:《窗下臘梅》

    前時曼舞空花地,素裹青松蜀嶺橫。

    今日幽香枝弄影,臨窗月沐晚風明。

    第7法:亦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則不用“昔年”、“去歲”等字,然其實指往日之意,固隱含于其中也。7,如:唐杜甫《解悶》:一辭故國十經秋,每見秋瓜憶故丘。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為覓鄭瓜州;

    放下:《故鄉荷塘》

    離愁梓里九含春,夢見池邊老樹真。

    今日西湖舟櫓起,誰知蓮葉水沾身。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與前法小異。8,如:唐李白《蘇臺懷古》: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放下:《金陵懷鄉》

    梓里荷塘映彩云,輕舟綠浪櫓波紋。

    只今惟有芙蓉月,照影平湖白鷺君。

    第9法:以“如相問”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問者何事,不必說明,但觀其第四句答詞,則其問意自顯矣。9,如: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放下:《上班與鄰家告別》

    雨霧濛山下竹西,晨明點卯候車黎。

    鄉間老友如相問,小隱朝陽獨舞雞。

    第10法:第三句用“借問”、“欲問”、“試問”、“為問”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誰”等字,以明其所問之事,而第四句則答之之詞也。10,如:唐高適《塞上聞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放下:《江邊飛鷗》

    長橋雨霽轂輪飛, 荻葉江風舞斷磯。

    借問沙鷗何處暖,灘頭日照有春輝。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為問”、“試問”等字作起,以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無”、“幾”、“何”、“誰”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11,如:唐杜牧《秋浦途中》:瀟瀟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雨岸浦。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放下:《雪天聞香》

    檐鈴風細響無眠,落雪梅花笑向天。

    試問顓頊含有恨,誰知青帝暗留仙。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詰問語,用“何”、“誰”、“幾”、“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氣作問.12,如:明陸容《題畫》: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頃一歸航。何年了卻公家事,來趁山人幾日涼。

    放下:《思休歸》

    臨窗文竹挺生青,伏案經年白發齡。

    幾歲還儂閑處日,逍遙訪戴點銀屏。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詰問語,但“何”、“誰”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13,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處,天涯一望斷人腸。

    放下:《銀屏接江南》

    三灣隋柳接長江,塞北江南若隔窗。

    鼠鍵誰敲連萬里,銀屏一望笑吳腔。

    第14法: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14,如:唐李商隱《無題》:紫府仙人號寶燈,云漿未飲結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

    放下:《無題》

    鼠去牛來自奮蹄,瘟風除夕阻紅醍。

    如何故里團圓夜,爾許高堂福祿齊。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詰問語,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15,如:宋項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聽,獨坐寒齋萬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聲;

    放下:《辦公室里賦詩》

    臨窗玉案舌多聲,浪里孤吟散帙情。

    意欲花箋飛落墨,如何得句兩牽縈。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16,如:元唐朝《五無吟六首之一》:云在空中變態奇,風來江上浪漪漪。何如風定云開后,秋水長天一色時。

    放下:《臘梅》

    冷蕊寒風雪裹情,濛籠曼舞獨冬生。

    何如霽色香飄遠,轉首金鐘一點橫。

    第17法:第三四兩句作連屬詰問語,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幾”、“那”、“無”等字以足之。17,如:唐王翰《春日思歸》楊柳青青杏發花,年光誤客轉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春舟在若邪。

    放下:《垂釣》

    柳眼輕風社客飛,湫湄垂釣鱖魚肥。

    不知白鷺常飄落,幾次抽窩頓口非。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詰問語,故其下必用“誰”、“何”、“多少”等字。

    18,如:唐賀知章《柳枝詞》: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放下:《 鯉飛蓮花》

    碧葉田田水戲魚,紅衣片片浪猗歟。

    不知赤鯉飛將出,落瓣香誰一賦予。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詰問語,故其下不用“誰”、“何”、“多少”等字。19,如:唐王涯《塞下曲》:年少辭家從冠軍,金鞍寶劍去邀勛,不知馬骨傷寒水,惟見龍城起暮云。

    放下:《采菱》

    菡萏娉婷伴綠荷,蜻蜓點綴曳婆娑。

    不知弄水船頭濕,只見紅裙采芰多。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詰問語,故其下無“誰”、“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則或用“猶”、“還”、“又”等字以呼應之。20,如:唐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放下:《世界疫情(美國)》

    寒冬疾疫漫空懸,域外風塵亂世傳。

    蔓草不知危局勢,西方猶鬧示威天。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詰問語,故其后必綴以“何”、“誰”、“無”、“幾”等字。21,如:唐李白《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放下:《冶春早茶》

    竹西早膳燙蒸燉,蟹粉獅頭呡玉樽。

    翡翠燒梅仙饌有,不知誰入易牙門。

    注: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庖廚,好調味,很善于做菜。因為他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他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

    第22法:第四句雖冠以“不知”二字,而卻非問語,故不用“誰”、“何”、 “無”、“幾”等字。22,如:唐李商隱《夕陽樓》: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放下:《梔子花》

    臨軒梔子未開花,木厭霜濃節序遐。

    但覺東君明日到,不知故舊與同嘉。

    第23法:只第四句作詰問語,或但用“誰”、“幾”、“何”、 “無”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23,如:唐張繼《與賈島閑游》: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風暖不生塵。城中車馬應無數,能解閑行有幾人。

    放下:《夢》

    晨風暮雨灑江天,遠塔鐘聲夜夢牽。

    梵唄祇園光四溢,親聆弘法有無員。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則必預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24,如:宋俞桂《溪流》:云腳才行又復開,一聲隱隱只空雷。家僮忽報溪流漲,知是前村落雨來;

    放下:《林中》

    鶇影黎明向北飛,銀光湛露正生威。

    晴曦轉瞬升熏赫,知在林中步綠薇。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輸與”、“輸他”等字作起,所以見彼此比較之意也。25,如:宋陸游《看梅歸,馬上戲作》:江路疏籬已過清,月中霜冷若為情。不如折向金壺貯,畫燭銀燈看到明。

    放下:《北嶺歸作》

    北嶺風寒塔外聲,陽坡百草未發生。

    不如握管臨窗案,散帙如心養骨清。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見比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與前一法稍異耳。26,如:唐王昌齡《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邵陽日影來;

    放下:《辦公室感慨》

    蔓草滋生上一堂,酸風迷魄妒蘭鄉。

    衰顏不及殘花色,抹粉煩言竟日裝。

    第27法:為第三句與第四句作比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輸與”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27,如:唐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放下:《居家填詞》

    疾疫牽纏亂世氛,何須域外賞春云。

    蜃樓殊景迷人處,不及唐風送馥芬。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為比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28,如:明張羽《題陶處士象》:五兒長大翟卿賢,彭澤歸來只醉眠。籬下黃花門外柳,風光不似義熙前。

    放下:《西湖泛舟》

    東方晴霽雨飛西,柳翠青煙鎖大堤。

    水影六橋舟櫓慢,清流不似梓鄉溪。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29,如:唐張祜《聽箏》: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分明似說長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風;

    放下:《看廣場舞》

    漫道人生再少無,晨雞起舞古稀姝。

    分明又若青童笑,放縱詩心踏旅途。

    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30,如:唐王昌齡《長信秋詞》: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后疑。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放下:《惑》

    月影臨軒散帙時,明燈案幾茗茶思。

    書中勸學求功業,分明江湖此事疑。

    第31法:以“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31,如:唐白居易《觀游魚》: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放下:《感慨》

    風塵擾擾各東西,名利橫空攀比齊。

    一種軟紅恬淡樂,他人嗜欲入癡迷。

    第32法:“一種”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兩字。32,如:明夏寅《春夜曲》:寶鴨煙消幾縷香,月移花影過長廊。春情一種無聊賴,自起燒燈照海棠。

    放下:《聞梵音感》

    梵曲虛空激蕩聲,焚香瑞氣見虔誠。

    心平一種憂時切,致遠勤修過此生。

    第33法:第三句用表“記憶”之字(如“記得”、“長記”、“略記”、“猶記”、“猶憶”、“憶得”、“尚憶”、“還憶”、“偶憶”、“長憶”、“最憶”、“忽憶”、“空憶”、“卻憶”等),而第四句則其所憶之事也。33,如:宋歐陽修《過中渡》:得歸還自欲淹留,中渡橋邊柳拂頭。記得來時橋上過,斷冰殘雪滿河流,。

    放下:《到市區》

    晨車北向舊經行,一路花開柳翠明。

    憶得前時花未綻,風寒白雪鳥無鳴。

    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則皆申明其意者也。

    34,如:李商隱《宮詞》:君恩如水向東流,得寵憂移失寵愁。莫向尊前奏花落,涼風只在殿西頭。

    放下:《思念》

    憑窗皓月獨聽琴,弄影風搖碎葉林。

    莫向飛云堪眺望,江城正在奏南音。

    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則先說明其意者也。35,如:唐鄭谷《席上贈歌者》:花月樓臺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壺。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風唱鷓鴣。

    放下:《舞樂驚天》

    樂曲驚天月落更,閑身媼嫗舞姿平。

    明時后慮無煩事,莫向嫦娥送物情。

    第36法:第三句用“不須”或“不用”二字作起者。36,如:唐杜牧《題城樓》:鳴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放下:《姑蘇》

    陰云塔影望江樓,極眺南方倚牖愁。

    不用弦聲牽舊憶,聞鐘夜宿劍池鷗。

    第37法:第三句用“問”、“道”、“說”、“語”、“望”、“指”等字,第四句則其所道之語也。37,如:唐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閨意》: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放下:《智能手機》

    銀屏微信萬山穿,塞北江南李謫仙。

    若問瓊漿宵夜飲,須臾酒宴景移前。

    第38法:“說”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說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說之事也,38,如:唐張祜《退宮人》:開元天子掌中憐,漂泊人世二十年。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官樓下拾金錢。

    放下:《曾經》

    唐風宋雨潤書田,夢句晨吟已忘年。

    長說虞庠詩講授,吾心入境必窮研。

    第39法:第三句末結以“無一事”或“無個事”、“無他事”、“無別事”、“閑無事”、“渾無事”三字,以見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39,如:元高明《題青山白云圖》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綠樹最分明。茅廬早起無他事,去看南溪新水生。

    放下:《日常》

    臨軒遠眺曉陰晴,塔影飛云樹杪平。

    玉案晨昏無一事,雕蟲覓句老懷生。

    第40法:第三句以“無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40,如:唐李商隱《為有》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閨婿,辜負香裘事早朝;

    放下:《感》

    自古唐風簡紙儲,如今漢學白衣虛。

    無端筆墨生疏字,按鍵銀屏變見書。

    第41法:第三句三四兩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則或用“依舊”、“猶還”等字以呼應之。41,如:唐韋莊《金陵圖》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放下:《踏青》

    布谷聲中日暖風,桃花漢服笑和融。

    怡情只有春光好,依舊香籠十里空。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與前法小異。42,如:唐韓愈《初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放下:《年年看烏鶇黃雛》

    春來百舌動聽風,飛影窗前向遠空。

    最是陽和頻往復,年年有幾羽蒼穹。

    緣起: 家中樓房裝空調處,有烏鶇小巢。每年都會來孵化3-4只下一代。按照民間的說法,鳥雀能感知地氣,一個地方有沒有地氣,能不能興旺,它們能提前感知到,所以不好的地方它們不會去筑巢,更不會去孵化小鳥。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縱”字或“任”字、“總”字,而第四句則或用“只”字、“終”字、“亦”字、“也”字、“猶”字、“又”字等以呼應之。43,如:李商隱《代贈》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放下:《臨窗遠望天中塔》

    雕蟲自賞獨憑樓,塔影云天近佛愁。

    總把空心觀寂靜,猶如祇苑上慈舟。

    第44法:“縱”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44,如:唐楊凌《明妃曲》漢國明妃去不還,馬馱弦管向陰山。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向單于照舊顏。

    放下:《辛丑年看櫻花》

    辛卯平山接踵臨,櫻花漢服月羞今。

    風師縱有千鈞力,偏愛輕搖似雨吟。

    注:辛丑年辛卯月即農歷二月

    第45法:“縱”字用在第四句首者。45,如:唐王維《少年行》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放下:《春神也無奈》

    百卉春來次第香,千家老去夢魂茫。

    浮生不若蒼松壽,縱得東君助可常?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與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則申明其相似之點也。46,如:唐王維《送沈子》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漿向臨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放下:《感》

    伏案爬皴卅載空,耽詩況味各無同。

    惟思寫意如秋葉,灑落歸根幾度風。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獨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則或用“年年”、“時時”、“猶還”等字以呼應之。47,如:唐杜牧《過勤政樓》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放下:《頤和樓伴母》

    晨涼鳥語幾晴山,繞膝茱萸月伴灣。

    但有春風萱草健,時時扇枕惜蒼顏。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48,如:唐劉禹錫《楊柳枝詞》: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

    放下:《清明》

    燕語苗青踏翠微,掃松一路柳依依。

    幽懷灑酒垂先逝,惟有慈憐故宅闈。

    第49法:第三句以“自從”或“一自”作起者。49,如:唐李益《隋宮燕》: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欲落旋成塵。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

    放下:《看電視劇向先烈致敬》

    沙場碧血寄他年,故國丹心倚九天。

    一自拳拳承諾誓,幾番風雨又春妍。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50,如:唐韋莊《鄜州寒食》: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秋千。

    放下:《歸來》

    櫻花落雨踏青來,草色生煙向夕回。

    好是雕樑飛燕語,輕風晧月酒三杯。

    第51法:第三句以“若為”二字作起者。51,如:唐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放下:《春夜》

    隔嶺空書寄塞邊,春來雙燕柳籠煙。

    若為月牖惆然夜,錦被焚香獨自眠。

    第52法:第三句以“等閑”二字作起者。52,如:唐令狐楚《少年行》:宋俞桂《江頭》:漁浦山邊白鷺飛,西興渡口夕陽微。等閑更上層樓望,貪看江潮不肯歸。

    放下:《電視擾民》

    夕落西窗綠樹昏,鄰家振響實囂喧。

    等閑妨了騷人念,擱筆何如蹀踱煩。

    第53法: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53,如: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放下:《無題》

    閑聽一曲動梁塵,莫問誰家唱惜春。

    正是踏青天氣好,西湖垂柳待情人。

    第54法: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54,如:元楊維楨《張士誠席上作》:江南歲歲烽煙起,海上年年御酒來。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懷抱幾時開。

    放下:《情志》

    稼軒豪放志山川,子美文章賦史傳。

    如此風情如此墨,浮生一醉向青蓮。

    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則用“一”字或“數”字、“幾”字,皆計算字也。55,如:唐李涉《登山》: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一日閑。

    放下:《看櫻花》

    三月平山有艷陽,霞云遮路綵衣妝。

    櫻花雨落驚鴻步,又踏春回一袖香。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詞,但以中間一字連綴之。56,如:唐白居易《直中書省》: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放下:《歸友宴聚》

    同儕雅宴一杯霞,久已相離話幾家。

    興致時來迎夜月,風流子唱浣溪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男|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丰满| 少妇无套内射中出视频|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67194熟妇在线直接进入|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动漫AV纯肉无码AV电影网| 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 国产精品剧情亚洲二区|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亚洲人妻中文字幕一区|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人妻一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视频站|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国产不卡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美女又黄又免费的视频| 欧美熟妇性XXXX欧美熟人多毛| 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人人爽人人模人人人爽人人爱| 久久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在线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色偷偷人人澡久久超碰97| 亚洲第一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AAA片|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