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巨良 父親執意不手術,堅決要回到他那個“福和家園”的家…… 父親是個平凡質樸的人,雖然平凡,但卻是“兒子”情感世界里的無尚至尊。 平日里,“兒子”回家看父母親的次數屈指可數—— 苦日子過完了,父母卻老了;剛過上好日子,父親卻走了…… 這就是“兒子”辛苦一生的父親。 父親生前對“兒子”特別嚴厲。因此他健在時,“兒子”下決心要離開家;這就是“兒子”,一個讓人看上去似乎是不孝的“兒子”…… 母親生“兒子”時,剪斷的是“兒子”血肉的臍帶,這是“兒子”生命的悲壯; 父親升天時,剪斷的是“兒子”情感的臍帶,這是“兒子”生命的悲哀! 父母給孩子再多,總感到還有很多虧欠;“兒子”給父母很少,都說是在盡心行孝。 父親在時,“上有老”是一種表面的負擔; 父親沒了,“親不待”是一種本質的孤單。 沒人喊“兒子”乳名了,才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飄渺;沒人催“兒子”回家過年了,才感到“兒子”被存在視為了可有可無。 父親在時,不覺得“兒子”是一種稱號和榮耀 父親沒了,才知道這輩子“兒子”已經做完了,下輩子做兒子的福分,還不知道有沒有再輪到的資格。 父親在世,家鄉是“兒子”的老家;父親沒了,家鄉就成了故鄉——夢見的次數越來越多,回去的次數卻越來越少。小時候,母親的膝蓋是扶手,“兒子”扶著它學會站立和行走;長大后,父親的肩膀是扶手,“兒子”扶著它學會闖蕩和守候。 離家時,父母的期盼是扶手,“兒子”扶著它歷經風雨不言愁;回家時,父母的笑臉是扶手,“兒子”扶著它洗盡風塵慰鄉愁。 父親沒了,“兒子”還到哪兒去尋找這依賴了一生的生命扶手…… 父親走了,“兒子”的世界變了、內心變了、 “兒子”變成了沒父親的孩子,變得不如一棵大地上生根發芽的小草。 父愛如天,“兒子”的天塌下來了;母愛如海,可“兒子”的海也漸漸地快要瀕臨了枯竭…… 父親走了,一切都顯得是那么地苦色—— “兒子”問自己,一切都那么苦色了,是非還值得計較嗎?是非都不計較了,生死還那么敏感嗎?連生死都可以麻木了,得失還那么重要嗎…… 遠眺天堂淚不淌 苦色綿綿思念長 如山父愛千鈞重 化著衷心孝敬娘 孝順父母不能等 反哺感恩報生情 借錄他人十跪賦 留給子孫當躬行 《十跪父母恩》 一跪:十月懷胎娘遭難,一朝落地娘心寬;赤身無有一根線,問爹問娘要吃穿;夜夜五更難合眼,娘睡濕處兒睡干。 二跪:倘若有病請醫看,情愿替孩把病擔;東拜菩薩西拜仙,焚香抽簽求仙丹;孩兒病情得好轉,父母方才展笑顏。 三跪:學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與水邊邊;時時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牽;會說會走三歲滿,學人說話父母歡。 四跪:八歲九歲送學堂,望兒發奮賽圣賢;衣襪鞋帽都辦全,冬穿棉來夏穿單;先生打兒娘心酸,拂袖掩面淚擦干。 五跪:父母真情比海深,為孩花錢不心疼;早起晚睡賺鈔票,自己不舍花分文;莫讓孩兒差別人,恨把黃土變金銀。 六跪:兒女出門娘掛念,夢魂都在孩身邊;常思常念常許愿,望孩在外多平安;倘若音信全不見,東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養兒養女一樣看,十七八歲結姻緣;燒香問神求靈簽,力出盡來汗流干;花錢多少難算盡,為了兒女把賬欠。 八跪:成家立業兒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斷;千辛萬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萬;如若生兒娘不管,兒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父母心系兒女身,操心操到病滿身;滿頭青絲變白發,臉起皺紋肢變形;兒女回家笑常在,噓寒問暖忙炒菜。 十跪:父母年老得病患,誰請醫來藥誰煎;二老能活幾多年,兒女團圓有幾天;父母百年閉了眼,幾多兒女在身邊。 文/宋巨良 編輯/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宋巨良,網名“過云樓”、“萌詞”,阜陽人,無業賦閑。“不問東西書為伴,好聽南北夢旅程”,用心體悟生活,用愛抒發感情。時信筆涂鴉,時語無倫次,偶發拙作,亦無內涵。有《水到渠成》劇本獲得安微省文藝調演一等獎,發表在1976年安徽省《工農兵演唱》上。 《金秋文學》? 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