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就好像爬山,沒有學過書法的人就像在山腳下,眼前所見之景色極為有限,并且難以想象高處的風景。對比書法而言,這些人的眼光只能欣賞一些規范字和美術字。 而當你經過努力,爬到更高的山峰的時候,能夠見到的美景跟在山腳下有著天壤之別,對比書法,就能看懂一些更高明的藝術作品,而這些藝術品對于“站在山腳下”的人來講,往往是無法理解的。 所以古人的很多作品,沒有一定書法高度的人是很難看懂的,很多人將自己看不懂的作品便稱之為了“丑書”。 如果以普通人視覺上的美丑而論的話,唐代的大書法家顏真卿曾經寫過一件可以比肩“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作品,此作便是顏真卿“丑到爆”了的一幅字。 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爭座位帖》。 《爭座位帖》與王羲之的《蘭亭序》齊名,被世人并稱為“雙璧”。 不可一世的米芾更是對這件《爭座位帖》大加贊賞,激贊道: “禿筆,字字意相連屬,飛動詭形異狀,得于意外也。世之顏行第一書也。 意思是顏真卿寫這幅字乃是用禿了的筆寫成的,字字連接自然,字態詭譎而多變,字字生發出一種意外之感,堪稱顏真卿行書當中的第一名。 再看看別的大書法家怎么評價,被譽為“清朝書法第一”的何紹基更是對此帖膜拜得五體投地: “此帖筆法之佳,當在《蘭亭》之上。” 這里的筆法就是顏真卿獨特的“篆籀筆法”,以此筆法而論,《爭座位帖》水平在《蘭亭序》之上。 而當你真正領會了“篆籀筆法”的意境之后,再去審視這件作品,才能感受到顏真卿線條當中的那種動力和活力,在這件《爭座位帖》當中,你找不出一跟單調的線條,每一個線都仿佛有靈魂一般,姿態萬千,讓人百看不厭。 在這件《爭座位帖》后面,有一段清代學人阮元的題跋,堪為至論: 《爭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隨地流走,元氣渾然,不復以姿媚為念。夫不復以姿媚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為行書之極致。 “熔金出冶”指的是,線條的渾厚而飽滿,在某種動力的驅使之下,元氣淋漓,因為筆筆中鋒,所以在字法上,你看不出一絲一毫的嫵媚之氣,字字充滿了“英雄氣”和“正義感”,所以此作的氣格之高,堪稱行書當中的極致。 《爭座位帖》無論是筆法的生動性,還是字法的變化豐富性,都達到了一種“二王”帖學領域所不曾有過的境界,這也是為什么顏真卿被稱之為“書法亞圣”的一個原因。 “二王”的書法妍美體勢,靠的筆法的中側轉換和字形的豐富莫測變化,而顏真卿則突破了這種理路,上追漢魏遺風,形成了自己并峙于“二王體系”的獨特氣質。就像是楊守敬所說: “行書自右軍后,以魯公此帖為創格,絕去姿媚,獨標古勁。” 由此可見,這件《爭座位帖》在書法史上的價值絲毫不遜色與王羲之的“第一行書”《蘭亭序》。 《爭座位帖》如今存世的最好版本乃“國圖”所藏北宋拓本,我們將此拓本進行了超高清的博物館級別的復原和翻墨處理,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狀態。 欲購此顏真卿行書《爭座位帖》,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