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放松的地方,是在家里的廁所。01 有人說:我最放松的時候,就是在鎖著門的廁所里。 廁所門一關,隔絕了雞零狗碎的夫妻生活,隔音了充電5分鐘、放電10小時的孩子,消失了一水槽沒洗的碗、幾塑料袋沒扔的垃圾、兩大盆洗完沒曬已發酵的衣服。
文中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一名咨詢者正在傾訴對千里之外養老院里的母親的擔心,這時她不小心碰到了抽水馬桶的按鈕,立刻響起的沖水聲雖然尷尬,但卻緩和了沉悶的氣氛。
這不是第一次廁所和心理學之間建立起聯系。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尼基·哈斯拉姆(Nick Haslam)在《廁所心理學》中指出: 廁所為心理學家們提供了豐富的關于人的行為與大腦之間聯系的資料,并對性別研究和文化研究有很大幫助。 02
是不是略微有點冷,來個冷笑話也不錯,哈哈哈。
在能短暫的碎片時間里,也許只有廁所能給我們帶來及時、高效的快樂。 曾經聽過,有些平時內斂羞澀的人,在廁所就會開啟麥霸模式,用盡“洪荒之力”來演唱生命之歌。 據了解是因為廁所的空間比較小,聲波反射混響,音響效果較好,而且廁所屬于相對封閉環境。人也處于相對放松的狀態,人的身體、尤其是發聲相關的部分越放松,發聲效果越好。當然還有人的心理作用,以及其他原因。 總之,在廁所唱歌比較動聽就是了! 在廁所的時光里,總覺得快樂好像是偷來的,怕自己一旦發出“好幸福啊”的感慨,生活就要給你一拳頭,說“OK你個大樹菠蘿” 躲在廁所里開心一下,大概是一天中最自娛自樂的小時光。 03 很多時候,“上廁所”不是單純的生理需要,而是一種情緒自救方式。它可能意味著:太累了、心里煩、有點難過、不知道怎么辦了……情緒已經在崩潰邊緣。 在成人的世界里,那幾平米的空間,好像是唯一一個既可以撕下面具,又能保留體面的地方。 在網上看到有人寫到:
因為這地方,才是在外面失控之后的最好歸宿。 廁所是唯一的一方凈土,不用和人尬聊,不會擔心被人打擾,不用擔心會被cue到,躲在狹小的廁所留最多的淚,四面圍起來的安全感,仿佛無人窺探。 04 你出現過這樣的情形嗎? 當你結束一場長途旅行,風塵仆仆踏進家門的那一刻。你將行李扔在地上,呼吸著家里熟悉的美好空氣,整個人感到全身心的放松。 突然,你就特別想去廁所。 ![]() 通常旅行后回到家,幾分鐘內我就想去廁所,有時甚至是幾秒鐘內。
這不禁讓人想起另一種相關現象:“旅行性便秘”。 有些人不適應在陌生環境上廁所,一離開家就容易便秘。 當然,“旅行性便秘”的出現,也不排除旅行時食物纖維攝入不夠、腸道菌群失衡等問題。旅行時如果不注意飲食,出現便秘或腹瀉現象都是可能的。 “我認為,經歷了'旅行性便秘’的人一到家沖去廁所'減負’的行為,可以看作一種條件反射:家象征著安全,這正是可以放松的地方”,哈斯拉姆說,“如果在旅行過程中你有意或無意地壓抑了自己,那么當你到家時,就極有可能出現這種去廁所的放松反應。” 聽起來或許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 能在家里的廁所大便,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之一。 ![]() 05 美版“貼吧”Reddit有一條貼文,從2020年火爆至今。它是一位雙胞胎媽媽的求助,想請大家幫忙出主意:我老公總在屎遁,他進廁所、我關WIFI,我是不是太作了? ![]() 美國紐約市布魯克代爾大學醫療中心胃腸病住院醫生NiketSonpal稱:
久蹲不出,獲得一時自由,代價是誘發痔瘡等疾病。有理論認為,痔瘡是由肛門部靜脈曲張形成。排便時,腹部受到擠壓,腹壓增大,影響肛門直腸部的血液回流,誘發痔瘡。 ![]() 來自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研究指出:
所以,廁所放松沒毛病,但是每天蹲N次廁所,一蹲一小時? 久蹲不出,過猶不及,或是病啊。 06 ![]() 小時候認為廁所的作用是洗漱、拉尿和大便 后來,畢業工作后的某一天發現 廁所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一進去,大腦自動釋放被壓抑著的人事物 再后來的有一天 一進去沉靜下來的時候,莫名開始流淚 進去之前沒覺得什么,坐下去沉靜之后 心里有個地方,就像一根繃了很久的弦 突然松開,想要極力微笑,卻哭了出來 而后不可抑制地淚流滿面 ![]()
所以,今天的你,也辛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