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阻法 用萬用表置于R×10或R×100檔,測S-D間電阻: 電阻值 > 正常電阻值(一般幾十歐到幾千歐范圍),可能內部接觸不良; 測得電阻值無窮大:可能內部斷極; 用萬用表置于R×10k檔,測柵極G1-G2間,柵極-源極,柵極-漏極它們間電阻值: 此電阻值均為無窮大,則MOS管正常; 此電阻值小或通路,則MOS管已壞; 二、指針萬用便感應信號輸入法: 萬用表電阻的R×100檔,紅筆接S,黑筆接D,在MOS管上加1.5V電源電源, 表針指示出漏源極間電阻值,用手捏住MOS管G,將人體的感應電壓信號加到柵極上, MOS管放大作用,漏源電壓VDS和漏極電流Ib都要發生變化,也就是漏源極間電阻發生了變化,此時表針擺動, 手捏柵極時: 表針擺動較小,放大能力較差; 表針擺動較大,放大能力較強; 表針不動,測MOS管已壞; 三、測電阻法: 萬用表撥在R×1k檔上,選兩個電極,測其正、反向電阻值,此電極的正、反向電阻值相等且為幾千歐姆時,則電極為漏極D和源極S,因漏極和源極可互換,第三端為柵極G。 四、測反向電阻值變化判斷跨導大小: 如:VMOS管N溝道增強型場效應管的跨導性能,用紅筆接源極S,黑筆漏極D,相當于在源、漏極之間加了一個反向電壓,柵極開路,MOS管反向電阻值不穩,萬用表的歐姆檔選在R×10kΩ的高阻檔,表內電壓較高,手接觸柵極G,MOS管反向電阻值有變化, 變化越大:跨導值越大; 變化不大:跨導很小; 五、測電阻法測無標志場效應管MOS管: 先測MOS管源極S和漏極D,其它兩個腳為第一柵極G1和第二柵極G2。 用兩筆測的源極S與漏極D間的電阻值并記來,對調表筆再測量一次,記下電阻值, 兩次中測得阻值最大,黑筆接的電極為漏極D;紅表筆所接的為源極S。 用放大能力驗證: 放大能力大黑筆所接D極,紅筆接S極,按D、S的對應位置裝入電路,G1、G2依次對準位置,并確定D、S、G1、G2管引腳順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