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有兩條河流入漓江,一條黃沙河,一條潮田河,東漓古村就坐落在潮田河畔,距漓江幾公里,就連桂林本地人的弟媳都不知道這么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可正是這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古村,自然環境十分優美,人文內涵特別深厚,這里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皆從桂林及雕邊古村回收而來,這里的每一棟建筑皆能從桂北各古村找到原形,它是桂北古村的標本,慕名而來的游客超乎我的意料。 停車場里側的游客中心很奇葩,一排敞亮式瓦棚算是游客中心辦公地,旁邊的象了望哨卡高腳木架上成為游客中心標志性建筑,既簡約又樸素,象極了當地村民的性格。從游客中心靠河邊走,經過關帝廟,來到村前廣場,正中有一環形石磨造型,里介有一堵影壁,正反面都刻白底黑字,抒寫著關于酒的胸臆。臨河一側,有一個解放前常見的那種供長途跋涉走漢路的行人休息用的安人亭。再往前,在景區入口處,置有一塊巨石,上書“漓水人家”四個紅色大字,實際上揭示了東漓古村的主題。 進入古村,感覺這里真的不一般: 你看那一棟棟古民居,青磚黑瓦,屋檐翹角,原木結構,桂北風情。民居建筑整齊排列,構成縱橫交錯的縱深巷道,鋪成南來北往的青石板路,給人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民居內,展示著許多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生活生產用具,如牙床呀,太師椅呀,抬合呀、條桌呀,一應俱備。沿河的民居旁邊,堆滿了收購或遺留下來的許多石柱、石墩、石方、石磨,這些展示,更突出了它的歷史底蘊。漫步村前屋后,從雄偉壯觀的得月樓、氣勢如虹的虹飲橋,能稱天命的一秤坊、傳統作坊的甩古廳,到建筑別致的水龍會館,竹蔑扎成的土居屋檐,庭院深深的李家大院、寬闊敞亮的古戲臺,我們無不為之傾倒,無不為之震憾。 你看這里還匯集了很多瀕臨失傳的老工藝作坊呢,包括茶油坊、桂陶坊、打鐵鋪、桂布坊、酒坊、腐竹坊、豆腐坊、醬坊等,每個作坊里的老匠人依然從事著祖輩傳下來的手藝。桂北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與延續,在漓水人家得到了很好的展現,這是個活態的傳統古村,是非物質傳統文化的保護地和傳播者。 東漓古村的不僅建筑造型美,而且自然風光美,更令人心醉。潮田河上,一橋飛架,似彩虹吸水,一側水深,碧綠見底,倒影著兩岸的青蔥;一側水淺,河床裸露,承載著幾多歡樂。你看,青石與卵石相輔,綠樹與鮮花相映,河水與沙灘交織著,情意綿綿,男人與女人嬉笑著,歡樂無限。蕩秋千、過板橋、享美景、樂閑聊、擺姿勢、忙拍照。這哪里象河床,簡直就是公園,這哪里是公園。很羨慕這里的村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恬淡的、悠閑的鄉村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