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旋覆代赭湯 【原文】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石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 【經典回顧】 1、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劑量】 1、代赭石用一,旋覆花用三,生姜用五; 2、代赭石是收斂性健胃藥,此藥在治本病不要重用,多用反傷胃。而且多用會一下到了下焦; 3、如果用于噫氣不斷,代赭石少用;如果是因為隔肌痙攣打嗝,代赭石可以重用到旋覆花的一倍; 4、痰很多,要重用旋覆花(4錢); 5、如果氣一直向上沖,重用代赭石(2 - 4 錢)。 6、旋覆花15克,人參10克,生姜25克,代赭石5克,炙甘草15克,半夏15克,大棗30克 【組成】 人參 甘草 大棗 姜 代赭石 半夏 旋覆花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應用】 1、胃氣虛弱,痰濁內阻,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時機】 1、反胃噫氣,氣逆不降。 【方解】 1、旋覆花:降氣化痰,降逆止嘔。溫熱瀉藥,降散性藥。 3、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溫熱補藥,升收性藥。 4、生姜: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溫熱補藥,升散性藥。 5、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溫熱補藥,降散性藥。 6、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平補藥,平收性藥。 7、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溫熱補藥,升散性藥。 【說明】 1、旋覆代赭石湯出自《金匱要略》,其功效為降逆化痰,益氣和胃。降逆是指改變消化運動方向,讓胃氣往下走,不要向上,如果往上走就會導致吐逆或胃酸過多等問題,此時就會用到旋覆代赭石湯,因為要降逆。噫氣不止是指打嗝不止。 3、倪師強調用旋覆代赭石湯來治療胃酸過多。 4、在組成方劑的單味藥藥性方面,溫熱藥比較多,補藥也比較多,以溫補為主。有涼補藥,有溫瀉藥,但沒有涼瀉藥。藥物動力學方面,升、降、收、散都有,使氣機能夠動起來。 5、旋覆代赭石湯的方性是以溫補為主,而且降性是升性的兩倍,所以整體是往下降。 【應用集錦】 1、胃癌下血、腸胃出血用黃土湯;吞不下東西,加利膈湯;吐血,柏葉湯;胃酸,加旋覆花代赭石。 2、朝食暮吐,大半夏湯,半夏與人參等量加蜂蜜;嚴重一點的,有胃酸反逆,用吳茱萸湯;更嚴重的,嗝氣得厲害,力量上沖到食道、胸腔,用旋覆代赭湯 3、胃酸,火燒心,旋覆代赭湯一劑下去胃馬上舒服。胃酸主要是甜食吃得太多。現代人得胃酸是甜食吃得太多。所以病好了要停甜食,可以吃蔗糖。 4、胃酸反逆:旋覆花二錢、代赭石二錢。如果用后胃酸仍在說明賁門有潰瘍或胃癌,此時加陳皮二錢 草果三錢 5、呃逆: (1)火呃,宜用承氣湯; (2)寒呃,宜理中湯,加丁香柿蒂; (3)瘀血滯呃,宜大柴胡湯,加桃仁丹皮; (4)痰飲作呃,旋覆代赭湯。 6、吳仁軍治療膽汁返流經驗:
【比較集錦】 1、噯氣:生姜瀉心湯有下痢,所以消痞止痢;旋覆代赭湯無下痢,有虛氣而無實熱。 2、噯氣:主動噯氣,就是說噯氣后病人覺得胃舒服一些就用橘枳姜湯;被動打嗝是旋覆代赭湯,病人是不自覺地打嗝。 3、(1)旋覆代赭湯:心下痞硬,常噫氣,大便硬,或反胃,或噦逆,或噎食等。 (2)旋覆代赭湯治反胃噎食,氣逆不降者,神效 (3)生姜瀉心湯:為肋下有氣而致下利。 4、(1)吃壞肚子,吐得已經不想吃東西了,吐的太過了,餓但吃不下,大半夏湯; (2)早上吃的稀飯到晚上吐出來還是稀飯,就給吳茱萸湯。朝食暮吐就是胃下垂了; (3)大半夏湯是專門對胃,吳茱萸湯更強、是進入脾臟的; (4)噯氣很厲害的時候,加上旋覆代赭湯。 5、(1)黃連湯:黃連三兩?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干姜三兩 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2)生姜瀉心湯:黃連一兩?黃芩三兩?生姜四兩(切) 干姜一兩?甘草三兩(炙) 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3)半夏瀉心湯:黃連一兩?黃芩?半夏半升(洗) 干姜 人參 甘草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4)旋覆代赭湯:旋覆花三兩?代赭石一兩 人參二兩?生姜五兩?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5)小柴胡湯: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6)六君子湯: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白術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人參二錢,姜棗水煎服。 6、(1)心下痞硬,其人常噫氣,大便硬,或反胃,或噦逆,或噎食等,為旋覆代赭湯證。 (2)旋覆代赭湯對嘔吐諸證,大便秘結者有效。故婦人妊娠惡阻,亦可斟酌應用本方。 (3)生姜瀉心湯證,為肋下有氣而致下利者,旋覆代赭湯水氣泛濫、噫氣不除,非胃氣不和,而為有伏邪也,所以用用赭石,蓋即為此。 7、氣上沖: (1)病在少陰心用桂枝甘草湯,可加龍骨、牡蠣潛陽; (2)沿心上沖的有苓桂術甘湯證; (3)沿腎上沖的有真武湯證。 (4)陽明上沖,用赭石、半夏,旋覆代赭湯; (5)引沖下行,用牛膝、沉香;月經不來而舌尖紅的,用60g牛膝引血下行,也可以用沉香。 8、旋覆代赭湯證與生姜瀉心湯證相似。旋覆代赭湯對患者虛弱,便秘者佳。但亦可用于下利。用生姜瀉心湯胸悶(堵)、噯氣不解時,首先考慮旋覆花代赭石湯至為必要。 【名家論述】 1、旋覆代赭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傷寒發汗后,若下,若吐,只要有心下痞硬,單純的噫氣。 旋覆花用三,代赭石用一。通常用在腸胃科里面,旋覆花和代赭石是中醫去熱痰的藥,發汗、吐、下都沒有把痰去掉,痰還是梗在中間,甘草瀉心湯的噫氣完全是虛噫氣,旋覆花代赭石是痰飲在里面,旋覆花軟堅化結,就是軟化痰的硬塊,代赭石降逆止噫氣;此方用在反胃惡心,里面有痰吐不出來,腸胃又虛掉了。是胃酸逆流、火燒心的癥狀,只要用旋覆花代赭石湯,往往一劑就好了。起因就是精制的糖做的甜食吃太多了。 結胸證、痞證與其類證辨析: 「寒實結胸」為「膿胸」或「肺膿瘍」,「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膿毒; 誤下而邪陷下焦者,宜「赤石脂禹余糧湯」。誤犯吐下,重則成「痿」,輕則以「旋覆代赭湯」。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