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 6月-- 葉羽晴川 茶課系列 “ 談 美 ” (叁)創造與完美 主講:葉羽晴川 整理: 一石頭 修改:葉羽晴川 六月的主題:〖談美〗。 “美”是什么呢?我們如何面對“美呢?我們怎么感受“美”呢? 葉老師說,“美”是一個太大太泛的話題,眾多的文人墨客都有對“美”的描述,但是“美”到底是什么?卻從來沒有人有過清晰的定義過;“美”唯一確定的就是它的“不清晰”。 上期“談美2”,有過半的茶友都說“談美”茶課已經圓滿了,葉老師這期就挑戰“圓滿”之外的“完美”,最后的結果要由我來說,應該是:挑戰成功也不成功。 此次茶課的小標題是“ 談美3 · 創造與完美 ”。 “成功”是因為葉老師自己完成了“創造”與“完美”之間這個圓的閉合,其間旁征博引、環環相扣,氣勢非凡!我特別想表達的是,如果說“幸福是補缺”的話,聽完這一次茶課,我就覺得特別的幸福,因為我又補上了一個“缺”,有關“深度”的“缺”。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沒有深度,也不知如何對一件事情的研究深入下去,今天葉老師的茶課,對各個論點的相關性和延展性都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詮釋,讓我有那么一點點摸著了頭腦,真的令我非常高興。 “不成功”是因為大部分茶友都覺得內容太過豐富、專業術語邏輯嚴密甚至晦澀、太燒腦,能接受和吸收的比以往要少了些。 正如葉老師說的,“好茶不容易,談美不容易,人生也不容易,但重要的是有深情。他唯一能做到的是盡了自己的全力去做了,大家能收到多少是各人的緣份,不用強求,只要把(茶課)兩小時的時間真正地留給自己,關注當下,把當下的這一泡茶喝得更好,就是完美了。”(“完美”初體驗~~^_^) 再來說一下今天茶課的茶品,絕對重量級 的茶! 綠茶中皇冠上的明珠——【獅峰龍井群體種】。中國綠茶以西湖龍井為名優首選,“獅峰龍井”又是其中之最,而葉老師的一位學生剛好在這個核心區域有20畝茶園,又有一個很好的做茶師傅,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這是可以放心大膽地喝的正宗獅峰龍井。 【獅峰龍井】 白茶【幽潭花】,葉老師形容這款白茶如是說:“2018年白茶所有的驚艷都在她的身上了。”雖然是2018年的“新”白茶,但是葉老師認為它已經是白茶中難得一見的精品了——“如同一朵開在幽潭邊上的花;花開幽潭,暗香自來”。雖然2018年幽潭花已經沒有賣的了,但是來工作室喝一定能喝到——葉老師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創造這樣的一個純粹的地方:一個一定可以喝到正宗口味茶的地方,這兒還鳥語花香,四季如春。 【幽潭花】 至于80年代的【白針金蓮】。 這是一款定制的熟普,原料等級特別高,意味著不能過度渥堆,最后形成了澹然的“荷香”之味,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成為絕唱。以后也有嘗試,卻始終不能再得到這樣的味道。此茶實在難得,是葉老師眾多“幕后好友”之一友情贊助的, 只此一泡,后會無期!所以喝過了之后,連95年的【杏仁香】也黯然失色,覺得它的茶湯水有點粗、味兒有點沖~~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誰又知道沒有【白針金蓮】的時候,95年的【杏仁香】可是如一位儒雅的諄諄長者,且杏仁香味悠長…… 【八十年代 · 白針金蓮】 白針金蓮系勐海茶廠首創,選用一級以上的茶菁,因該茶芽頭顯露,金毫突出,且其芽緊細似針,湯色紅艷、透亮;滋味甘醇,順滑;茶湯透荷香之氣,獨具“蓮韻”。因為當初本身數量有限,目前此茶在市場上基本已不流通。遇到都是緣分。 左:【一級散普】 右:【白針金蓮】 可以看出【白針金蓮】的等級極高 ![]() ![]() ![]() ![]() 傳說中的【白針金蓮】 喝【白針金蓮】的時候還有小插曲,非常細的茶,大家就覺得應該要濾網,但是直到五六泡之后,葉老師才開始用濾網。一開始不用是因為茶葉沉在底且湯留根,茶葉不會溢出;而后面茶湯要出凈,葉細需要濾網,此所謂熟悉茶性、看茶泡茶。葉老師說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在于“意在筆先、胸有成竹”——沒做之前就已經判斷好了。 ![]() 95年 【杏仁香】 葉老師又補充了一句,現在市面上有所謂“好茶不怕燜、好茶不怕泡”的說法,他是不贊同的。因為即使是一手好牌,如果不用心打,也會打爛的。所以,好茶更要好好珍惜,用得當的方法泡,正如同一定要珍惜你身邊的好人,絕不能因為別人好,就能肆無忌憚地霍霍。 好茶一定有好的色、香、味、韻,是眾多要素一起成就的,一場好的茶會(課)也是一樣, 個體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然而合力群體才能成就一次次當下的圓滿和完美,這是這次茶課上非常深刻的一個感受。 今日茶品
![]() ![]() ![]() 喝【白針金蓮】時的盛況 ![]() 今天的茶課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 重量級別 的茶友都出現了,跟葉老師認識了二十多年的茶友、十幾年的茶友們現身了,連認識葉老師六年多的超哥都覺得不能再自稱老人了,我們這種才認識葉老師一、二年的茶友就更是乖乖地做小弟小妹狀、搬個小板凳在邊上聽“老茶友們”講那過去的故事……比如十幾年前葉老師就把2005年的青磚泡的特別好喝,結果“老茶友”買了好多回去,卻直到現在還是泡不出那般好喝的味道;比如,為什么葉老師總是在茶會上詩性大發,因為他二十年前的朋友圈都是這樣的文人騷客,詩言志、詩抒情。今天的“老茶友”李云發完言之后,一首王維《木芙蓉》的朗誦和吟唱,真是恰到好處的完美收官! ![]() ![]() 《木芙蓉》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 ![]() ![]() 中國人認可的“好” 這其實也就是中國人的審美觀,中華民族喜歡的向來不是簡單直接明了的,而是含蓄內斂而悠遠的。國人不喜歡那種“強烈的熱烈”,而是喜歡“有所保留的美”。 葉老師舉了兩個例子。 其一,蘭花。蘭花是花中君子之一,代表的是一種幽遠、淡然,總是以高貴高潔的形象出現,而不僅僅是沁人的香氣怡人。如果一款茶湯中出現了蘭花的香味,一定是款非常不錯的茶了!蘭花孤高、清寂,一定不是熱鬧的。美就是補缺,因為蘭花的這種精神恰好是我們所缺少而又向往的;但同時又非常難獲得,因為要養成蘭花般高潔的氣質必須克服巨大的艱難,所以人們越發的向往蘭花的高潔。 ![]() 其二,竹子。竹子本身其實并不難得,難得的是它的那種氣質——虛心而有節,有節(節氣或節操)很重要。葉老師進而總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茶……”,本身并不難得,要學習這樣的技術,可以很快就上手;真正難得的是它們背后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中正平和”的精神,這才是最為可貴的。可是世人往往以為學“會”了“琴棋書畫茶……”,就能傳承甚至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了,其實往往只是拿到了攀比和炫耀的資本,僅此而已。回到竹子上來,“虛心而有節”,“節”是非常重要的,是底線;因為不是所有的“補缺”都是好的,必須要與你人生幸福的總體方向要一致(如毒品也能使人快樂,但它顯然不是長久的幸福之計),往往越是先進的東西,前期越是沒有共識,甚至會被人誤解和否定,往上走的路一定是寂寞而孤獨的,一定很難熬。梔子花的味道很香很好聞,但顏色是素的,大部分香花都長相一般,大部分妖冶的鮮花往往沒有香味,天道如此,魚與熊掌能夠兼得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所以,當你走上卓越之路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孤獨將會隨之而來。“完美”是一個進行時和將來時的詞,“完全和美好”,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好”和“壞”共存,最終達到美好。現在不被共識的終有一天會被大家認可和欣賞,因為同時,人的審美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 ![]() ![]() ![]() ![]() 亂入:茶友們的自我介紹 今天新老茶友歡聚一堂,其中還有葉老師的老友,于是在正式講“創造與完美”前,大家互相介紹了解了一下,為了重點突出就整合了一下,盡量言簡意賅。 發言分成兩類,一類是第一次參加茶會,包括認識很多年和剛認識葉老師的,向往許久和一開始不太明白在葉老師茶會上能干些嘛的;另一類就是參加過很多次茶會的。 第一次參加的,表示驚喜以及收獲巨大。 茶友發言之 “看視頻和到現場看(葉羽晴川式)泡茶特別不一樣。如果對一件事兒不理解,一定先不要置疑,因為帶著置疑的收獲和帶著崇敬的收獲是完全不一樣的。” ![]() 參加過三次以上的,都特別愿意繼續參加茶會;覺得習茶路上有葉老師的帶領,對習茶會越來越堅定,而且人生一定會更加美滿幸福。 茶友發言之 “不管是老師講的課,還是音樂欣賞,還是聽茶友們的分享,每每都有很多的意外的收獲。” “這些年來跟著葉老師習茶,有時也會覺得自己變得更精致而柔軟了。” “兩個多月沒有好好喝茶了,茶這事兒,還是得'學而時習之’。” “現在很喜歡游山玩水,聽了葉老師的茶課之后,希望等不能徒步的時候,面對孤獨不會那么狼狽。” ![]() “人生三十歲前后的時候,遇見了葉老師,內訓、精修、茶會一股腦兒的都參加了,再面對人生、事業和家庭的時候,處理的都可以游刃有余了。” “習茶之后,更愿意分享了,把好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更快樂。” ![]() 聽完茶友們的分享,葉老師總結道:在如茶工作室習茶之后,到外面去,喝茶是自信的,泡茶是自信的,談茶也是自信的。因為在我們這里解決了學茶的根本問題:知識技術是為我們生命的廣度和深度服務的,它可以成為我們的工具,但是不能成為我們的限制;我們不應該拿著這些技術去 評判 “其他的不一樣”,因為一旦有“評判”,人就會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我們應該更加包容和接納,以平和的心態認識這世間的一切,然后讓我們的生命豐富起來。 ![]() ![]() ![]() ![]() 從“欣賞美學”到“創造美學”的質變 自從葉老師開始“談美”主題系列茶會時,有人置疑:您講的茶是傳統文化,而“美學”是西方的藝術范疇,不太合適吧? 而葉老師的理論是: 現在太多人被知識綁架了而不自知。“美學”只是一個詞,只是他此刻要進行“茶”解讀和分享時用的一個與大家進行交流溝通時的工具,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情緒的一個詞。 美學的定義:關于美的本質的理論思維。 立足于藝術,定義:“感覺認知的完美性”——文藝美學,內容:藝術當成美的唯一范本。 立足于政治,定義:“存在本身的完美性”——政治美學,內容:通過制度之美和人性之美去反思這種“存在的完美性”, ![]() 葉老師接下來的解析,是有一個層次上的遞進的。 第一個層次。基本上現在大家對“美”實際上是理解為“接受美學”的。 【接受美學】 特質:主動去享受,其幸福和快樂的源頭在于向外界索取和獲得。 缺點:當來源減弱或者消失的時候,愉悅感同時也會消失(甚至會叫人悲傷)。它把藝術品當作純粹欣賞和接受的對象,把藝術之美的本質理解為鑒賞活動所產生的純粹美感經驗,把美學變成審美鑒賞理論,從而將美學從關于美的本質的 理論思維 變成了一種關于欣賞和接受的經驗心理學,以此取消了藝術的創作維度,遮蔽了藝術的超越性本質。 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喝別人泡的茶,別人做的菜,別人畫的畫,我們是他人作品的欣賞者,也是評判者。 所以,只停留在“接受美學”上,是不完整的。因為“接受美學”是很容易達成的,不需要努力(從眾即可),評價由我——自我肯定。 ![]() 第二個層次。藝術的超越性本質,自己才是自己快樂的制造者,自己才是自己幸福的源泉。幸福也好,美也好,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建設起來。正如同,你在欣賞一位書法家的作品的時候,從來只會贊嘆他的字寫的有多好,而不會說他的墨有多好;然而在茶業界、茶文化界,人們往往會夸這茶有多好,而不是泡茶的人把這款茶泡的有多好。這其實就是本末倒置,然而世人往往不覺知。“換個方式而言,大家一直覺得我葉羽晴川在照顧周圍的人,其實反而恰恰是周圍的人成就了葉羽晴川,因為在'照顧’他人的過程中,收獲了我因此而養成的好的習性和幫助,完成了一個自我的創作過程,我們每一個人最終最好的作品其實正是我們自己。” ![]() 【創造美學】 特質:自覺地把這種存在當作創造的目標和任務,并揭示藝術是如何通過精神的力量和勞動的技藝把美的存在創造出來的。 藝術的象征性需要在藝術的創作維度得到確證,只有進入創作問題才能做到真正徹底。要言之,藝術作為“制作美的形象的技藝”,是對精神創造更高完美存在的先驗原理的一種感性重演,即將這一創造的機理以感性的定在形式呈現出來,以此更深地進入到藝術本質的存在論基礎。因此,停留于藝術的認知問題的美學是不完整的,只有深入到藝術的創作問題才是完整的徹底的美學。創作美學不再把藝術所追求的“更高的存在”僅僅當作認知的對象,而是自覺地把這種存在當作創造的目標和任務,并揭示藝術是如何通過精神的力量和勞動的技藝把美的存在創造出來的。 “創造美學”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努力,因為要不斷地修正過去已有的認知;并完成這件事兒對未來的認知;同時還得被別人指指點點。所以,藝術家、創作者都是孤獨的,因為他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呈現出來的作品,別人往往理解不了,或者過很多年才能理解。然而這才是這世界極大的公平。 ![]() 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完成自我創造和自我創作。以泡茶為例,在工作室泡茶,必須有創作者的態度。“口動手不動,手動口不動,左手動右手不動,右手動左手不動。“這就如同作曲家在彈琴的時候、畫家在作畫的過程中,不能聊天是一模一樣的。我們的茶行業,把自己定位為茶藝師、茶道師,最終落地卻成了“服務員”! 所謂創造者的心態,就是四個字——“意在筆先”,你要創作的內容一定是首先出現在你的腦海中的,存在了的,你能感受得到;然后恭敬心自然升起,你(創造者)自然沉靜下來,周圍的人自然就覺得你美。以泡茶為例,所有你要表達的情感,都通過你的茶湯呈現出來。如果大家覺得你還不夠美,那只是因為你還不夠沉靜和專注。 ![]() 葉老師拿起一個品茗杯,問大家這是什么?有茶友說則是杯子。這時候葉老師往杯子里倒上茶湯,再問大家,這是什么?大家說這是一杯茶。針對這種情況,葉老師說:這一個杯子,沒倒茶之前,它只是一個杯子;倒上了茶之后,它就變成了一杯茶,沒有人再去關注杯子。延展開來,大家喜歡來工作室,并不是因為這個房間,而是因為喜歡這里的氛圍,因為這里的茶,因為這里的人,以及這里所發生的事件。比如我們的茶會,大家最后記住了葉羽晴川,記住了如茶三人組,只是因為這些內容都落在了我們這個具體的人身上了。喜歡的背后是什么?藝術的象征性。只有真正地去完成它,將創作具體地呈現出來,創作的問題才會真正徹底地實現。創造必須要實現,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和紙上。 ![]() 所以,只有深入到藝術的創造中,才是真正完整的“美(學)”。葉老師說:“這兩年來,大家來工作喝茶,在這里很幸福,回去以后還能找到更多幸福的點,這讓我也很幸福,因為這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這世上的悲哀在于,大家更多的是研判和置疑,而忘了我們最根本的感受,忘了“我”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如果我們能自覺地把“創造”當成目標,短期內是泡好一杯茶,中期是提升自己隨時隨地的覺察力和感受幸福的能力,遠期的目標是在我們生命的盡頭,我們可以含著微笑自信的說,我這輩子是值得的。” 如前所述,藝術是可以通過“精神的力量”和“勞動的技藝”把“美的存在”創造出來的。比如,怎么看你的茶湯水了還是澀了?分心必水,糾結必澀。如果只是索取者,他是無感知、知覺的;用錢買,是最淺薄的。葉老師說他很喜歡一首歌,叫《這世界我來了》,“我來了這個地方,不是因為這地方好我來了,而是因為我來了,這地方變得更好了,然后大家也都喜歡、來了。” “我們基于責任也好,興趣也好,基于生存也好,從事著各種行業,做著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工作。不論你主觀如何,你所從事的工作總也是利益著某一部分人群。當然,最后,我們的興趣得到了拓展、我們的愛好得到了滿足,我們的生存有了保障。所以,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都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我們得有這樣一個信念,“我來了,我給我來的這個場所、人群帶來了什么?”當然現實的真相是,無論你給他人做了什么,你所做的一切都終究成為你氣質的一部分,它會讓你更討人喜歡,或者不討人喜歡。讓你更好,或者更壞。 ——葉羽晴川” ![]() 跟著茶農學品茶和泡茶,如同跟著制作墨水、毛筆等的匠人學習書法一樣。在當今的這個世界,我們的很多茶人都陷入了一個迷區。我們學茶,一定要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想要表達什么?然后在過程中不斷地去有目的地學習,不斷地問自己要做什么,要創造什么? 習茶,我們獲得的是一種創作自己完美人生的能力。這種完美是真正的基于你內心的感受,同時還不會對他人產生不良影響,或者不傷害到他人的能力。 說到這里,葉老師問了大家一個問題,這世界上有沒有完美? 【完美是什么呢?】 因為每個人的境界不同,所以能不能慧眼識寶,其實是一個門檻。正因為每個人的不完美,才成就了眾人的完美。大家相互借力,一起來建設無限接近完美的世界。反過來想,如果這世間的每一個人都很完美,沒有缺點,都一樣,那么大家根本不需要交流,這個世界反而是不豐富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必然有所對比,“美”才能顯現出來。比如“一陰一陽為之道”,必須是同時存在。喝茶還是喝酒,其本質是一樣的,但是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選擇,要與你幸福的方向一致。創作美學,所有的“美”,都源于你自己。幸福基于自己的成長和提升,最終完成自我內心的高度愉悅。 當我們有意識地從被動的“接受美學”轉變為主動的“創造美學”,我們就完成了一個從“受者”到“施者”的轉變,所以,“這世界我來了”——所以,“來之前,生活因為茶而美好;來之后,茶因為我而美好。” ![]() ![]() 茶友精彩發言之 “快樂的存在就是一種美,讓自己更加快樂。” “創作需要高水平,然而換個角度想,其實創作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讓創作更生活化一些,讓生活中時時有創作想法的萌發。” “電影《后會無期》中有一句經典: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通過葉老師的課,我明白了創作是一個踐行活動。” “葉老師的題目非常大,以前很少思考過這方面的內容。……葉老師講的很深入,從“茶好不好”→ “完美不完美”→ “本身是審美”,葉老師講課從來不往高深的講,直接從茶湯入手,讓我們去感受。而且我發現每次茶會上選的茶都是這個茶類特別具有代表性的,葉老師是有用意的,這種設計也是創作。” ![]() “葉老師這次茶課的話題特別的高深,得跟著他的節奏去理解老師的想法和關鍵點。老師蘭花和竹子的比喻形象感強,而且很有境界。不從眾是孤獨的,隨著不斷成長,人可能會越來越孤獨。習茶的路上,遇到不同的見解,在不斷地包容和接納中,我釋然和突破了,得以成長。上精修班的時候,只是愛茶,并想把茶泡好,只是羨慕英子她們的沉靜之美。今天聽完葉老師的課,講到創作之美,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在泡茶的時候已經是一種創作的態度了,很開心。可能我們在還不太熟練的時候,更多地是關注技術。但是泡著泡著,就升起一種舒服的感覺。習茶路上越學越覺得未知的很多,就更想學習;而不是滿足已經得到的。最近在外面喝茶,給一位陌生的客人泡了茶,他臨走的時候特意向我感謝并道別,這讓我覺得可以幫助到別人,這讓我的習茶更有意義。” ![]() “這是我第五次來參加茶會。葉老師這兒能喝到的茶都是好茶,是一個肯定的結論。在葉老師這里喝茶,就好像我喜歡在菜百的柜臺上看翡翠,因為喜歡。雖然不懂,但我心里很明白這是真的,“保真”,只要看得多了以后自然就能區分出真假。今天我拿出小本子來記了,是因為這些茶我喝過了,每次都覺得記得很清晰了,但是其實不然,所以我要把這些茶的風格、樣子、味道都記在小本子上。 關于今天的主題,'創造和完美’,我的感受是'小小的不開心和明顯的沮喪’。本來周四參加完紅茶茶會以后,我的感受是'感知美是一種能力,感知到了才是你的’,這其實體現了我的一種小小的得意。可是今天聽完之后,我覺得創造很難 →術語太晦澀 →距離感知美,創造美離我太遠了。然后“創造”的后面,往往還帶有諸如這樣的形容,巨大的……,孤獨的……,進而還會有很多人指指點點。然后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另選一個愛好呢?然后又被告之這樣的見異思遷是喜歡而不是愛。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感受,這種得也得不到的無奈非常地讓人很沮喪。” 葉老師聽完了PY姐的分享,喜悅之情簡直溢于言表,他極為高興地說:“'創造’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你的每一次遣詞造句就是一種'創造’,你的這種解讀就很完美,是另一種形態的完美。聽完了能提出問題就很好,不用想太多。” ![]() “每個人聽的時候,重點其實不一樣。首先我們能欣賞美就很好。'創造’有壓力,但是'欣賞’沒壓力,我'欣賞’了今天的茶的味道、湯色,就已經滿足了我的需求,就是美的。曾經在海南喝紅茶,一個小伙子給我喝了一個“勁兒大”的,當時我正在咳嗽,一喝了這又苦又濁的勁兒大的紅茶,咳嗽好了!所以,對我而言,'勁兒大’的紅茶是我非常欣賞的。特別羨慕北京及周邊的茶友,能經常來參加葉老師的茶會以,生活真的很完美。” “葉老師是在用心泡茶,傳播美的理念。真正的美是心里美,通過茶延續下來了。” ![]() “今天的關鍵詞是'感動’。今天在這里喝茶,一下子就把過去的記憶給喚醒了。2002年第一次集中地喝了十幾款好茶,頭一次知道喝茶也會醉,而且醉的很美好,基本是飄著回家的。直到第二天早上醒來,還覺得吐氣如蘭。……把心放在它應該在的位置,心踏實了,一切都會變美。此時很想背一下王維的《木芙蓉》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 ![]() 第四期【談美】,終曲,會如何謝幕?相信葉老師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相遇是緣,分別也是緣,一切隨緣,道法自然。 談美 4 · 味道 ——關于味道的實驗課 媽媽說“生根的要肥,長嘴的要吃。”所以,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了吃,就開始嘗試到各種各樣的美味。我們吃盡了天下所有的味道,然而,當我們回到家里,嘗到媽媽的味道,一切都開始變得圓滿了,幸福的感覺就洋溢了出來。 是媽媽的味道好,還是飯店的味道好?味道之美,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的,我們又是如何去獲得和欣賞味之美? 關于茶品,因為涉及到深刻的體驗,需要嚴密的設計,目前茶品和品飲方式暫時保密。 “生活就像一盒夾心巧克力,誰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呢?”——影片《阿甘》 談美:味道。就像一個魔盒,誰知道你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喝到什么樣的茶呢? ——葉羽晴川 【時間】6月30日14:30-17:00 特邀新老茶友前來“一如茶室”參加,一起尋“美”………… ![]() ![]() ![]() ![]() ![]() ![]() 一 如 茶 ![]() 2019年6月23日 ![]() ![]() ![]() 茶藝作品六要素:茶水火境器人 【廣而告之】 “房間再大也裝不下葉老師的夢想”,趁著夏日艷陽,葉老師把工作室的露臺妝點一新,夢想向著更高、更大的天空蔓延……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有梔子花的淡淡的香氣縈繞;這里可以沐浴朝陽,聽風看雨,晚霞滿天,星夜燒烤,最重要的還是一杯茶!如茶工作室 · 天空露臺,夢想綻放! ![]() 向右滑動,可以看到更多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