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比較細心,他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出現一些“小毛病”。這些“小毛病”雖說有些不雅觀,但由于對身體沒有影響,因而讓父母并不在意,被視為小事一樁。 但是,久而久之,這些小事卻容易形成一種習慣,最后變成一種本能,在孩子長大之后,會給他造成許多困擾。 寶媽宜蘭的女兒今年8歲,長得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也很優秀,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唯一讓宜蘭心里不安的是,女兒從3歲開始就喜歡啃指甲,有時還會把手指弄傷,盡管阻止過多次,但一直沒有效果。家人說這種情況不少,只要孩子長大就會改正,宜蘭也就沒有再管。 最近,女兒愛啃指甲的行為愈演愈烈,讓人看到極為心疼,宜蘭只好把她帶到醫院求醫。 看著孩子已冒出血珠的雙手,醫生連忙追問說“這種情況已發生多久了?”宜蘭回答說:“幾年了,從小就有這種習慣”。 醫生通過檢查和詢問,最后嚴肅地說“孩子這是患上輕度抑郁癥,其中,啃指甲就是這種癥狀的表現之一,這么多年沒有發現,父母有點失職”。 聽了醫生的話,宜蘭感到十分內疚。 那么,有哪些原因會讓孩子變得愛啃指甲呢? 啃指甲是一種壞習慣,很多孩子都有這種習慣。父母不當一回事,自然也不關心孩子啃指甲的原因,所以,壞習慣的養成是天長日久的結果。 ①好奇心嚴重 孩子在玩耍時,由于對周圍的人和事比較好奇,容易模仿他人的行為。 一當同學和朋友有啃指甲的行為,就會跟著去模仿,自以為很好玩,如果父母沒有發現,或者沒有及時的制止,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即使長大以后也很難改正。 ②性格過于軟弱
這些孩子可能在性格上比較軟弱,膽量特別小,心里不高興有情緒,既不愿與父母和同學溝通,又不懂怎樣表達出來,只好通過啃指甲的行為,讓自己的心里好受一些。 ③內心比較焦慮
很多孩子既要應對學校的考試,放學以后要去上課外輔導班,回家還要被父母追著學習,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因而內心比較焦慮和緊張。為緩解這些壓力,孩子就會選擇啃指甲,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有所緩和。 啃指甲的孩子,在長大后面臨哪些后果呢? 出現健康問題啃指甲會損傷指甲周邊的肌肉組織,使其不能正常地發育,容易導致甲床變形,引起甲溝Y等疾病。 此外,病從口入。由于手指上可能存在一些細菌,一旦經常啃指甲,這些病菌會隨著手指通過口腔進入人體,也會引起其他疾病,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引發心理問題據中國社科院的調查,在患有抑郁癥的孩子中,曾經有3成以上的孩子有過啃指甲的現象。
父母怎樣才能發現和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呢? |經常陪伴孩子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因為種種原因,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父母很少陪伴孩子,能夠經常陪伴孩子的僅有30%。 然而,很少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大都有啃指甲的習慣,而且時間很長也沒有被父母發現。 因此,盡管父母很忙,也要多抽時間陪伴。與孩子一起玩游戲、看動畫片和閱讀,一家人在一起,既可以體現對孩子的關心,又能發現孩子是否學到壞毛病。 |與孩子進行交流 父母與孩子多溝通和交流,讓他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愿望,能了解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然后,以健康為重,有針對性地進行撫慰和勸解,既使他的不良情緒得到發泄,還能為他減輕壓力,在驅除內心的郁悶后,能避免啃指甲的現象發生。 |做好正確的引導 在發現孩子有啃指甲的壞毛病后,父母不要急于加以批評,更不要嚴厲地進行指責,這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結果會適得其反。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耐心地做好解釋,讓他知道啃指甲是不好的行為,相信孩子能懂得父母的好意。還可以帶孩子去散步、郊游和運動,使他轉移注意力,不再糾結于自己的指甲。 孩子愛啃指甲的習慣,看似問題不大,后果卻非常嚴重,可能出現健康和心理問題。 因此,父母不可小視,要及時發現和糾正,能讓孩子避免形成這樣的習慣,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