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原文】 麻黃二兩(去節)?連軺二兩?杏仁四十個(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兩(切)?甘草二兩(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作者】張仲景 【出自】《傷寒》 【經典回顧】 1、傷寒身黃發熱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組成】 甘草 大棗 姜 麻黃 赤小豆 連翹 梓白皮 杏仁 【時機】 1、治有傷寒表證的身發黃。 【方解】 1、此方以麻黃湯為基礎,因為病人有傷寒表證; 2、赤小豆去濕,生梓白皮、連翹解熱。共祛黃; 3、麻黃解表發汗,杏仁補充肺的津液。 【應用】 1、這是治皮膚病的一個方子。還有一個處方是麻杏薏甘湯; 2、一般用在疥瘡、癬等皮膚病。可以加金銀花、蟬蛻,對皮膚也很好。 【比較】 在傷寒里面一共三個方子治療全身發黃發高熱者: 1、無汗:病人沒有汗的時候,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2、病人有汗:且實熱在里,就是茵陳蒿湯。 3、無表證無里實而身發黃,梔子柏皮湯。 【應用集錦】 1、皮膚癢、脈浮、苔膩、(無汗):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常用在皮膚的疥癬上。 2、發黃與狂,有氣血之分: (1)小便不利而發黃者,病在氣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也。濕熱留于皮膚而發黃,衛氣不行之故也。 (2)若小便自利而發狂者,病在血分,抵當湯證也。燥血結于膀胱而發黃,營衛不敷之故也。 3、太陽身發黃(惡寒頭痛): (1)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汗之; (2)少腹硬、小便自利者,抵當湯下之。 陽明身發黃(無惡寒頭痛) (1)但頭汗、小便不利、腹滿者,茵陳、大黃(茵陳蒿湯)以下之; (2)身熱、發黃與誤治而致者,梔子、柏皮(梔子柏皮湯)以清之。 4、服用激素后水腫不退而有濕熱之證者,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比較集錦】 1、(1)表實無汗發黃者,宜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汗之。 (2)里實不便者,宜茵陳蒿湯下之。 (3)無表里證熱盛者,宜梔子柏皮湯清之。 (4)陰證發黃者,宜茵陳四逆湯溫之。 (5)若大便溏,小便秘,發黃者,宜茵陳五苓散利之。 |
|
來自: 仲景中醫交流 > 《傷寒經方(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