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生活重心必然是不一樣的。對于少年時期的人來說,他們應該將自己的重心放在學業上;對于青年時期的人來說,為事業而奮斗是重中之重;對于中年人來說,除了要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以外,還得兼顧好自己的家庭;而對于老年人來說,什么事情都比不上保持健康重要。 人應當學會在正確的時間,知道做正確的事情,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俗語就與之有關,這句俗語就是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在與農村老人交談時,你會發現他們經常會將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這句俗語掛在嘴邊,看到這句俗語的時候,許多人或許會想歪,其實它所表述的真正含義,是三十歲的男人與四十歲的男人,在事業上要具備的不同表現。 在我們的老祖宗看來,狼是一種兇猛貪婪的野獸,與狼有關的成語也多半都含貶義,例如成語狼狽為奸。但是三十如狼并非貶義,它是指處在三十歲這個年齡階段的男人,應當在事業上有所追求有所突破,在做事時要掌握并使用一些手段。在處理公事的時候不能心軟,而是要像狼一樣兇猛強硬;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像狼一樣勇敢不畏懼困難,即使跌倒也不能放棄,而是爬起來繼續前行。 正所謂“三十而立”,三十歲是立業的黃金階段,也是打拼的最好時期,若是因為貪圖安逸而放棄拼搏,以后只會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愧與后悔的。至于說四十歲的男人,是和老虎非常相像的,這是因為身為百獸之王的老虎比較沉穩,四十歲的男人也應該如此。他們經歷了十多年的打拼與磨練,心態變得更加成熟,逐漸也掌握了處理事物的方法,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不再驚慌失措,而是能夠從容面對。看淡一切的他們,不再對小事斤斤計較,而是能夠以大局為重。 現在說回到“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孔子云“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四十五歲正處于不惑之年與知天命之年的中間,所以是我們人生中比較關鍵的時間節點。隨著閱歷的豐富,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看事情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可以看透事情的本質,所以他們很少會被迷惑,作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他們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為了能夠承擔起這份責任,他們在事業上表現得更加努力,處理事情時也十分謹慎。 在武俠電影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場景:閉關修煉的高手覺得自己練到家了,便選擇出山闖蕩,入世拯救蒼生。這句俗語中的“出山虎”,指的就是那些通過磨練,獲得了技能與經驗并選擇在某個領域,發揮自己特長的人。對于男人而言,人生的前四十多年都屬于積累的階段,就是所謂的“閉關”,只要積累的夠多,他們之后的生活就越輕松,就像老虎一樣,無論遇到什么都能表現得游刃有余。 古往今來,四十五歲后成大事的人比比皆是,漢高祖劉邦47歲時才聚眾起義;黃忠72歲時因為在定軍山,一戰斬殺夏侯淵而名聲大震;齊白石57歲時才開始專注于繪畫,并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國畫大家。綜上所述,正如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所說的那樣,只要你想,無論什么時候起步都不晚,即使你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夢想,努力是一定會有回報的,最差的結果也只不過是大器晚成而已。 以上就是對這句俗語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啟發,做一個敢于追求夢想的人! |
|
來自: xiaodong138 > 《醫療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