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耳煤礦31004智能化工作面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朱若嵐)記者從省能源局獲悉,近日,在全國煤礦智能化工作面建設座談會上,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有關負責人認為,貴州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形成了政策和思路體系,走在了全國前列。正常生產煤礦采煤機械化和輔助系統智能化實現“兩個100%”,累計建成并投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0個,4個煤礦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254處生產煤礦智能化平臺接入貴州“能源云”,井下巡檢機器人研發并投用、“煤礦井下5G研發及應用”試點示范全面展開。 省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受地質條件復雜、煤層薄、傾角大、災害嚴重等自然條件和技術工藝長期落后的歷史因素制約,我省推動煤礦智能化發展面臨眾多困難。 2017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煤炭工業脫胎換骨改造、轉型升級發展的重大部署,把智能化作為煤炭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和抓手,先后出臺了16個涉及煤礦智能機械化建設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從方案設計、施工建設、建成驗收、運維管理等智能化全過程、全周期的政策體系。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省級綜合支持煤礦智能機械化建設政策,省財政自2017年以來每年列支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煤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及智能化機械化改造,從2020年再新增10億元用于支持煤礦瓦斯治理和智能化發展。 針對我省地質條件復雜、適配性智能化技術裝備工藝不成熟的客觀實際,省能源局、省科技廳面向社會發布《貴州省“關鍵4%”煤礦機械化開采技術榜單》,重點解決復雜地質條件煤礦開采和65°以上大傾角煤層機械化開采難題。發布《貴州省煤炭智能采掘技術榜單》重點解決煤礦掘進工作面少人化、采煤工作面無人化、運輸系統無人化和“110/N00工法”智能采掘技術裝備問題。支持大型煤礦企業與中煤科工、鄭州煤機廠、湖南煤機廠等科研設備單位合作,重點突破了65°以上大傾角煤層機械化采煤,特殊地質條件下小型機械化開采裝備技術工藝,三角煤智能進刀和俯采24°大角度三軟煤層支架護頂護底護幫等技術,形成液壓柔性掩護支架+綜合采煤機、復雜地質條件下薄煤層智能化技術、大傾角配套綜采設備等多種適合貴州本地特點的技術裝備目錄清單。經過近4年攻關,實現全省生產煤礦采煤機械化率和輔助系統智能化率動態保持“兩個100%”,為煤礦智能化向縱深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2020年12月,我省制定并印發了《貴州省智能煤礦建設指引(試行)》、《貴州智能煤礦評定辦法(暫行)》等技術標準文件,明確和細化了煤礦全面智能化建設的具體內容、技術標準、驗收規范等,加快了煤礦全面智能化建設進程。山腳樹煤礦、發耳煤礦、青龍煤礦和新田煤礦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三寶煤礦、聚鑫煤礦、高山煤礦和黔金煤礦4個省級示范智能煤礦建設方案編制、論證及評審等工作已完成。全省已按照國家、省級兩個層次正式啟動煤礦智能化建設示范工作。全省254處生產煤礦智能化平臺接入貴州“能源云”,實現在線視頻監測監控、故障診斷等。貴州省煤礦智能運行維護平臺已基本建成并在部分重點產煤縣(市、區)開展試點應用。 目前,我省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礦井下打鉆機器人完成樣機研發制作,正申請工業性試驗;煤礦救援機器人研發方案已完成編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復雜地質條件下輔助運輸機器人研發應用項目在貴州盤江煤電集團金佳煤礦有序推進。由省能源局、省科技廳聯合發布的“煤礦井下5G研發及應用”榜單已由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等電信企業聯合煤礦企業揭榜,5個5G研發及應用試點示范工程預計今年完成建設。 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新增啟動了29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設,其中已建成并投運智能化采面5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個,全省已累計建成并投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達20個。 一審:林萌 二審:王幸韜 |
|
來自: Martin2016 > 《新型項目》